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31.
目的 探讨分析心理特征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情况.方法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以及SF-36量表对166名心血管疾病患者(病例组)和193名健康者(对照组)进行调查.结果 消极应对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病例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焦虑、抑郁与心血管疾病呈正相关(P<0.05).生活质量病例组各维度得分(除心理健康)均低于对照组(P<0.05),多元逐步L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躯体角色、一般健康状况与心血管疾病呈负相关(P<0.05).结论 心血管疾病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以及消极等负面情绪,造成患者整体生活质量下降,治疗中可以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积极疏导,培养其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提高疗效,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2.
我科自2002-03~2004-12,采用脑室引流配合腰穿脑脊液双置换治疗脑室出血5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3.
目的:分析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我院2016年4月~2017年12月治疗的61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统计整理。结果:胃和小肠是GIST的常见病变部位,瘤体大小及核分裂数能够影响GIST的恶性程度(P0.05);其恶性程度与患者年龄无直接联系(P0.05);免疫表现CD34阳性42例,CD117阳性49例,S-100阳性17例,SMA阳性39例。结论:GIST在临床中病症表现并不明显,但可以通过观测瘤体直径、测量核分裂数,以及对CD34、CD117进行阳性检测,从而有效诊断GIST。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胃镜活检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9月收治的60例上皮内瘤变患者展开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并将术后病理切片检查结果与术前胃镜活检进行对比。结果:统计显示,术前胃镜活检结果与术后病理切片检查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胃镜活检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35.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感染因素和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ICU科2003—01-2006—01机械通气患者106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32例,对其感染因素和护理干预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颅多普勒(TCD)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IVT)后诊断MCA闭塞后再通的一致性。方法 IVT后24 h内对入组患者进行TCD和MRA检查,并对MCA的再通情况进行配对等级资料的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 TCD和MRA对于患者IVT后血流分级的诊断一致性良好(K=0.852,P=0.000)。结论 TCD在对于血管狭窄及闭塞的诊断上准确率高,便于动态观察,在IVT诊疗过程中能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7.
38.
目的 分析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及误诊的原因,减少急诊误诊、漏诊、误治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诊于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2000-2010年16例急性缺血性肠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患者均存在误诊及诊断不清,经确诊治疗后治愈15例,死亡1例.结论 缺血性肠病临床症状与体征无特异性,误诊率高,急诊医生要提高对本病认识,及早行腹部血管超声检查,螺旋CT检查及DSA检查,是避免误诊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11=60)和治疗组(11=60),所有患者根据心衰治疗指南给予常规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的改变、心力衰竭好转的时间、住院时间、出院后1周内再住院率,治疗前、治疗2周、1月、3月心功能参数测定结果比较。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94),但治疗组心衰改善的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均〈0.01)。结论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确切,能明显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0.
小脑出血因症状不典型,且脑CT检查因伪影等原因致显示不清,故极易误诊,我科曾误诊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