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65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分期双侧多靶点毁损治疗帕金森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分期双侧多靶点毁损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和适应证。方法 应用MR解剖定位及电极刺激靶点调整定位,对26例帕金森病患者实施分期双侧多靶点毁损治疗,两次手术平均间隔时间9个月。一侧单靶点毁损21例,一侧双靶点毁损24例,手术前后采用UPDRS、Hoehn和Yahr计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本组随访期内均有显著疗效。其中行动迟缓改善87.0%(21/23),肢体僵硬改善90.9%(10/11),震颤消失86.7%(13/15),UPDRS改善80.8%(21/26),Hoehn和Yahr分级为0~Ⅰ级。手术后6例发生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其中1例随访至今未完全恢复,2例有轻度障碍,其余在短期内均恢复。结论 分期双侧多靶点毁损术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方法,靶点精确定位是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2.
癫痫手术中运用皮层和深部电极描记,能够确定癫痫灶的切除范围,不仅有助于准确切除痫灶,还能避免伤害重要功能区,对癫痫手术有重要指导作用,本文报告临床应用中的初步体会。临床资料:本组36例中,男23例,女13例;年龄11~39岁,平均20.8岁;病程5~16年,平均11.3年。病因以原发性较多,其发作类型2/3病例为大发作或伴有失神发作;临床上均符合顽固性癫痫或颞叶癫痫的诊断标准。术前行皮层脑电图检查,在有定位性改变的28例中均可见痫性波放电。头颅CT扫描23例与头皮脑电图定位相同。根据临床症状特点、头皮EEG及头颅CT扫描确定手术方式。术中脑电监护:定向术中一般先测杏仁核,后测Forel—H区,当痫性放电波不明显时,可用射频仪刺激器,5~110Hz,4~10秒刺激。前颞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磁共振 (MR)定位功能性立体定向手术的精确性及可靠性。方法  1 0 0例帕金森病患者 ,术前行磁共振检查。选择丘脑Vim核、Gpi为手术靶点。采用正中矢状位T1 加权像 ,轴位、冠状位T1 成像及加权反向恢复序列扫描。手术后整体疗效评价 ,“开”状态改善率为 79 7% ,“关”状态改善 91 3%。结果 MR能清晰显示丘脑、Gpi、视束、内囊等重要结构 ,靶点定位准确。结论 ①MR组织分辨率高、能清晰显示靶点区重要结构 ,达到直接解剖定位。②MR严格按照正中矢状位以及平行于头架的轴位成像。③在直视解剖靶点下直接测出数据 ,而不是采用传统的图谱坐标。④保证立体定向仪平行于AC -PC线、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脑脊液外流的措施 ,保证靶点精确定位都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单侧苍白球内侧部 (Gpi)、丘脑腹外侧中间核 (Vim)联合同期毁损治疗帕金森病 (PD)的疗效 ,以及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① 5 0例患者分为以震颤为主伴肢体僵硬者为AB型 ,肌僵硬为主伴震颤者为BA型。术前后开、关状态采用UP DRS评分和HoehnYehr分级。②手术在局麻下进行 ,采用CRW定向仪 ,应用PhilipsGyroscanNT 1,0teslaMR扫描仪解剖靶点定位。术中靶点微电极纪录及行电刺激验证靶点。制作毁损灶达 4~ 6mm圆柱体。结果 :术后 1~ 2周开、关状态UPDRS分别改善为 13.2± 5 .1和 15 .2± 2 .5。随访 6~ 14个月 ,UPDRS分别改善为 14.2± 3.1和 16 .2± 2 .5。HoehnYehr分级为 1.4± 0 .5 ,震颤完全消失 ,肌僵硬及运动迟缓改善 ,肢体活动灵活 ,步态和身体姿势进步显著。无语言障碍及视野缺损。结论 :本方法未增加手术危险性 ,两个靶点作用互补 ,“开”“关”状态改善显著。对Gpi、丘脑Vim核的毁损的先后次序、毁损范围、毁损的程度应该依据患者的症状而定。  相似文献   
45.
700例脑立体定向手术的麻醉临床体会吴子顺,史有才我院自1982年10月~1990年12月开展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顽固性癫痫、慢性精神病、震颤麻痹等神经功能性疾病共700例,现报告麻醉处理体会。临床资料按疾病种类分三组:1组,慢性精神病,男56例,女6...  相似文献   
46.
难治性癲痫患者脑部的某些形态改变及其病理意义,多年来一直受到临床工作者的关注;但多采用主观标准评定,缺乏充分对照,因此结果出入较大。本文系对一组难治性癲痫患者进行综合研究的一部分,通过前瞻性设计对404例(伴有或无精神障碍)的难治性癫痫患者作脑室造影,进行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7.
在八年中,我院运用脑立体定向术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及癫痫性精神病等174例,对其中106例进行1~5年随访观察,本文仅就社会、家庭等在精神病术后康复中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106例中,男49例,女57例,年龄14~56岁,其中21~40岁者81例(占76.4%);病程4~24年,其中5~10年者89例(占83.9%),已婚11例,未婚82例,离婚13例;文盲16例,小学19例,初中42例,高中27例,大学2例;农牧民41例,王人37例,干部23例,无职业5例;慢性精神分裂症34例,躁郁症及分裂——情感性精神病43例,癫痫性精神病25例,其他精神病4例。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CT定位翼腭窝穿刺治疗上颌神经后上齿槽分支神经痛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5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上颌神经后上齿槽神经分支痛患者18例,采用颧弓下侧入路穿刺,CT平行于颅底的轴位薄层扫描,骨窗位确定穿刺针位于翼腭窝内后行射频热凝治疗;治疗温度为85℃,治疗时间60 s,可重复治疗1次,以达到麻木覆盖上齿槽神经分布区为佳. 结果 除1例非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无效外,余1 7例患者治疗均获成功.术后随访6~22个月,Heft-Parker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显示优15例,良好2例.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 结论 CT引导下翼腭窝穿刺定位准确,操作安全可靠,穿刺成功率高,具有较高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9.
莱姆病(Lyme disease, LD)是本世纪初发现的由蜱和其他昆虫传播的一种新的动物源性螺旋体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最早是在美国的康涅狄格州莱姆(kyme)地区发现,因而命名。自从北美的LD和欧洲的蜱生脑膜神经根炎被验明是包柔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 Bor B)感染所致以来,许多神经系统疾病谱可能与这种病原体传播有关。以脑膜炎、颅神经炎、疼痛性神经根炎等最为常见。近年来研究表明世界上已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本病流行。我国自  相似文献   
50.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叉神经痛分为继发性(症状性)和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后者又称之为真性或特发性三叉神经痛,是颅面部疼痛常见疾病,其发病率约为0.4%~0.5%。临床很早发现血管、肿瘤等压迫三叉神经根可引起TN,认为TN是一种周围神经疾病。约半个世纪前,临床应用抗癫痫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