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 探讨不伴高血压病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 CMB)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7月在苏州市立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01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压水平均正常,收集患者基本资料。依据头颅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 SWI),分成CMB组35例和非CMB组66例,先对两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再进行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患者发生CMB的独立危险因素。对35例CMB患者按CMB部位分为单纯脑叶组19例,单纯深部组11例,比较两组危险因素的差异。并依据TOAST分型,比较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 LAA)型脑梗死患者和小动脉闭塞(small-artery occlusion, SAO)型脑梗死患者发生CMB的差异。结果 CMB组与非CMB组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两组年龄、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联合检测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104例脑梗死患者,设106例对照组,测定血清LP-PLA2和CRP水平,分别比较两组间二者水平的差异;脑梗死组完成颈动脉彩超和头颅MRI检查,依据颈动脉彩超结果 ,分为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依据头颅MRI结果,分为小面积梗死组、中面积梗死组、大面积梗死组,比较不同性质斑块组间、不同面积梗死组间LP-PLA2和CRP水平的差异;最后研究脑梗死组LP-PLA2水平和CR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LP-PLA2和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血清LP-PLA2和CRP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1),脑梗死患者面积越大,LP-PLA2和CRP水平越高(P<0.01),且脑梗死患者LP-PLA2和CRP水平呈正相关(r=0.334,P=0.001).结论 联合检测LP-PLA2和CRP水平有助于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和梗死面积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左乙拉西坦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妊娠期癫痫的疗效和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市立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76例妊娠期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组20例、拉莫三嗪单药治疗组22例、左乙拉西坦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组34例,对3组妊娠期癫痫患者的癫痫发作频率、妊娠相关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期间,左乙拉西坦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组妊娠期癫痫无发作、发作频率无变化、发作频率增加、发作频率减少的患者比例分别为82.3%(28/34)、2.9%(1/34)、5.8%(2/34)、8.8%(3/34),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组分别为45.0%(9/20)、25.0%(5/20)、15.0%(3/20)、15.0%(3/20),拉莫三嗪单药治疗组分别为45.5%(10/22)、13.6%(3/22)、18.2%(4/22)、22.7%(5/22),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妊娠相关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左乙拉西坦联合拉莫三嗪治疗控制妊娠期癫痫发作的效果优于单药治疗,在降低妊娠期癫痫发作频率的同时不增加妊娠相关并发症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急性脑梗死联合抗栓治疗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0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急性脑梗死病例227例,发病48 h内; 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48例为阿司匹林组; 早期使用阿加曲班的患者72例为阿加曲班组; 早期联合使用阿加曲班和阿司匹林的患者107例为联合组; 3组均采用他汀类药物调脂、血压血糖控制等治疗; 阿加曲班注射液使用方法为首日和次日以60 mg剂量+生理盐水500 mL于24 h内滴完,自第3 d起用药剂量调整为10 mg+生理盐水250 mL分早晚2次滴注,每次于3 h内滴完,连续5 d; 使用NIHSS评分和mRS评分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疾病高峰时、14 d、6月进行评定,比较3组疗效。结果 阿司匹林组、阿加曲班组和联合组入院基线资料比较,性别构成、年龄、入院血压、入院血糖、LDL-C、入院初始NIHS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3组患者14 d时NIHSS评分较峰值NIHSS评分均有显著下降; 3组NIHSS评分改善度有显著差异,联合组显著大于其余2组,而阿司匹林组和阿加曲班组比较无明显差异(F=15.379,P<0.05); 3组患者病程6月时mRS比较联合组要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其余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F=2.376,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阿加曲班抗凝治疗有效,联合抗栓治疗显示具有更好的效果和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D-二聚体测定在不同TOAST亚型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2010年~2012年102例脑梗死患者的D-二聚体,对脑梗死患者进行TOAST分型及NIHSS评分,观察D-二聚体测定与脑梗死分型及NIHSS评分的关系。结果与其它脑梗死亚型相比,心源性栓塞患者D-二聚体水平最高,神经功能缺损最严重(P<0.01)。D-二聚体与NIHSS评分呈显著相关(r=0.800,P<0.01),大动脉硬化组、小动脉闭塞组及其它原因组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D-二聚体测定结合临床病史可以预测心源性栓塞类型的脑梗死及其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大鼠脑内少突胶质细胞(OLG)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依达拉奉组。采用四血管闭塞全脑缺血模型,制模后依达拉奉组大鼠分别按剂量0.3、1.0和3.0mg/kg依达拉奉腹腔注射每日1次,连续7d;构建缺血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芯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皮质A285、少突胶质细胞表面标志物4(04)、2’,3’-环磷核苷酸水解酶(CNPase)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皮质A285阳性细胞数增多,04、CNPase阳性细胞数减少(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依达拉奉干预后A285阳性细胞数有不同程度减少,O4、CNPase阳性细胞数有不同程度增加(1mg/kgP〈0.05,3mg/kgP〈0.01)。结论一定剂量的依达拉奉对OLG缺血性反应有保护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与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病因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对152例住院ACI患者进行血清hs-CRP水平测定,并按照TOAST标准分为5大亚型,分析TOAST各亚型与hs-CRP水平的关系。结果本组TOAST各亚型构成比为:不明原因型41·45%,小动脉闭塞型34·87%,心源性栓塞型5·26%,大动脉粥样硬化型15·79%,其他明确病因型2·6%。心源性栓塞型hs-CRP水平(11·60±7·85)mg/L、hs-CRP阳性率(87·50%)最高,阳性者hs-CRP水平(25·14±5·12)mg/L亦最高;其余依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10·77±4·27)mg/L、其他明确病因型(6·45±3·25)mg/L、不明原因型(4·09±5·65)mg/L,而小动脉闭塞型(3·99±0·56)mg/L最低。经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年龄、收缩压、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与血清hs-CRP值呈显著正相关(r=0·1640、0·2489、0·2066、0·1866、0·3029、0·2224,均P<0·05)。结论ACI患者血清hs-CRP水平随TOAST亚型的不同而变化,hs-CRP可能在ACI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血清hs-CRP水平增高可作为病情评估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CI)患者伴发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综合征(LTS)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对208例急性LAA-CI患者进行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并分组。采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随访1年时进行mRS评分。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T3正常患者151例(对照组),LTS患者57例(LTS组)。LTS组患者T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均P0.01)。LTS组患者年龄、收缩压、入院时NIHSS评分及糖尿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与LTS的发生密切相关(均P0.01)。LTS组患者1年后mRS评分3~6分及6分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LAA-CI患者伴发LTS预后较差,高龄及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可能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苷肽(GSH)治疗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的疗效。方法35只SD大鼠采用内侧前脑束注射6-羟多巴胺(6-OHDA)制作偏侧PD模型。术后第6周根据阿朴吗啡旋转试验将模型鼠分为部分PD组和完全PD组,各组再随机分为GSH亚组和对照亚组,并分别给予GSH或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每日1次,共4周。治疗后第2周、4周、6周、8周进行阿朴吗啡旋转试验。结果共有27只大鼠制模成功,13只为部分PD模型,14只为完全PD模型;部分PD GSH亚组治疗后第4周、6周、8周阿朴吗啡旋转试验每分钟旋转次数较治疗前及相应的对照亚组显著减少(P<0.05~0.01);完全PD GSH亚组较治疗前及相应的对照亚组无显著变化。结论GSH治疗6-OHDA所致的部分PD大鼠模型有效,对完全PD大鼠模型无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踝肱指数及hs-CRP联合检测对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01—2017-01在徐州市中医院就诊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择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增强法检测hs-CRP水平,对所有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多普勒超声探测仪测量踝肱指数,测量患者上臂肱动脉和足背动脉收缩压,计算踝肱指数。结果观察组动脉狭窄检出率为62.00%,显著高于对照组6.00%,观察组中重度狭窄程度占59.68%,狭窄程度较对照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部位多为颈总动脉分叉处(P0.05),观察组斑块性质多为软斑,对照组多为硬斑、混合斑(P0.05);观察组hs-CRP水平为(7.72±2.03)mg/L,显著高于对照组(2.11±0.21)mg/L;观察组踝肱指数为(0.93±0.14),显著高于对照组(1.18±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总动脉阻力指数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为软斑,且动脉血管狭窄程度较严重,颈总动脉阻力指数较大,hs-CRP水平显著高于非脑梗死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和hs-CRP水平联合对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具有较好的诊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