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9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11篇 |
基础医学 | 12篇 |
临床医学 | 18篇 |
内科学 | 10篇 |
皮肤病学 | 24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41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药学 | 1篇 |
中国医学 | 3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24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6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铁粒幼细胞贫血家系致病基因的连锁分析和造血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铁粒幼细胞贫血家系的致病基因和研究患者骨髓造血特征。方法用PCR扩增家系中2例患者和7例正常人的位于Xp11.2-11.21的DXS991和DXS1199,以及位于Xp22.13的DXS1226微卫星片段,经变性凝胶电泳后作连锁分析;培养患者骨髓造血细胞,观察红系、粒系和巨核细胞系集落生成的特征。结果该家系患者与DXS991和DXS1199连锁,而这两个片段代表附近的ALAS2基因;与ALAS2基因距离较远的DXS1226则不连锁。造血细胞培养研究发现,患者红系集落的生成旺盛,不加EPO等造血因子就可自发生长;一周后红系统集落萎缩,集落大小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结论本家系属于ALAS2基因异常的X性连锁遗传病。患者的干细胞功能大致正常,定向分化到红系造血后才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32.
目的进行非综合征性聋患者的线粒体DNA C1494T突变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中国人群中20例氨基糖甙类药物致聋患者、136例散发的非综合征性聋患者以及50例非综合征性聋家系先证者,以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线粒体DNA C1494T突变的发生情况。结果全部受检者无线粒体DNA C1494T突变的发生。结论中国人群中非综合征性聋患者的线粒体DNA C1494T突变的发生率较低,且明显低于线粒体DNA A1555G的突变发生率。通过聋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示线粒体DNA C1494T突变不是氨基糖甙类药物致聋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33.
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老龄大鼠博来霉素诱导肺成纤维化模型肺脏中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在老龄大鼠及成年大鼠博来霉素诱导肺间质纤维化模型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探索老年人肺间质纤维化发病率升高的可能机制。方法大鼠气管内灌注博来霉素(实验组)或生理盐水(对照组),择期处死,取出鼠肺,Trizol一步法提取大鼠肺脏mRNA,M-MLV逆转录为cDNA。利用taqman探针方法实时PCR(realtime PCR)技术测定TGFβ1 mRNA表达量。结果老龄大鼠肺脏TGFβ1 mRNA表达水平与成年大鼠肺脏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1)。气管内灌注博来霉素后老龄大鼠肺脏TGFβ1 mRNA表达水平升高,第14h达到峰值,与成年大鼠气管内灌注博来霉素后肺脏TGFβ1 mRNA升高一致,但是保持峰值时间长于成年大鼠。结论气管内灌注博来霉素后老龄大鼠肺脏TGFβ1长时间高水平表达可能是增龄后肺间质纤维化发病水平增高的基础。 相似文献
34.
人趋化素样因子1基因转移对心肌梗死大鼠外周血CD34+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人趋化素样因子1(chemokine-like factor 1,CKLF1)基因转移动员大鼠骨髓CD34 细胞的作用和在心肌梗死情况下对外周血CD34 细胞数量变化的影响.方法:肌肉电转不同剂量CKLF1质粒,构建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检测基因转移后不同时间外周血CD34 细胞的数量,分析CD34 细胞数与CKLF1质粒的量效关系和时间动力学的变化.结果: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荧光染色均能检测到CKLF1的表达.CKLF1基因转移引起大鼠外周血CD34 细胞的数量增加,在基因转移第5至7天达高峰,其中CKLF1质粒100 μg组的峰值最高,分别为基因转移前的3.88倍和空质粒组的3.34倍(P<0.01).对心肌梗死大鼠CKLF1基因转移增加了心肌梗死后第1天外周血CD34 细胞数的升高,其中100 μg组最明显(14.61×106/L vs 7.85×106/L, P<0.01).结论:CKLF1能动员骨髓CD34 细胞及在心肌梗死情况下增加外周血CD34 细胞的数量,其中CKLF1质粒100 μg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35.
小儿惊厥性疾病的诊断步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卜定方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87,(6)
惊厥的病理生理基础是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和过度兴奋,表现为发作性的和一过性的脑功能紊乱。异常放电的神经元可能只限于脑的某一局部,也可能很广泛,所以惊厥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全身性的抽搐最常见,也可能为意识、感觉、行为、情感或植物神经等方面的症状;症状可以是局部的,也可能是全身性的。惊厥一般是指全身的运动性抽搐,“发作”(seizure)则能更好地概括这一类疾病的特点。在诊断这样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时,首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作全面的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化验和特殊检查。现病史应包括开始发作的年龄,发作的诱因,是否伴发热,发作和睡眠的关系,有无先兆,发作时症状演变的全过程,发作时小儿对周围环境的反应,持线时间,发作后的表现,对发作的全过程能否回忆,发作频繁程度,历次发作的形式有无变化等,以确切 相似文献
36.
原发性红斑肢痛症一家系SCN9A基因突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原发性红斑肢痛症一家系成员中SCN9A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采用酚-氯仿法提取基因组DNA,对原发性红斑肢痛症一个家系成员的SCN9A基因外显子进行测序,并与正常序列进行对比。结果:在此家系的患者巾发现了一个新的基因突变,患者SCN9A基因的第2572个碱基由胞嘧啶(C)突变为胸腺嘧啶(T),对应的氨基酸改勾Leu858Phe。结论:在该家系红斑肢痛症患者中发现的突变基因证明为该病的致病基因,对明确该病的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证据.为进一步开展基因诊断和研究其发病机制、探索治疗药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7.
目的 分析薄基底膜肾病(TBMN)患者COL4A4基因点突变后导致编码蛋白中甘氨酸被其它类型氨基酸替代后的结构;探讨基因突变对编码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及与表型的关系。 方法 以临床确诊的1例常染色体显性连锁遗传型TBMN并发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患者为研究对象,该患者症状较重,临床表现为血尿、大量蛋白尿,基因检测确定为COL4A4中的g. 1214G>A导致p.G405E。对照选取1例健康人和1例文献报道的单纯TBMN患者(基因检测确定为COL4A4中的g. 1550G>A导致p.G448S)。应用E. coli分别表达患者α4(Ⅳ)链的含有突变位点的结构域及对照α4(Ⅳ)链的相同结构域,圆二色谱检测并比较它们二级结构的差异。 结果 TBMN并发FSGS患者重组蛋白的圆二色谱最低峰所在的波长由正常对照的208 nm变为约220 nm处,而且峰度降低。单纯TBMN对照重组蛋白的检测结果与健康对照相比改变较轻微,最低峰所在的波长不变,峰度仅轻度降低。二级结构分析显示,来自健康对照的重组蛋白中α螺旋、β折叠、转角和无规卷曲均存在,其中前二者各占约1/4。与健康对照蛋白相比,来自TBMN并发FSGS患者的重组蛋白中α螺旋结构增多,约占1/3,无β折叠结构;单纯TBMN对照的重组蛋白与健康对照相似,α螺旋的比例下降而β折叠增多。 结论 位于α4(Ⅳ)链相邻结构域的两个不同位置的甘氨酸被不同的氨基酸替代,它们的临床表型不同,α4(Ⅳ)链的二级结构也存在显著差异。而且,二级结构的改变程度与临床表型的严重性一致。 相似文献
38.
目的 :观察低强度激光照射对大鼠胸主动脉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 ,MT)生成的影响 ,以探讨激光照射的细胞保护机理。方法 :选用 3、6、1 2J cm2 3个剂量低强度激光对体外孵育的大鼠胸主动脉进行照射。采用竞争性RT PCR法测定胸主动脉内MT的mRNA水平 ,以1 0 9Cd牛血红蛋白饱和法测定MT的含量。结果 :经 3、6、1 2J cm2 的激光照射后 ,血管的MT1mRNA水平分别比对照组增加 1 75 % (P >0 0 5)、41 8 6 % (P <0 0 5)和 668 2 % (P <0 0 1 ) ;MT2mRNA水平分别比对照组增加1 63 9(P … 相似文献
39.
目的:在博来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模型上,观察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Ⅱ类分子及其上游调控因子Ⅱ类反式激活蛋白(class Ⅱ transactivator,CⅡTA)表达水平的变化,探索肺纤维化发病可能的免疫机制.方法:在大鼠气管内灌注博来霉素(纤维化组)或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于第7、第28天处死大鼠,取大鼠肺组织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用生化法测定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免疫组化sP法染色观察肺组织MHC Ⅱ类分子表达,利用Taqman探针方法实时PCR(real-time PCR)技术测定肺组织总CⅡTA及Ⅰ型、Ⅲ型、Ⅳ型CⅡTA mRNA表达.结果:(1)第7、第28天时纤维化组肺组织MHCⅡ阳性细胞百分比均较对照组增加[(0.10±0.03)vs(0.06±0.02),P<0.05;(0.15±0.03)vs(0.06±0.01),P<0.01];纤维化组第28天较第7天增加[(0.15±0.03)vs(0.10±0.03),P<0.05];(2)第7天时,纤维化组大鼠肺组织总CⅡTA较对照组升高170.4%[(2.89±1.07)vs(1.07±0.46),P<0.05],Ⅰ型CⅡTA较对照组升高258.8%[(0.77±0.38)vs(0.21±0.09),P<0.05],Ⅳ型CⅡTA较对照组降低87.2%[(0.39±0.15)vs(3.01±0.79),P<0.01];第28天时,纤维化组大鼠肺组织总CⅡTA较对照组升高98.6%[(4.14±1.15)vs(2.08±0.76),P<0.05],Ⅰ型CⅡTA较对照组升高137.1%[(0.79±0.34)vs(0.33±0.23),P<0.05],Ⅳ型CⅡTA仍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8±0.92)vs(3.95±0.93),P0.05].其中,纤维化组肺组织Ⅳ型CⅡTA在第28天时较第7天时升高667.3%[(2.98±0.92)vs(0.39±0.15),P<0.01].Ⅲ型CⅡTA在各时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组织MHC Ⅱ/CⅡTA体系参与了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40.
目的:对比观察老龄大鼠和成年大鼠肺胶原蛋白的改变、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水平的变化、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MMP2,MMP9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TIMPS)表达调控的变化,寻找肺间质纤维化发病率随年龄增加的可能原因.方法:通过羟脯氨酸定量测定肺组织胶原含量,ELISA方法测定TGF-β1蛋白水平,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测定MMP2,MMP9,TIMP1,TIMP2,TIMP3 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与成年大鼠组相比,老龄大鼠肺细胞外胶原成分增加,TGF-β1蛋白水平升高[(756±160)pg/g vs(1 000±246)pg/g,P<0.05],MMP2 mRNA(3.15±1.76 vs 0.17±0.13,P<0.01)表达水平降低,MMP9 mRNA(1.66±0.67 vs 1.74±0.87,P>0.05)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变化.老龄大鼠组TIMP1 mRNA(2.00±1.74 vs 0.11±0.06,P<0.01),TIMP2 mRNA(7.60±2.51 vs 2.69±1.76,P<0.01),TIMP3 mRNA(1.32±0.46 vs 0.29±0.16,P<0.01)表达水平均低于成年大鼠组.结论:肺老化后细胞外胶原比例增加,TGF-β1蛋白水平升高,MMP2和MMP9转录水平改变,TIMPS mRNA转录水平降低等多重因素共同构成肺间质纤维化发病率随年龄增加的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