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激光针灸是指应用激光对穴位进行照射的一种治疗方法,为了进一步促进激光针灸的临床应用,对其作用机制与信息模拟过程进行综合分析。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0-01/2004-08的与激光针灸相关文献,检索词“LaserAcupuncture,mechanism”,并限定文献语种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5-01/2004-08的激光针灸相关文献,检索词“激光针灸,机制”,并限定文献语种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激光针灸机制研究为主的文献,然后筛除应用激光针灸临床疗效观察与动物实验研究的文献,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5篇激光针灸机制研究方面的资料,其中英文8篇,中文7篇,11个试验符合纳入标准,排除4篇为重复研究或综述。资料综合:激光针灸与传统针灸相比,具有对肌肤无创伤、不产生疼痛感、治疗参数可自主调节、适用范围广等特点,但其治疗参数如波长、治疗剂量、辐射深度、光束密度等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激光针灸中的生物效应、能量调节、行针模拟、深度调节、调气和补与泻的手法,以及信号模拟和参数设置等问题都与临床应用和效果密切相关。结论:在激光针灸过程中,能够通过能量调节、深度调节、行针模拟、调气、补泻手法等方式,使激光针灸发挥更理想的治疗效应。  相似文献   
62.
低强度激光或单色光效应及其在运动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前言运动医学界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手段主要是生物制品以及一些来源于传统医学的物理手段 ,其效果尚有很多不如人意之处 ,因此 ,运动医学研究者们一直在努力寻找新的方法和手段。通过对以往研究的总结 ,我们认为低强度激光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有效手段。光子的静止质量为零 ,它被细胞吸收后 ,除了改变细胞的状态 ,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自从 2 0世纪 60年代激光诞生以来 ,低强度激光疗法的长期应用迄今尚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1,2 ] 。Logan等[3 ] 研究了低强度红色激光 (660nm ,12mW ,5kHz ,2和 2 0J/cm2 )对几种哺乳动物细胞的…  相似文献   
63.
光子中医学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光子学是研究以光子作为信息载体和能量载体的科学,主要研究光子的产生、传输、控制、探测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是继电子学、光电子学之后发展起来的一个近代尖端高新技术科学领域.光子中医学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光子学的理论和技术对中医学诊断、治疗、预防、康复、保健等方面的方法和效应进行定性、定量或半定量研究,以揭示光子运动规律中医属性的学科.为建立符合现代科学发展水平的中医学理论体系发挥重要作用,由刘颂豪院士与邓铁涛教授共同提出并筹建[1、2].本文就光子中医学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4.
红色发光二极管照射对C2C12细胞增殖的光生物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小鼠成肌细胞C2C12作为模型,观察光生物调节作用对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肌病的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1在华南师范大学激光运动医学实验室完成。C2C12细胞用浓度分别为2.0&;#215;10^-5, 2.0&;#215;10^-6, 2.0&;#215;10^-7 ,2.0&;#215;10^-8 mol/L的辛伐他汀培养,然后用强度分别为0,0.229,0.506,0.848,1.401,1.670mW/cm^2的红色发光二极管[波长(640&;#177;15)nm]照射2d,15min/d。用甲基噻唑基四唑比色法评价细胞增殖。 结果:浓度为2.0&;#215;10^-6, 2.0&;#215;10^-7 and 2.0&;#215;10^-8的辛伐他汀对C2C12的增殖没有影响,无光生物调节作用;浓度为2.0&;#215;10^-5 mol/L的辛伐他汀抑制C2C12的增殖,发光二极管强度为0,0.229,0.506,0.848,1.401,1.670mW/cm^2时C2C12细胞增殖吸光度百分率分别降为(37.2&;#177;84)%,(58.4&;#177;94.9)%,(37.0&;#177;8.6)%,(63.0&;#177;8.8)%,(59.2&;#177;12.6)%,(28.9&;#177;90.3)%。强度为0.848mW/cm^2的红色发光二极管照射2d,15min/d可促进被抑制的C2C12增殖效应。 结论:红色发光二极管可以促进被辛伐他汀抑制的C2C12细胞的增殖作用,对服用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肌病可能有光生物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5.
动态信息对经络研究及临床诊治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子孺  刘颂豪 《新中医》2004,36(12):57-58
通过现代技术检测经络循行线路及穴位的物理特性是经络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以往研究发现了经络循行线的低阻抗、低流阻、高导声等特性,并有不少经穴在病理、生理状态下异常反应的报道。钟新淮发现了疾病状态下的“经络口”处(即经穴开口于皮肤表面的孙络、浮络)出现“变阻”现象,在该点施以电脉冲则对疾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张栋等观察到在低电压下某些穴位可以产生电振荡现象,该现象与疾病和症  相似文献   
66.
从信息的角度开展经络病候诊断客观化的研究,能与中医经典理论与临床紧密结合,对中医适用诊断技术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为经络实质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把握人体"气血"的时间、空间异常信息,是从信息角度开展经络病候诊断客观化的思路,包括理论、技术、实验三方面的研究与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67.
舌苔"根"的本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舌苔诊察是中医诊断的基本特色,舌苔形成的原理、舌苔“根”的本质以及舌苔指标的量化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从舌的基本结构、历代医学对舌苔有根无根的阐释、现代对舌苔及舌上皮细胞的研究,根据舌苔上皮细胞层结构与功能的退化导致舌苔剥落与镜面舌的根本原理,提出舌苔“根”的本质应从舌粘膜上皮细胞层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入手。同时,对舌苔“根”的本质的进一步研究以及现代科学方法的切入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8.
目的 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研究健康人脑处理数字短时记忆的的脑区激活情况.方法 12名右利手健康被试者进行一项数字短时记忆任务作业的同时进行fMRI扫描,试验采用组块设计并采用统计参数图(SPM99)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脑功能区定位.结果 12名被试者数字短时记忆任务的正确率为(86.74±6.36)%.组分析统计阈值设定为P<0.0001时,大脑皮层所激活的脑区有双侧枕叶、额叶、顶叶,皮层下结构有纹状体的激活;其中双侧枕叶的激活最为显著.结论 人脑处理数字短时记忆信息是由大脑皮层下结构与大脑皮层一起共同完成的,并以语音和视觉双重编码.  相似文献   
69.
目的:采用小鼠成肌细胞C2C12作为模型,观察光生物调节作用对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肌病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1在华南师范大学激光运动医学实验室完成。C2C12细胞用浓度分别为2.0×10-5,2.0×10-6,2.0×10-7,2.0×10-8mol/L的辛伐他汀培养,然后用强度分别为0,0.229,0.506,0.848,1.401,1.670mW/cm2的红色发光二极管[波长(640±15)nm]照射2d,15min/d。用甲基噻唑基四唑比色法评价细胞增殖。结果:浓度为2.0×10-6,2.0×10-7,2.0×10-8mol/L的辛伐他汀对C2C12的增殖没有影响,无光生物调节作用;浓度为2.0×10-5mol/L的辛伐他汀抑制C2C12的增殖,发光二极管强度为0,0.229,0.506,0.848,1.401,1.670mW/cm2时C2C12细胞增殖吸光度百分率分别降为(37.2±8.4)%,(58.4±24.9)%,(37.0±8.6)%,(63.0±8.8)%,(59.2±12.6)%,(28.9±20.3)%。强度为0.848mW/cm2的红色发光二极管照射2d,15min/d可促进被抑制的C2C12增殖效应。结论:红色发光二极管可以促进被辛伐他汀抑制的C2C12细胞的增殖作用,对服用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肌病可能有光生物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手足部原穴在女性月经前后气血盈亏变化过程中的漫反射光谱特征及其差异性,初步探讨原穴在反映人体气血变化的特异性。方法:采用线阵CCD探测器的光纤光谱仪获取手足部6个原穴在月经前后不同时期400~700 nm范围内的反射光谱,对特定波长处的漫反射率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月经前后机体气血盛衰的变化,手足部原穴的漫反射光谱表现出规律性的变化,即月经期的漫反射率最高,月经前居中,月经结束后最低。在血红蛋白可见光吸收峰附近,右侧太白穴及冲阳穴的月经中反射率与月经前、后反射率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P<0.05),太白穴更为明显,而两侧太冲穴月经前后不同时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部原穴太渊及神门仅在423.37nm处,月经中的反射率显著高于月经后(P<0.05),其余波长处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穴位组织漫反射光谱的变化与机体气血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月经气血变化过程中,脾经原穴太白和胃经原穴冲阳表现出特异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