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65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目前,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intracranial arachnoid cyst,IcAC)的手术方法有数种,但仍在探讨中。选择一种简便、有效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是神经外科研究的课题之一。我院自1996年2月至1997年1月应用内窥镜技术治疗6例IcAC,经随访近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微电极引导下丘脑Vim核切开治疗震颤麻痹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采用微电极引导下立体定向丘脑Vim射频切开术治疗40例患者,用CRW定向仪,应用MR1扫描,在冠状位、轴位像可直接确定解剖靶点,读出靶点坐标.术中微电极记录细胞电活动异常信号,协助确定靶点,然后进行射频毁损术.结果:本组无死亡,随访至今2例分别在术后1周,20天震颤复发,2例遗留口周及对侧手指麻木,其余震颤完全消失,肌强直及运动迟缓改善,远期疗效在随访中.结论:使用MR1导向,保证手术定位精确性,微电极可在Vim核记录到震颤同步的震颤细胞异常电活动,达到功能定位,对提高手术疗效,降低并症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3.
早在本世纪初,现代神经外科创始的早期,内窥镜技术就用于治疗脑积水。当时,由于无法通过内窥镜头端对深部靶点进行较复杂的操作,与传统开颅脑手术的大范围显露相比,这种技术并未显示真正的优越之处,致该技术的发展停滞不前。8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光学技术的发展.手术器械的精巧和微型化,以及激光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并与立  相似文献   
74.
本文对50例脑震荡患者进行BEAN检测,并与常规EEG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显示:50例脑震荡患者中,42例(82%)BEAM显示局部δ、θ波高能量异常局灶性频域,EEG阳性率18例(36.0%),二者差异非常显著。BEAM比EEG更能判断出脑震荡患者的微细异常脑电活动,并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靶点直视定位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不同场强的MRI技术对23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STN靶点定位脑深部电极植入术。采用T2加权扫描,层厚2 mm,间隔0.5 mm,TE 150~200 ms,TR 4000~5000 ms,FOV33 cm2。结果:术前3.0TMRI能清晰可视STN等重要结构,能够在直视下STN靶点直接定位。3.0T组术中均出现微毁损效应,临床效果满意,术后MRI复查显示电极均位于相关靶点内。结论:3.0TMR能清晰显示STN结构的低信号区,可直视靶点定位,电极位置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76.
CT引导下温控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CT定位经皮穿刺卵圆孔的精确性与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评价。方法采用CT平行于中颅窝底的轴位及平行于穿刺针的冠状位薄层扫描,显示卵圆孔和穿刺针,确定二者的位置关系。结果共治疗三叉神经痛115例。随访3~36个月,平均6个月。恢复优良者95例(82.6%),良好20例(17.4%)。除面部有短时不同程度的感觉减退外,无其他严重、永久并发症。结论CT定位穿刺卵圆孔成功率高,解剖定位准确,操作安全,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具有较高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7.
78.
在功能性立体定向手术中,近几年我们使用MR影像定位确认靶点进行毁损。本组共做的250例功能性立体定向手术中,10例可疑靶点偏差时,再次进行MR定位,达到精确靶点定位。现对10例功能性立体定向手术中MR二次定位的必要性及临床意义进行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79.
脑内窥镜手术治疗囊性胶质瘤及蛛网膜囊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科1995年10月至1997年5月采用脑内窥镜手术治疗5例胶质瘤及7例蛛网膜囊肿,经随访效果较好。现将初步体会报告如下。资料临床资料本组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11-57岁,平均25岁。肿瘤患者均表现有头痛、头昏、视乳头水肿等颅内高压症状,偏瘫、语言障碍4例。肿瘤术后复发2例。CT显示额顶叶囊性肿瘤4例,l例肿瘤位于丘脑区并实人侧脑室三角区,病变直径3.0-6.0Cm。5例病理诊断为胶质瘤11-Ill级。蛛网膜囊肿7例患者均有头痛症状,偏瘫、走路不稳各2例;CT显示蛛网膜囊肿位于外侧裂4例,小脑延髓池2例,其中1例伴双侧小脑半球发育不…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