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Castleman肿瘤组织细胞培养及培养细胞上清液中抗体成分性质的鉴定。方法分离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的肿瘤淋巴细胞进行培养,将培养细胞上清液超滤离心获得浓缩的IgG抗体为一抗,分别以鼠膀胱冰冻切片为底物行间接免疫荧光检查,以正常皮肤蛋白提取物为底物进行免疫印迹试验。RT-PCR,克隆测序分析培养肿瘤B细胞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并与其他6例该病患者的基因相比较。结果培养细胞上清液中的IgG抗体能够在鼠膀胱上皮细胞间沉积;并且这些抗体能够识别皮肤中分子量分别为210000和190000的两种抗原成分。扩增培养肿瘤B细胞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得到单一锐利条带,克隆测序发现该基因与另外6例患者的基因序列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患者肿瘤组织能够分泌抗体,并且分泌抗体的性质与血液中抗体性质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Weber-Cockayne亚型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S-WC)一家系的基因突变,并进行产前诊断。方法:应用PCR及DNA直接测序方法明确突变位点,针对所发现的突变以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加以验证,在此基础上于妊娠24周时对从胎儿羊水所提取的DNA进行测序及酶切验证。结果:该家系患者存在角蛋白(keratin,KRT)5基因突变:第7外显子第1388位碱基由胸腺嘌呤突变为胞嘧啶,导致第463位氨基酸由亮氨酸变为脯氨酸(L463P)。50名健康对照者不存在此突变。羊水细胞DNA不存在此突变的胎儿,出生后未患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结论:KRT5第7外显子的突变是引起该家系临床症状的特异性突变。  相似文献   
73.
目的:我科近来研究了副肿瘤性天疱疮(PNP)患者肿瘤在发病中的作用,证明1例Castleman瘤产生针对表皮连接蛋白的抗体.本文进一步探讨肿瘤和抗体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和PNP的发病机制.方法:对1例副肿瘤性天疱疮伴发已经证明可分泌自身反应性抗体的Castleman瘤患者肿瘤B细胞进行培养,免疫组化分析其表面标志;扩增患者肿瘤组织的RNA,将PCR产物克隆、测序.对B细胞克隆的免疫球蛋白可变区基因重排和超变区突变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培养肿瘤细胞多数为CD20、HLA-DR、smIgM、smIgG阳性.克隆得到IgVH与IGHV3-9*01胚系基因片段接近,Ig VL与IGKV4-1*01胚系基因片段同源.VH和VL基因CDRs区的核苷酸改变均明显多于FRs区,并且在VH和VL基因观察到的CDRs区替换突变数目远大于可能发生随机突变的值.结论:本例伴发Castleman瘤的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的肿瘤中存在特殊B细胞克隆,其已重排的免疫球蛋白可变区基因CDRs超变区发生明显体细胞突变,可能是抗原选择的结果.该克隆经过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可能直接产生与表皮自身抗原特异性结合的自身反应性IgG.  相似文献   
74.
INTRODUCTIONTaurine(2-aminoethanesulfonicacid)isthemostabundantfreeaminoacidinexcitabletissuesandcells.Itcomprisesupto50%~60%ofthetotalfreeaminoacidpoolinmyocardialcells(1).Cysteinedioxygenaseandcysteinesulfinatedecarboxylase(CSD)areinvolvedinthebiosynthesispathwaysthatleadtotaurinefromcysteineandmethionine,whereCSDisthoughttobetherate-limitingstepintaurinebiosynthesis(2).Inhumans,catsandcertainmon-keys,leveloftaurinebiosynthesisisverylow,sothattheymustrelyondietarysourcestomaintainthe…  相似文献   
75.
 目的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DHPLC)分析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基因多态性位点。方法用以PCR为基础的DHPLC,检测健康成人和脐血以及急性白血病病人,TPMT基因第5外显子G238C、第7外显子G460A和第10外显子A719G的3个多态性位点。结果健康成人、脐血和急性白血病病人全部DNA样本,TPMT基因外显子区的3个位点的多态性频率为3.49%,远低于白种人和非洲人。变异的位点仅为第10外显子A719G,且均为杂合变异。TPMT第5外显子630例标本的色谱峰均为单峰。第7外显子有316例为单峰,214(34%)为杂合峰。将单峰标本进行1∶1混合后重新进样也有杂合峰出现。经DNA测序分析,证实此区无序列变异;杂合峰标本在54和60℃为单峰,55~59℃均为杂合峰。而单峰标本峰形未随温度发生变化。说明DHPLC的检测误差并不是柱箱温度不合适引起的。第10外显子有608例为单峰,杂合峰为22例,其中10/22例标本进行DNA直接测序,证实为杂合变异。结论DHPLC技术能快速筛选出TPMT第5和第10外显子区的多态性位点,但不能检测出第7外显子的多态性位点。因此,DHPLC不能作为单一方法进行TPMT基因多态性位点的检测。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激光捕获显微切割及基因扫描定性检测T细胞受体(TCR)_γ基因重排在早期蕈样肉芽肿(MF)细胞中表达的可行性.方法: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LCM)分离早期MF中的肿瘤细胞,荧光标记引物双重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基因扫描(GeneScan)分析TCR _γ基因重排.结果:9例早期MF的TCR_γ/基因重排检出率为66.7%(6/9).2例肿瘤期MF的检出率为100%.结论: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可用于诊断早期MF的TCR_γ基凶重排检测.  相似文献   
77.
人趋化素样因子1促使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增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初步研究人趋化素样因子(CKLF)1改善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机制.方法 选取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只,分别肌肉电转CKLF1质粒、空质粒及盐水.电转后第6天构建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电转后第27天处死大鼠,行BrdU/α-actin、Ki67/α-actin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CKLF1组梗死周边区BrdU阳性细胞明显多于盐水组及空质粒组(33.11±2.10个/高倍视野比14.16±1.63个/高倍视野、 18.46±2.77个/高倍视野, P<0.05);CKLF1组梗死周边区Ki67阳性细胞明显多于盐水组及空质粒组(35.20±8.06个/高倍视野比15.96±3.58个/高倍视野、 17.52±2.66个/高倍视野, P<0.05).盐水组与空质粒组相比,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KLF1可以促进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78.
雄激素受体CAG多态性与男性型脱发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第一外显子CA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与男性型脱发(MPB)的关系。方法收集MPB患者34例(顶秃3例,额秃31例)和正常男性38例,通过STR测定CAG重复数目。结果MPB患者CAG重复长度范围13.0~30.0,平均22.7。3例顶秃和31例额秃CAG平均值分别为22.0,23.8。对照组CAG重复长度范围15.0~30.0,平均23.3。不同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雄激素受体CA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可能不是男性型脱发的主要遗传致病因素,治疗时需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79.
目的鉴定一Hallopeau—Siemens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真皮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的基因突变,为进一步开展产前诊断奠定基础。方法提取患者及其父母的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DNA直接测序明确突变位点,并使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进一步确定该家系的致病原因。结果发现患者COL7A1基因存在2个突变:①第12号外显子上第4326位碱基由胞嘧啶突变为胸腺嘧啶,使第525位氨基酸由精氨酸(G)突变为终止密码(R525X);②第105号外显子上第27716位碱基由胞嘧啶突变为胸腺嘧啶,使第2510位氨基酸由精氨酸(G)突变为终止密码(R2510X)。其母为R525X突变杂合子,其父为R2510X突变杂合子。结论COL7A1基因的R525X无义突变和R2510X无义突变是引起该患者临床症状的特异突变。  相似文献   
80.
目的鉴定一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的基因突变。方法应用PCR、DNA直接测序明确突变位点,根据突变位点设计特异性引物,用PCR检测突变位点从而进一步确定该家系的致病原因。结果发现该患者COL7A1基因的一条等位基因第2号外显子上存在S48P的错义突变,而另一条等位基因第27号外显子上存在3625del11缺失突变,造成编码区阅读框架的移位,最终导致蛋白终止密码(PTC)的产生。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这种两个突变的组合在国际上为首次报道。结论 COL7A1基因的缺失突变和错义突变引起该患者临床症状的特异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