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348篇 |
免费 | 304篇 |
国内免费 | 8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6篇 |
儿科学 | 33篇 |
妇产科学 | 55篇 |
基础医学 | 187篇 |
口腔科学 | 24篇 |
临床医学 | 1109篇 |
内科学 | 362篇 |
皮肤病学 | 30篇 |
神经病学 | 99篇 |
特种医学 | 11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174篇 |
综合类 | 1589篇 |
预防医学 | 720篇 |
眼科学 | 27篇 |
药学 | 594篇 |
16篇 | |
中国医学 | 458篇 |
肿瘤学 | 12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8篇 |
2023年 | 146篇 |
2022年 | 155篇 |
2021年 | 209篇 |
2020年 | 166篇 |
2019年 | 169篇 |
2018年 | 183篇 |
2017年 | 126篇 |
2016年 | 145篇 |
2015年 | 133篇 |
2014年 | 368篇 |
2013年 | 274篇 |
2012年 | 301篇 |
2011年 | 304篇 |
2010年 | 306篇 |
2009年 | 245篇 |
2008年 | 278篇 |
2007年 | 278篇 |
2006年 | 219篇 |
2005年 | 242篇 |
2004年 | 216篇 |
2003年 | 145篇 |
2002年 | 129篇 |
2001年 | 155篇 |
2000年 | 112篇 |
1999年 | 131篇 |
1998年 | 97篇 |
1997年 | 65篇 |
1996年 | 69篇 |
1995年 | 63篇 |
1994年 | 48篇 |
1993年 | 34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26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7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比较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与李金斯坦修补术(Lichtenstein)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华润武钢总医院收治成人腹股沟疝220例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102例行TEP(观察组),118例行开放式Lichtenstein修补术(对照组),对比二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评分,住院费用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t=7.622,P=0.005),术后疼痛症状极轻,但住院费用相对较高,二组术后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x^2=1.529,P=0.144);术后随访6—18个月,对照组未出现复发,观察组复发1例。结论TEP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且安全性高,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2.
5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中肿瘤转移抑制蛋白1(MTSS1)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的差异性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17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223例结直肠癌病例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MTSS1和E-cadher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比较其表达差异性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结果MTSS1、E-cadherin蛋白在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肠组织和癌旁组织(P<0.001),其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局部浸润深度、侵犯脉管、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方面显著相关(均P<0.05)。癌组织中MTSS1和E-cadherin的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417,P<0.001)。MTSS1、E-cadherin单阴性组比阳性组预后差(χ2=8.764、4.771,P=0.003、0.029),MTSS1和E-cadherin双阴性表达的患者预后更差(χ2=13.940,P=0.005)。
结论MTSS1和E-cadherin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且在低分化程度、深浸润、晚期、局部或肝转移病例中均为低表达,在结直肠癌侵袭转移中可能起协同作用,联合检测对预测肝转移和判断预后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4.
55.
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脑炎是一种针对NMDA受体NR1亚基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早期以功能性损伤为主,脑电图检查通过记录脑电信号的变化,可以敏感地反映脑功能异常。抗NMDA受体脑炎较为常见的脑电图特点为慢波性异常、癫痫样放电、大量β活动、极度δ刷状波等。本文从上述脑电图模式的波形特点、起源部位、发生机制、临床价值等方面,综述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的脑电图特点研究概貌。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骨膜去细胞生物支架对小鼠股骨骨缺损的修复作用及支架内血管形成过程,探讨其血管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物理冻融、化学和生物酶试剂等序贯处理获得骨膜去细胞生物支架。体外实验方面,通过细胞划痕试验观察骨膜去细胞支架浸提液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迁移的影响以评价骨膜去细胞支架中是否存在促血管化的生物因子,同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支架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体动物实验方面,通过建立小鼠股骨骨缺损模型评价骨膜去细胞生物支架通过促血管化诱导骨修复的可能性。在小鼠股骨远端制备0.5 mm直径的单皮质骨缺损后,于骨缺损处植入骨膜去细胞支架后逐层缝合切口,对照组小鼠骨缺损处不放置材料。分别在术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和第28天,取材、固定、脱钙、包埋和切片,通过HE染色评价骨缺损区骨修复情况,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以评价缺损区血管化情况。结果:体外细胞实验表明,去细胞骨膜支架浸提液对HUVEC的增殖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支架浸提液组细胞的迁移面积更大,去细胞骨膜支架浸提液能够有效促进HUVEC的迁移并且在支架浸提液中检测到VEGF,其浓度为210 pg/mL。动物实验方面,HE染色证明去细胞骨膜支架可以促进骨缺损区域血管的生长和新骨形成,免疫荧光染色进一步证明去细胞骨膜支架对骨缺损的修复活动伴随血管化的发生过程,且去细胞骨膜支架中血管的密度随时间延长呈现先增多后减小的趋势。结论:去细胞骨膜支架可以血管化,并且促进骨缺损的愈合。VEGF可能是其血管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7.
杨诗晗王露露薄雯田芳琼吴辉 《卫生职业教育》2019,(21):49-52
目的构建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价学生胜任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综合文献研究结果和小组意见,拟定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两轮咨询,对专家积极程度、意见集中程度、权威程度及协调程度进行评价。结果共有21名不同职业专家参加,两轮有效回收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0,专家意见集中程度较高。第二轮问卷的各指标变异系数平均波动于0.06~0.20,最终建立由自我能力提升、职业能力、关系管理能力、职业情谊、个性特质5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结论经过两轮专家咨询,专家意见趋于一致,协调程度较高,建立的指标体系可用于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胜任力评价。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miR-127-3p 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
2013 年2 月—2015 年2 月于湖南省人民医院和长沙市中心医院行外科手术的80 例ESCC 患者癌组织及癌
旁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iR-127-3p mRNA 相对表达量,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
检测SKI 蛋白在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并对所有患者进行≥ 3 年的随访。同时检测ESCC 细
胞株Eca109 和Kyse150 及正常人食管上皮细胞株Het-1a 中miR-127-3p 的表达水平。结果 免疫组织化
学染色结果表明,癌组织中SKI 蛋白表达阳性率较癌旁组织升高(P <0.05);ESCC 细胞株Eca109、Kyse150
中miR-127-3p 相对表达量低于正常人食管上皮细胞株Het-1a(P <0.05);临床分期Ⅲ期患者miR-127-
3p 低表达率高于Ⅰ期和Ⅱ期(P <0.05),有淋巴结转移和饮酒史患者miR-127-3p 低表达率高于无淋巴
结转移和无饮酒史患者(P <0.05),miR-127-3p 低表达患者的中位无进展期较高表达患者短(P <0.05)。
结论 miR-127-3p 通过靶向调控SKI 蛋白的表达参与ESCC 的发生,其低表达可能参与ESCC 的侵袭及转
移过程,并显著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4种错配修复蛋白(MLH1、MSH2、MSH6和PMS2)表达意义及与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浙江省舟山医院收治的101例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收集经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并比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标本MLH1、MSH2、MSH6和PMS2蛋白阳性率;分析不同病理特征胃癌患者之间MLH1、MSH2、MSH6和PMS2蛋白阳性率的差异。结果胃癌组织MLH1、MSH2、MSH6和PMS2蛋白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均P<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和分化程度胃癌患者组织MLH1、MSH2、MSH6和PMS2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Ⅲ~Ⅳ期胃癌患者组织MLH1、MSH2、MSH6和PMS2蛋白阳性率高于Ⅰ~Ⅱ期患者,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组织MLH1、MSH2、MSH6和PMS2蛋白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浸润至肌层/浆膜层胃癌者组织MLH1、MSH2、MSH6和PMS2蛋白阳性率高于黏膜/黏膜下层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 相似文献
60.
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江省台州医院诊治的18例胃底腺型腺癌的临床、内镜和病理学特征。18例胃底腺型腺癌患者中, 12例男性, 6例女性, 年龄38~78岁, 平均年龄60.5岁, 胃镜检查在胃底、体部表现为隆起型或扁平型病灶, 大小0.2~5.5 cm, 黏膜表面光滑、发红或粗糙。病理检查示以主细胞为主, 散在少量壁细胞, 构成相互吻合的复杂腺体, 浸润至黏膜下层, 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细胞表达黏蛋白6(MUC6)和胃蛋白酶原-1, 部分表达synaptophysin(Syn)。胃底腺型腺癌是一种分化好的罕见胃腺癌类型, 仅有少部分病例被报道且目前对其认识不足, 容易误诊或漏诊;掌握其临床和病理学特征, 提高临床病理医师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