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听神经瘤手术治疗与面听神经功能保留(310例报告)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一、材料与方法1990年6月至2001年6月,听神经瘤手术310例,男性70例,女性78例。年龄16~68岁,平均38.2±4.4岁。310例中大型听神经瘤288例(直径>3cm),直径1.5~3cm19例,直径<1.5cm3例。309例采用枕下乳突后入路,1例经迷路入路。其中行术中监测的病人148例,仪器设备:美国Nicolet公司的Viking-IV型监测仪。手术后评估术后复查了解肿瘤的切除程度;术后病人面神经功能的H-B评分。二、结果280例(90.32%)面神经都得到解剖保留,其中未监测组的面神经保留率为86.88%(139/160),术中监测组的面神经保留率为95.92%(141/147)。肿瘤的全切率为96.41%(29…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术中监测面肌自发与诱发肌电图和听觉诱发电位的经验,分析术中面、听神经解剖功能保留的方法及评估电刺激强度和术后面神经功能的相关性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从2001年10月到2012年10月,共对610例听神经瘤患者进行了术中监测面肌自发与诱发肌电图和听觉诱发电位。结果通过诱发肌电图及BAEP的监测,肿瘤的全切率为96.05%,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95.39%,功能保留率(H-B分级I-II级)91.61%,术末面神经直接刺激脑干端13V即引起肌电反应者,神经保留完整,预后良好。57例肿瘤直径<3cm患者中,听神经解剖保留率70.18%,保留有用听力(功能保留率)31.58%。结论术中面肌自发与诱发肌电图和听觉诱发电位监测,提高了肿瘤的全切率和面听神经保留率,并可以减少或防止脑干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23.
Dexotroscope手术计划系统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及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使用Dexotroscope手术计划系统,了解其性能及其对临床制定手术计划以及实施手术的帮助。方法临床病人30例,将其术前CT、MRI扫描的原始资料直接输入Dexotroscope计划系统的工作站,进行相应的处理,包括重建、融合、分割等,模拟手术全过程。结果手术中所见病变与周边神经、血管、颅骨的关系与手术前模拟完全符合。动脉瘤夹闭时间和齿状突磨除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减少,且术后Karnofsky评分改善。结论Dexotroscope手术计划系统能使术者对病人影像资料从三维、动态化的角度有更深入的理解。应用该系统可在术前制定精确而详细的手术计划,并可模拟手术经过,提前了解手术的难易程度,同时它也是极其理想的临床培训和教学工具。 相似文献
24.
女性,21岁,怀孕9个月后逐渐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左侧严重,当时考虑与妊娠有关未在意,顺产一男婴后,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并逐渐出现二便费力。MRI提示T7,8脊髓占位,颈髓空洞,左侧桥小脑角占位。遂于2007年6月23日在当地医院行胸髓占位性病变切除、脊髓减压术,术中切除大部分脊髓肿瘤,肿瘤表面多支增粗引流静脉未行进一步处理。 相似文献
25.
回顾性分析了2004-08/2005-09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应用Dexotroscope计划系统进行术前模拟的30例患者的资料,其中基底动脉瘤2例,大脑后动脉瘤1例,眼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瘤2例,大脑前动脉瘤1例,寰枕畸形7例,脑膜瘤4例,神经鞘瘤5例,深部胶质瘤5例。将所有患者术前CT,MRI扫描的原始资料直接输入Dexotroscope计划系统的工作站,进行重建、模拟、分割等处理,并模拟手术全过程。结果手术中所见病变与周边神经、血管、颅骨的关系与手术前模拟完全符合;动脉瘤夹闭时间从2004-01/07未使用模拟系统前的(37.60±13.43) min降低为(23.51±7.62) min,齿状突磨除时间从模拟前的81 min缩短至 50 min左右;术后3个月Karnofsky评分达88.7分,无死亡病例。提示应用Dexotroscope计划系统进行术前模拟可以制定精确而详细的手术计划,提前了解手术的难易程度,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26.
耳蜗神经功能术中监测和听力保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听神经瘤实际上起源于前庭神经 ,严格地应该称为前庭神经鞘瘤 (vestibularshwannaomas ,VS) ,其生长过程中压迫和推移了面、耳蜗神经。因此 ,选择合适病例 ,在肿瘤全切基础上的面、耳蜗神经保留特别是听力保留成为手术的目标。术中监测(introperativemonitoring ,IOM)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 ,为耳蜗神经和听力保留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方法。本文主要讨论保留听力的病例选择、如何实时监测 (real timemonitoring)耳蜗神经功能并预测术后听力、听力保留的标准及影响术后听力… 相似文献
27.
目的 研究经鼻内镜入路(EEA)中视柱和硬膜环(包括近环和远环)的解剖学特点,探讨其作为旁中央颅底入路中由鼻腔进入颅腔的“关键标志”的作用。方法 对11具新鲜灌注尸头标本和2具颅骨标本进行解剖研究,解剖在内镜或显微镜下进行。结果 视柱为蝶骨小翼的后根,呈一不规则的三棱柱体,从前床突基底部的内侧下方延伸到蝶骨体。它的上、下和后3个表面分别构成视神经管底、眶上裂顶和颈动脉沟底。视神经颈内动脉外侧隐窝(LOCR)为视柱的腹侧在蝶窦后壁形成的三角形骨性凹陷,是EEA重要的解剖标志。硬膜环为前床突上下表面的硬膜向内延续,分别从视柱的上、下表面包绕颈内动脉(ICA),形成远环和近环。近环构成海绵窦顶壁,远环则是硬膜内外间隔的界限。结论 由于视柱和硬膜环为恒定的解剖结构,而且利用它们作为参照物,可以用来识别周围复杂的神经、血管结构,所以它们是EEA的关键标志。 相似文献
28.
枕下极外侧髁上入路处理颈静脉孔区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枕下极外侧髁上入路手术切除颈静脉孔区肿瘤的临床价值及适用范围。方法分析75例枕下极外侧髁上入路手术的颈静脉孔区肿瘤患者的资料。其中神经鞘瘤28例,副神经节瘤25例,脑膜瘤11例,脊索瘤7例,软骨肉瘤4例。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向和大小范围,使用拐杖形切口者42例,围绕耳廓下颌角的弧形切口者33例。每例患者在枕骨髁上方磨开颈静脉孔,切除孔内外的肿瘤。结果肿瘤手术全切除51例;近全切除17例;次全切除7例。术后5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术中脑神经功能监测有利于后组脑神经的解剖保留。33例患者未新增脑神经损害症状。术后随访3~24个月,16例患者存在轻度饮水呛咳、声音嘶哑但无吞咽困难;无永久带气管插管或胃管的患者。结论该入路显露充分,无需过多磨除岩骨及轮廓化面神经管,对寰枕关节的稳定性影响较小,适于切除主体在颈静脉孔区和向颅内及颅颈交界部扩展的肿瘤。 相似文献
29.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肠源性囊肿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1例肠源性囊肿的临床表现、磁共振(MRI)特点和手术结果.结果发现1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病理征阳性,9例伴有神经根痛,2例病程大于3年者,症状发作性出现,可自行缓解.MRI可清晰显示囊肿及其周围结构.囊肿通常表现为稍长T1、长T2均匀信号.11例中8例全切,3例次全切,残留与脊髓粘连甚紧之小片囊壁.所有病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肠源性囊肿是少见的先天性疾患,多发生于颈段椎管硬膜下脊髓腹侧,常伴有脊椎畸形.MRI是最方便有效的检查工具.手术切除囊肿,神经功能多能恢复. 相似文献
30.
目的:闪光刺激视觉诱发电位可用来监测术中视神经及后视路的功能.也可以了解视觉传导通路上脑组织的血供情况。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2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生理实验室完成。选择中华大耳白兔30只,雌雄各半。按性别分为雌兔组和雄兔组,各15只。选用Viking-Ⅳ型术中监护仪和专用闪光刺激器。采用肌肉注射复方氯胺酮进行麻醉。记录电极置于枕外粗隆前方3mm(onion,Oz),参考电极置于同侧耳根部。刺激频率1.9Hz,放大器50μV。滤波范围:高通5Hz,低通100Hz。叠加平均次数200次,分析250ms。结果:纳入动物3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兔闪光刺激视觉诱发电位波形比较:兔闪光刺激视觉诱发电位的波形表现为PNP型(阳性-阴性-阳性)。左眼光刺激和右眼光刺激的闪光刺激视觉诱发电位表现极为近似,双眼光刺激的波幅则明显升高。②兔闪光刺激视觉诱发电位潜伏期和波幅测定:两组兔视觉诱发电位各波的潜伏期、波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30只兔左右两眼PNP各波进行分析,发现其左右两侧各波的波幅、潜伏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中左眼PNP三波的潜伏期分别为P1(32.59&;#177;2.01)ms,N1(43.85&;#177;4.35)ms,P2(66.20&;#177;8.13)ms;左眼PNP的波幅分别是P1(16.45&;#177;10.22)μV,N1(7.93&;#177;3.56)μV,P2(17.62&;#177;8.18)μV。兔视觉诱发电位潜伏期的变异较小且稳定,而波幅的变异较大。结论:①兔闪光刺激视觉诱发电位波形稳定、重复性好。②雌雄两性闪光刺激视觉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和波幅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左右两眼的闪光刺激视觉诱发电位表现无显著差异,可用于闪光刺激视觉诱发电位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