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正> 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患者在临床上有增多的趋势,是冠心病的高危人群。大动脉弹性常用指标是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和踝臂指数(ABI)。PWV和ABI能够很好地了解患者全身大动脉管壁僵硬度和管腔狭窄的情况,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与PWV和ABI的关系,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选择2007年10月~2008年10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的高血压患者280例,其中男136例,女144例,年龄64~81岁,平均年龄72岁。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140例(代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家庭自测血压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和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 232例门诊高血压患者经过家庭自测血压培训,进行规定的家庭血压监测,持续3个月,观察监测前后动态血压参数的变化,血压变异性和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与监测前相比,监测3个月后的白天平均血压和24h平均压减少(P<0.05);收缩期血压变异性减少(P<0.05),脉搏波传导速度较前降低(P<0.05)。夜间平均压和舒张压变异性无明显变化。结论通过规律的家庭自测血压,患者自觉调整生活方式降压和寻求医生加强指导治疗,可使患者整体血压水平降低,收缩压变异性减少,脉搏波传导速度减少,从而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大动脉僵硬度。  相似文献   
23.
目的:评价咪唑安定与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术中对意识镇静与血流动力学方面的影响。方法:60例拟行冠脉造影的冠心病病人随机双盲分为咪唑安定组(A组),咪唑安定 芬太尼组(B组),生理盐水组(C组)。分别观察用药前、用药后5min、造影前、置管时、造影结束后2h的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并记录镇静程度对操作的遗忘程度及术后的心理状况。结果:A组和B组的血流动力学较C组明显平稳,A组和B组在镇静评分和焦虑评分,对操作的遗忘评分,满意评分等方面无明显差别。结论:咪唑安定和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两种方法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都能取得意识镇静,遗忘的满意效果,并且患者能按术者要求配合操做,血流动力学平稳。在同样的过程中未采取镇静措施而仅仅给予局部麻醉的患者无一例外的都出现了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由此也可以看出在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引起血流动力学波动的原因是焦虑紧张而不是疼痛。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分级以及危险因素分层与主动脉脉搏波速度(PWV)的关系。方法应用脉搏波速度(PWV)自动测量系统测定入选的3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股动脉 PWV 值,并对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层,比较不同血压水平及危险程度患者的动脉硬度。结果 1级与2级高血压患者的 PWV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8±1.7)m/s 比(11.9±1.2)m/s,P=0.398];伴有一种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者的 PWV 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10.4±1.4)m/s 比(11.7±1.4)m/s,P=0.018]。结论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PWV 值明显高于无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对动脉硬度的影响可能较大。  相似文献   
25.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及肌钙蛋白T(cTnT)与冠状动脉粥样病变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入选病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有粥样斑块者115例,男82例,女33例.年龄41~84(56±19)岁.常规入院检查.分成两组CRP≤5.0mg/L组(1组)和>5.0mg/L组(2组).将显影的冠脉树分成15段,每段冠状动病变的程度以记分形式定量化.结果1组和2组的单支病变的发生率分别为41%,5%(P<0.01).3支病变发生率为3%,28%(P<0.01),冠脉病变积分分别为(1.5±1.3)分和(10.4±3.5)分(P=0.04).2组比1组的cTnT高,组2的ECG ST-T改变明显,两组的FlB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CRP和cTnT同时异常,同时ECG有一过性ST-T改变者预示冠脉粥样病变严重,大多数病人为3支病变或左主干病变,预后不良.对上述指标的检测有助于判断病变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26.
心肌梗死院前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30例AMI患者中院前组 76例 ,院内组 5 4例 ,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均≤ 12h。所有患者均嚼服阿司匹林 30 0mg ,并予尿激酶 10 0万单位 2 0ml生理盐水于 10min内静脉推注 ,再予 15 0万单位 10 0ml生理盐水中于 6 0min内静脉滴注。院前组比院内组溶栓时间平均提前 1 4h ;临床开通率在院前组为 76 % ,院内组为 6 3% ;随访 5周发现反复心绞痛发作、重度心律失常和心脏性死亡的发生在院前组明显少于院内组。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脉搏波速度(PWV)升高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含服硝酸甘油后大动脉弹性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且测量PWV大于1400cm/s的患者共779例,分为单纯高血压组(114例)、伴有1个危险因素组(262例)、伴有2个危险因素组(255例)及伴有3个危险因素组(148例),给予硝酸甘油0.5mg含化后2min重新测定血压及PWV,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含服硝酸甘油后收缩压由(149±15)mmHg下降至(135±20)mmHg,脉压由(59±12)mmHg下降至(50±11)mmHg,PWV由(1688±378)cm/s下降至(1329±288)cm/s,服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36、2.473、3.885,均P〈0.05);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多,含服硝酸甘油后大动脉弹性改善程度减小;单纯高血压组、伴有1个危险因素组、伴有2个危险因素组、伴有3个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组PWV改善率分别为89.1%、74.3%、72.6%和44.0%。结论收缩压及脉压水平与大动脉弹性明显相关,含硝酸甘油后由于收缩压及脉压水平下降致大动脉僵硬度有所改善;高血压伴危险因素越多者血管弹性越差,且对硝酸甘油敏感性越差。  相似文献   
28.
2003年至2006年在我院门诊、住院及所管辖社区的5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2组:福辛普利组260例(10~20mg,17欠/d),苯磺酸氨氯地平组300例(5~10mg,1次/d),2组疗程均为12个月。分别在给药前及给药后6个月、12个月采用VP-1000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进行四肢血压、脉搏波速度(baPWV)的检查。结果示服药后福辛普利组平均血压(136/85mmHg,1mmHg=0.133kPa)高于苯磺酸氨氯地平组(132/76mmHg);福辛普利组平均baPWV(1310cm/s)小于苯磺酸氨氯地平组(1400cm/s);福辛普利组平均咏压(52mmHg)小于苯磺酸氨氯地平组(56mmHg)。均P〈0.01。提示苯磺酸氨氯地平降压幅度大于福辛普利,福辛普利对大动脉弹性的改善强于苯磺酸氨氯地平。  相似文献   
29.
中学生的自尊与人格特质的相关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考察中学生的自尊与人格特质的关系及其性别和年级特点。方法:采用Rosenberg整体自尊量表和小五人格问卷,对北京和西安4所中学143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不同自尊水平的中学生在人格各维度上都具有显著差异,高自尊的学生更外向、宜人、谨慎、情绪更稳定、对经验更开放(F分别为59.104、39.826、185.799、33.913、127.999,P<0.01)。情绪性、开放性和外向性与自尊的相关都比较高(r分别为-0.534、0.424、0.335),宜人性和谨慎性与自尊有较弱的正相关(r分别为0.245、0.217,P<0.01)。男女中学生、中学各年级学生的自尊都主要受到情绪稳定性和开放性的影响(β的范围分别为-0.418--0.509、0.244-0.339,P<0.01),但是在影响中学生自尊的其他人格特点上男女生之间和不同年级之间稍有不同。结论:高自尊的中学生一般具有情绪稳定、经验开放、外向和谨慎尽责的人格特点;中学生的自尊与人格特质的关系具有性别和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30.
老年急性肺血栓栓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老年急性肺血栓栓塞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方法选取我院1998年3月~2003年10月住院的70岁以上老年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34例,分为两组,一组为发病至确诊并施治时间在14天内的21例,另一组为发病至确诊并施治时间超过14天的13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比较发病至确诊并施治时间在14天内和超过14天的临床疗效。结果34例患者均经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初诊时误诊率为44%,发病至确诊并施治时间在14天内的经溶栓抗凝治疗显效率为57%,总有效率为81%。超过14天的显效率为31%,总有效率为69%,两组患者显效率分别为57%、31%,前者显著高于后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临床工作中要掌握老年肺血栓栓塞的易患因素,及早确诊,治疗以溶栓抗凝为主,发病至确诊并施治时间在14天内的疗效显著,超过14天的疗效减低,但仍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