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9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62.
艾灸对33例正常老年人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艾灸对老年人微循环的作用。方法:采用清艾条温灸神阙、足三里穴,前后做微循环检测。结果:微循环检测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变。结论:艾灸能够改善微循环状况。  相似文献   
63.
本文以古今针灸对偏头痛的治疗思路为切入点,将古代、现代治疗思路进行详细比较,初步总结出了二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分成"古今相承"古遗今废"古无今创"3个部分分别予以说明,认为现代偏头痛的治疗思路、方法虽有所创新,但治疗思路仍较单一,并认为可以从偏头痛左右偏颇、少阳太阳并治等新的角度对该病进行临床研究与治疗。  相似文献   
64.
不同艾灸时程对高脂血症调脂效应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艾灸时程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76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10分钟艾灸组(25例),20分钟艾灸组(25例)和30分钟艾灸组(26例),每组所选穴位相同,均为神阙、足三里、丰隆、三阴交,3组分别施灸10 min、20 min、30 min,每周3次,12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空腹血糖的变化,并对其肝、肾功能安全性指标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艾灸治疗后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均明显降低(均P<0.001),高密度脂蛋白变化不显著(P>0.05).30分钟艾灸组较10分钟艾灸组在调节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方面作用更显著(P<0.01,P<0.05),与20分钟艾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治疗后患者尿素氮下降明显(P<0.05),其余安全性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艾灸可有效、安全地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不同艾灸时程干预后血脂的下降程度略有不同,30分钟艾灸组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10分钟艾灸组.  相似文献   
65.
66.
目的:总结分析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临床研究文献中的选穴与组方规律.方法:检索中国医院知识总库(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及万方数据库,将纳入研究的临床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对常用主穴、主穴归经、主穴分部、特定穴应用及组方规律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纳入文献共52篇,常用主穴55个,累计使用频次375次.针灸治疗PCOS最常用的5个主穴为三阴交、关元、子宫、中极、气海;主穴归属经脉主要为任脉、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主穴的分部以下腹部、下肢与背部为主;特定穴以募穴、五输穴与背俞穴的使用频次较高;治疗处方多由5~7个腧穴组成,用穴数量平均为(6.9±3.6)个.结论:现代针灸医家治疗PCOS,以三阴交、关元、子宫、中极、气海穴最为常用,选穴以经络及脏腑理论为重要依据,以辨病取穴、循经取穴为主,采用近部(病位)加远道(病机)选穴法.  相似文献   
67.
陈仲杰  吴中朝  王巧妹  李彩芬  王京京  庞莉  王文艳  栗新 《中医杂志》2012,53(17):1460-1461,1477
高脂血症药物治疗存在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寻求新的有效治疗方法势在必行.从高脂血症痰饮为病的发病机理、性质、艾灸效用以及相关研究基础等四方面,为高脂血症痰饮为病的病机和高脂血症“温灸和之”的治疗方法立论,以期为高脂血症的治疗提供更多思路,同时进一步扩大艾灸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68.
杨兆民教授关于针具与刺激量的学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兆民教授十分注重针刺刺激量的研究,认为针刺的刺激量除了与施术者的手法操作有密切关系外,针具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本文从针具的规格、形状、质地、种类及制法五个方面,探讨了针具与刺激量的关系,由此说明,不同的针具,产生的刺激量大小亦不尽相同,有不同的针刺效应,只有正确地把握之,才能充分发挥针刺的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69.
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艾灸防病治病机理和历代文献中有关灸法作用的论述,将艾灸按其功效的特点和主治疾病的不同,归纳为十大温效,即温通效应,温经效应,温润效应,温升效应,温降效应,温散效应,温化效应,温御效应,温摄效应,温补效应.  相似文献   
70.
邱茂良教授是我国现代著名中医针灸学家,澄江针灸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他治疗消化道疾病,因病设立“三宜”治略: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痛,针灸宜疏肝、宜健脾、宜和胃;对于其中脾虚证,主方用穴宜多补法,俞原穴宜多补法,募穴宜多泻法.慢性胃炎,虚多实少,针灸宜健脾温寒为要;阶段性宜疏肝理气为治;特殊类型宜清养胃阴为当.胃下垂,总体宜补中益气,伴气滞者宜调理中焦气机,湿食停滞宜化痰利水消食,采用长针提胃法分别有巨阙提胃法、梁门提胃法、胃周提胃法.泄泻,针对湿、热、寒病理三因素,宜化湿,宜清热,宜温寒,且以化湿为要,清热与温寒因证而立.胆石症,针对气机郁滞、胆胃失调、有形邪阻病理三因素而立治略,宜理气止痛,宜调理胆胃,宜排石祛邪.邱教授消化道疾病针灸“三宜”治略,主要是基于病机的主次、症状的轻重、病情的演变、针法的要术、治疗的目的等.其“三宜”学术思想对于消化道疾病的针灸施治,具有重要作用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