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78篇
  免费   400篇
  国内免费   219篇
耳鼻咽喉   48篇
儿科学   41篇
妇产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292篇
口腔科学   50篇
临床医学   957篇
内科学   506篇
皮肤病学   84篇
神经病学   284篇
特种医学   297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537篇
综合类   2247篇
预防医学   1003篇
眼科学   37篇
药学   973篇
  18篇
中国医学   908篇
肿瘤学   284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169篇
  2022年   161篇
  2021年   239篇
  2020年   239篇
  2019年   173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367篇
  2013年   296篇
  2012年   404篇
  2011年   389篇
  2010年   358篇
  2009年   401篇
  2008年   322篇
  2007年   386篇
  2006年   398篇
  2005年   337篇
  2004年   300篇
  2003年   269篇
  2002年   283篇
  2001年   295篇
  2000年   269篇
  1999年   232篇
  1998年   181篇
  1997年   171篇
  1996年   163篇
  1995年   109篇
  1994年   118篇
  1993年   99篇
  1992年   94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108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64篇
  1985年   60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49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8篇
  1975年   8篇
  1965年   7篇
  196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超导光波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功血患者提供常规药物保守治疗,研究组给予超导光波治疗,对其实施1年有效随访后记录各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将所得数据输入SPSS统计学软件后给予相应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功血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功血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1.11%,数据对比P<0.05.结论:应用超导光波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可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对保障其预后、生活质量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2.
患者男 ,3 8岁 ,以“面颈胸双上肢电弧烧伤 1h”收住院。入院时一般情况好 ,意识清楚。患者有乙型肝炎病史 7年。专科情况 :面颈部 5 %TBSA创面基底潮红 ,痛觉刺激反应灵敏 ,胸双上肢 15 %TBSA创面基底苍白 ,痛觉刺激反应迟钝。诊断 :中度面颈部、胸、双上肢电弧烧伤  相似文献   
73.
乌司他丁对兔在体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活体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 2 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缺血再灌注损伤组 (A组 )和乌司他丁组 (B组 ) ,B组阻断前给乌司他丁 (1 0 0 0 0U/kg体重 )。两组阻断 2h和再灌注 1h后采血检测血气、白细胞介素 6(IL 6)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摘取左肺测定湿干重比 (W/B)和病理学检查。结果 阻断 2h后 ,两组血氧分压 (PO2 )接近 ;恢复灌注 1h后 ,B组PO2 高于A组 (77.61± 5 .0 4 )mmHg(1mmHg =0 .1 33kPa)和 (1 0 0 .85± 6 .73)mmHg ;TNF α值 (A值 ) ,A组各时段均显著高于B组 (2 54 .0 2± 1 4 .31和 50 4 .0 2± 33 .52比 1 4 8.63± 2 1 .0 6)和 1 60 .54± 1 6 .93) ;A组肺湿干重比高于B组 ;肺外观苍白肿胀 ,病理检查见组织结构损伤。结论 乌司他丁能保护在体肺缺血再灌注中肺组织结构的损伤  相似文献   
74.
后路减压矫形融合治疗上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上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及其合并同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手术治疗的27例上胸椎OLF病例,其中11例合并同节段后纵韧带骨化。所有病例均采用"揭盖法"切除椎管后壁进行减压;合并同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者中9例在减压的基础上行后路钉棒内固定矫形融合术,利用"弓弦原理"将胸椎生理后凸角度和骨化后凸角度减小,间接解除前方压迫。研究27例的病变分布节段,评估术后疗效,测量行内固定矫形术的9例患者术前、术后即刻、随访时减压段胸椎后凸角度和骨化后凸角度。结果术后27例随访12~78个月,平均35个月。行植骨融合的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融合时间3~9个月,平均5.4个月。根据Epstein标准评定:优13例,良9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1.5%;伴有同节段脊髓前方压迫并行矫形手术的9例中,优5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77.8%。矫形的9例术后即刻的胸椎平均后凸角度和平均骨化后凸角度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无显著的角度丢失。结论采用"揭盖法"进行胸椎管后壁切除减压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弓弦原理"矫形融合可减小胸椎后凸角度及骨化后凸角度达到脊髓前方有效减压,避免再行前路手术。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固定在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颈椎前路钢板和后路侧块钉棒Ⅰ期联合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27例,手术均在颅骨牵引下经鼻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先采用俯卧位,植入侧块螺钉、减压、复位后,植入棒,运用“弓弦原理”,采用CD旋棒技术恢复颈椎的序列,维持并稍加大颈椎在矢状面上的生理前凸,植骨融合后拆除颅骨牵引置仰卧位,行前路椎体复位、减压、植骨及自锁钛板固定。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以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以Frankel分级判定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术后27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6~27个月,平均11.6个月。脱位均完全复位,无植骨不融合。损伤节段稳定,颈椎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都得到良好重建及维持,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松动及脱出,无血管、神经、食道损伤等并发症。除5例A级、2例B级脊髓功能无恢复,Frankel分级无变化外,其余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8级,其中5例患者达到E级。[结论]颈椎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完全恢复颈椎序列,复位良好,椎管前后方压迫得到彻底解除,损伤节段术后获得即刻稳定,方便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为一积极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6.
77.
食管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可影响转移淋巴结的数目及转移淋巴结的分布。本研究旨在探讨新辅助放化疗如何改变局部进展期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伴脊髓空洞症的脊柱侧凸患者在无神经症状且达到矫形指征时应否于矫形之前对脊髓空洞进行外科处理。[方法]实验组(A组):回顾总结2001年6月~2006年6月本科采用单纯矫形手术而不外科干预脊髓空洞的方法治疗的15例无神经症状的脊柱侧凸并脊髓空洞症患者,测量术前、术后、随访时的冠状面Cobb's角以及脊髓空洞的长度、位置,空洞最大直径及S/C比值;对照组(B组):随机抽取同一时段同一手术组医生采用相同方法治疗的20例AIS患者,测量术前、术后、随访时的冠状面Cobb's角。比较A、B两组病例的冠状面矫形率和丢失率;比较A组术前和随访时脊髓空洞的长度、最大直径、S/C比值。[结果]A、B两组矫形率和丢失率无明显差异(P〉0.05),A组脊髓空洞情况术前与随访时进行比较,空洞直径、S/C比值及脊髓空洞长度较随访时明显变小(P〈0.05)。[结论](1)无神经症状的脊柱侧凸并脊髓空洞患者,脊髓空洞可自发性的减小、吸收,使侧凸停止或减慢进展,进而使该类病人于矫形术后不会产生过多的矫形丢失。(2)对于无神经症状的脊柱侧凸并脊髓空洞患者,脊髓空洞的存在会让术者在矫形时有所顾忌,但只要方法得当,尽量避免牵拉脊髓,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仅行矫形手术而不对脊髓空洞做外科处理,并不会影响矫形的效果。  相似文献   
79.
直肠悬吊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1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搜集近年手术治疗的14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例特点,手术方式及疗效。结果:14例患者中12例(占85、7%)术后一周,症状立即缓解。2例经术后配合功能锻炼3个月症状亦缓解消失。结论:功能性直肠悬吊术,附加盆底疝修补术,盆底抬高,子宫固定,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0.
患者男,36岁。因面黄伴乏力4个月于1996年10月2日入院。无黑便,呕血。5年前因复合性外伤致胃、脾破裂行全脾切除及胃修补术。此次住院检查:生命体征正常。重度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未见淤点、淤斑,巩膜无黄染,余查体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8.6×109/L,中性粒细胞0.71,淋巴细胞0.29;血红蛋白40g/L,血小板190×109/L。尿常规正常,大便潜血(+++),肝、肾功能正常,癌胚抗原11μg/L。胸片无异常发现。上消化道造影示:胃底占位性病变。拟诊:胃底平滑肌肉瘤完善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