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观察颅内压(ICP)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TBI)患者的治疗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1-03-2013-03收治的49例重型TBI患者按是否行ICP监测分为ICP组(n=28)和非ICP组(n=21),根据颅内压变化给予相应阶梯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甘露醇平均使用量,NSICU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颅内感染率和预后情况。结果:ICP组患者甘露醇平均使用量明显少于非ICP组[(1 056±348)ml∶(2 130±512)ml,P0.01],NSICU平均住院时间较非ICP组显著减少[(8.1±1.7)d∶(11.3±2.5)d,P0.01],住院费用较非ICP组增加[(9.2±1.2)万元∶(5.8±1.0)万元,P0.01],颅内感染率与非ICP组无明显差别(10.7%∶9.5%,P0.05)。根据GOS评分,ICP组预后良好20例,死亡1例,非ICP组预后良好8例,死亡3例,ICP组预后显著优于非ICP组(P0.05),二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压监测下指导治疗,能够有效控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2.
脑梗死及脑出血均属于中医“中风”范畴,均属于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临床较为常见[1]。发病后2周至半年为脑梗死及脑出血的恢复期。脑梗死及脑出血恢复期是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关键时期,治疗是否得当,决定患者的预后情况。目前,对于脑梗死及脑出血恢复期应用中医药疗法的临床报道逐渐增多,临床效果显著[2]。探讨脑梗死及脑出血恢复期应用中药复方的用药规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故我院查阅2007—2013年国内医药学相关杂志报道脑出血与脑梗死恢复期应用中药复方的案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3.
向飞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5,(2):30-3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地佐辛符合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组织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于我院进行上肢手术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34例,所有患者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其中对照组患者注射20 mL 0.375%盐酸罗哌卡因进行麻醉,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应用0.05、0.10、0.15 mg/kg地佐辛复合20 mL 0.375%盐酸罗哌卡因进行麻醉,比较四组患者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高剂量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与低剂量组(P<0.05),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而低、中、高剂量组镇痛持续时间、镇静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高剂量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中低剂量组( 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较单纯应用罗哌卡因具有更好的镇静效果及镇痛持续时间,麻醉起效时间较短,并且临床应推荐应用0.10 kg/mL剂量地佐辛复合应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镇静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44.
45.
46.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电阻抗成像图像重建算法-基于修正Bk的Newton类算法,并通过数值试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