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患者女,16岁,因发热、头痛伴呕吐5 d,于2006年11月5日以"头痛待查"收入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患者于人院前5 d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6℃,伴头痛,恶心、呕吐.儿科门诊身体检查:体温38.4℃.内科查体无阳性体征.  相似文献   
32.
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足骨折,多由高处跌下,足部着地,足跟遭受垂直撞击所致.笔者于2003~2006年采用切开复位跟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32例,取得较好疗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3.
背景:关节挛缩是创伤治疗中的难题,关节挛缩一旦发生,常导致终生功能障碍.目前的研究表明,关节挛缩发生的关键部位在于关节滑膜,滑膜组织的纤维化是关节挛缩发生的主要原因.早期的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在肺、肝、肾及皮肤的纤维化中具有关键性作用.但在关节挛缩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尚不清.目的:总结并讨论关节挛缩发生过程中各因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由第一作者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0/2010)和Medline(2000/2010)数据库,检索词分别为“创伤,关节挛缩”和“joint contracture,synovium,fixation,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从关节挛缩的形态变化,细胞因子的作用及细胞因子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进行总结,对关节挛缩发生中的形态学改变及其调节机制等方面进行介绍.共检索到196篇文章,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共纳入39篇文章.结果与结论:关节滑膜组织的纤维化是关节挛缩发生的生物学基础,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α-平滑肌肌动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等多种细胞及细胞因子参与其发生过程,转化生长因子β是关节挛缩发生核心因子.目前研究对机械作用对于转化生长因子β的调控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此时间对挛缩程度的影响作用程度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胚胎脊髓(fetal spinal cord, FSC)移植联合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的应用对脊髓损伤后脊髓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胸段(T8~T11)脊髓左侧半横切损伤模型.移植供体为同种异体妊娠14 d的孕鼠,将实验动物分为3组:A组为损伤+FSC移植组;B组为损伤+FSC移植+bFGF组;C组为单纯损伤组.术后1~8周每周行综合行为评分(combined behavioral score, CBS)评定大鼠功能,并取术后8周损伤区脊髓组织0.5 cm作嗜银染色及NF200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分别标记轴突和胶质细胞,进行定量分析,观察神经纤维再生情况.结果:胚胎脊髓移植和外源性bFGF可以防止成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元的萎缩,图像分析发现其作用A、B组优于C组,可以较好的恢复神经元形态.CBS评分提示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也有同样趋势,统计学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术后8周A、B组NF着色点较C组密集,且没有明显的胶质增生.结论:脊髓损伤后联合应用胚胎脊髓移植和 bFGF可以防止神经元的萎缩,并且对神经纤维再生及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5.
基底部以后玻璃体与视网膜的相互分离称为玻璃体后脱离(PVD)。PVD可以改善部分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预后,缩短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本研究通过玻璃体腔内注射纤维蛋白溶解酶(以下简称纤溶酶)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大鼠玻璃体视网膜结构改变,以进一步了解PVD的形成机制,为临床诱发出完全陛PVD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6.
患者王××,男,31岁,工人。于92年3月31日用脚踢木桩时,木桩从中间断裂,其下半载进起后撞击其左眼。当时左眼睑肿胀,不能睁开,在当地医院消炎治疗。待眼睑肿胀大部分消退后,发现左眼上睑不能举起而于92年5月9日来我院就诊。右眼视力5.0,左眼视力4.6,左眼上睑下垂,平视  相似文献   
37.
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较常见,且以老年人多发。其治疗方法很多,大致可分为手法复位髋人字石膏固定、牵引疗法、内固定三类。以皮牵引疗法简便易行而多用,但该疗法不易控制患肢旋转,常影响愈后功能。现将皮牵引加穿丁字鞋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8.
背景:关节挛缩是创伤治疗中的难题,关节挛缩一旦发生,常导致终生功能障碍。目前的研究表明,关节挛缩发生的关键部位在于关节滑膜,滑膜组织的纤维化是关节挛缩发生的主要原因。早期的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在肺、肝、肾及皮肤的纤维化中具有关键性作用。但在关节挛缩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尚不清。 目的:总结并讨论关节挛缩发生过程中各因素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由第一作者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0/2010)和Medline(2000/2010)数据库,检索词分别为“创伤,关节挛缩”和“joint contracture,synovium,fixation,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从关节挛缩的形态变化,细胞因子的作用及细胞因子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进行总结,对关节挛缩发生中的形态学改变及其调节机制等方面进行介绍。共检索到196篇文章,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共纳入39篇文章。 结果与结论:关节滑膜组织的纤维化是关节挛缩发生的生物学基础,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α-平滑肌肌动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等多种细胞及细胞因子参与其发生过程,转化生长因子β是关节挛缩发生核心因子。目前研究对机械作用对于转化生长因子β的调控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此时间对挛缩程度的影响作用程度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9.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6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西医保髋治疗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小切口髓芯减压植骨、1枚空心螺钉内支撑术配合中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非创伤性早期股骨头坏死64例(72髋).结果:术后6个月以上随访,70髋得到改善或无明显变化,仅2例塌陷较治疗前有轻度加重,有效率为97.2%.结论:微创保髋对早期股骨头坏死具有确切的治疗作用,能预防或延缓股骨头的塌陷,具有手术简单、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等优点,符合外科手术微创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0.
图书馆读者隐私权的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者隐私权是图书馆现代管理中产生的新问题。在论述公民隐私权概念的基础上,探讨图书馆中读者隐私权的具体表现,提出读者隐私权保护的具体策略,包括制定相应法律法规、行业政策并强化馆员和读者的隐私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