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2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106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33篇
妇产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116篇
口腔科学   37篇
临床医学   476篇
内科学   273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48篇
特种医学   166篇
外科学   77篇
综合类   700篇
预防医学   240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342篇
  11篇
中国医学   236篇
肿瘤学   63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66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对NAFLD模型大鼠肝脏保护的机制。方法 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40只。高脂饲料喂养建模后,模型组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非诺贝特组、白芍总苷高剂量组、白芍总苷低剂量组各10只。连续灌胃给药4周后,测定大鼠血清中ALT、AST、GST、SOD和GSH-PX酶的活性及MDA含量;测定血清中IL-1、TNF-α和TGF-β的水平;各组取肝脏做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学病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AFLD模型对照组大鼠ALT、AST、GST活性和IL-1、TNF-α、TGF-β含量显著升高,经非诺贝特和白芍总苷干预后,模型组大鼠的ALT、AST、GST活性和IL-1、TNF-α、TGF-β含量均降低回正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ALFD模型大鼠SOD、GSH-PX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干预治疗后,模型组大鼠SOD、GSH-PX活性大大提高,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白芍总苷对高脂引起的NAFLD模型大鼠有肝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提高抗氧化能力、降低异常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建立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中化学成分的超高压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的分析方法。方法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4 mL/min;柱温为45℃;进样量为2μL。质谱检测采用正、负离子模式,电压分别为3.0、2.5 kV;离子源温度110℃;雾化温度400℃;雾化气体积流量800 L/h。结果在10 min内完成淫羊藿中40个化学成分的鉴定。结论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高效的UPLC/Q-TOF-MS方法对淫羊藿中化学成分进行了鉴定,为全面控制淫羊藿的质量和机理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置管溶栓联合高压球囊治疗动静脉内瘘急性闭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超声检查诊断为前臂动静脉内瘘急性闭塞的10例患者(病例组),于超声引导下行置管溶栓联合高压球囊治疗;另选规律血液透析的成熟内瘘并正常使用患者20例为对照组。观察病例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内瘘通畅情况,分析病例组术前、术后及与对照组血管内径、峰值流速、肱动脉血流量等的差异。结果病例组1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1个月、3个月10例患者动静脉内瘘均维持通畅,术后6个月1例患者动静脉内瘘吻合口发生再狭窄;无患者内瘘出现再闭塞。病例组术后狭窄处血管内径和肱动脉血流量均较术前增加,狭窄处峰值流速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组术后各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置管溶栓联合高压球囊可有效治疗前臂动静脉内瘘急性闭塞,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评价经皮经腔间隔心脏化学(无水酒精)消融术(PTSMA)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OCM)的长期疗效(3.5年).方法1998年8月-2001年10月收治HOCM119入选行PTSMA,入选标准(1)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明确的晕厥、心绞痛或心功能不全病史);(2)超声诊断左室流出道(LVOT)宽度<10mm,室间隔(IVS)厚度≥15mm,室间隔/左室后壁≥1.3,SAM征阳性;(3)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愿意接受该治疗患者;(4)经导管压力测定静息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PG)≥50mmHg(1mmHg=0.133kPa),或应激后LVOTG≥70mmHg.(5)心脏血管解剖适于行PTSMA[1].除外标准(1)非梗阻性心肌病;(2)合并严重的二尖瓣病变;(3)间隔心肌较薄(<15mm)和间隔心肌中部梗阻者;(4)合并其他需要手术的疾患;(5)不能确定靶间隔支及球囊在间隔支固定不确切[1].其中34例随访近3.5(3.5±0.5)年.在消融术前及术后半年(5~7)月至3.5年行超声心动图测量室间隔(IVS)厚度及左室流出道(LVOT)宽度.化学消融情况每例患者平均使用无水酒精量为3.0-9ml(4.2±1.8ml)无水酒精最大用量为9ml(该例消融3支间隔支),消融间隔支平均1-3(1.4±0.4)支,34例患者平均住院日为(15.4±4.5)天.术中、术后LVOTPG术前平均静息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PG)为(74.6±23.7)mmHg,术中球囊加压后平均压力阶差为(28.8±16.76)mmHg,室间隔消融术后为(20.4±6.24)mmHg与消融前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5.术中及术后并发症34例术中发生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Ⅰ0AVB18例(52.9%),Ⅱ0AVB13例(38.2%),Ⅲ0AVB5例(14.7%).术后永久性传导阻滞,Ⅰ0AVB2例(8.8%),Ⅲ0AVB1例(2.9%)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术中发生一过性完全右束支阻滞25例(73.5%),一过性完全左束支阻滞5例(14.7%).术后永久性右束支阻滞10例(29.4%),永久性左束支阻滞2例(5.88%),术中发生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20例(58.8%),一过性交界性心律8例(23.5%),室性过早搏动13例(38.2%),室性心动过速2例(5.8%).结果34例术后3.5年随访平均室间隔厚度15.3±4.6mm,(术前23.9±6.0mm,术后半年18.8±4.1mm)平均LVOT宽度15.8±3.6mm,(术前6.6±2.3mm术后半年12.1±3.3mm).使用NYHA心功能评估,从术前3.2±0.6提高到术后2周1.8±0.8,术后半年1.4±0.5,术后3.5年1.1±0.9.术后3.5年随访,经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观察,34例患者均无频发室早,短阵室速及其他恶性心律失常.结论PTSMA能显著降低室间隔厚度,增加左室流出道的宽度,改善心功能,随着时间延长疗效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05.
1995年 1 2月至 1 997年 1 2月共对 3 2例急性心肌梗塞 (AMI)病人施行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 ,其中 1 8例置入冠脉内支架 2 0枚。直接PTCA 2 3例 ,补救性PTCA 9例。病人年龄 3 8~ 86岁 ,1 9例为多支病变 ,1 0例并发心源性休克。介入治疗后梗塞相关动脉 (IRA)全部开通 ,无手术并发症。术后 3 1例恢复TIMI 3级血流灌注 ,1例 2级。心源性休克病死率 3 0 %。对存活出院的 2 9例随访 1~ 2 5个月无室壁瘤、心力衰竭及死亡者 ,1例术后半年再发AMI。提示急诊介入治疗能明显降低AMI病死率 ,并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6.
孤立性三尖瓣脱垂并发室上速的超声心动图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 ,5 7岁 ,反复心悸二年入院 ,心悸发作时心电图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9岁时发现心电图有右心室大表现 ,多次外院超声心动图示右心室大。查体未见阳性体征。我院经胸及食道超声心动图示右心系统大 ,三尖瓣隔瓣收缩期脱向右心房 4mm。彩色血流显示三尖瓣少量反流。超声诊断 :三尖瓣脱垂并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右心造影排除其它 ,主治医师 ,从事心脏超声工作。先天性心脏病。临床诊断 :1先心病 ,孤立性三尖瓣脱垂 ,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 2心律失常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行射频消融术成功。讨论 :三尖瓣脱垂的原因不明 ,因常合并…  相似文献   
107.
结合本院参加医院等级评审实践,针对急诊科室特点,从人力资源与硬件建设,管理模式改革,急诊应急机制,规章制度落实等方面加强管理与建设,实现就诊人数、急、危、重患者人数、处理公共事件次数显著增加,医疗纠纷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双相正压(BiPAP)无创通气在救治煤工尘肺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76例尘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无创呼吸机行面罩辅助通气并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心率(Hn)、呼吸(R)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24、72h后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改善明显(P〈0.05),而对照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改善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AP无创通气结合有效护理措施治疗尘肺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9.
目的:通过在高中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帮助中学生掌握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技能。方法随机抽取深圳市福田区4所中学的高中二年级共8个班级的428名学生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学生们对艾滋病健康知识知晓率除“目前艾滋病不能治愈”这一知识外,其余知识点均明显提高(P 〈0.01);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除“握手、拥抱不会感染艾滋病”、“共用毛巾衣物不会感染艾滋病”2项外明显也有所提高(P 〈0.01);艾滋病相关的态度和行为方面,教育后“会主动关注艾滋病的话题”以及“若发生婚前性行为将使用安全套”这2项有明显改善(P 〈0.001)。结论在中学进行主题班会和展板等健康教育方式,可有效提高学生艾滋病的相关知识知晓率,有利于预防感染艾滋病。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不完全性颈段脊髓损伤的疗效,分析脊髓损伤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变化水平与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性。 方法 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6例不完全性颈段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tDCS组(治疗组)、对照组(伪刺激组)。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标准、功能独立性(FIM)量表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分;脊髓神经生理评价采用运动诱发电位(MEP)、体感诱发电位(SEP)进行分析。对研究对象的血清进行qRT-PCR检测,分析tDCS干预前后LncRNA-MALAT1、MIAT、GPNMB、LILRB4和SCD1的表达水平,并将LncRNA表达水平与MBI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治疗8周后,tDCS组患者轻触觉、针刺觉、运动、FIM及MBI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DCS组MEP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SEP中枢传导时间(CTT)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DCS组LncRNA-MALAT1、MIAT相对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LncRNA-GPNMB、LILRB4和SCD1相对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DCS干预后LncRNA-MALAT1、MIAT相对表达水平与MBI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10和0.803,P<0.05)。 结论 tDCS能促进不完全性颈段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其治疗机制可能与上调LncRNA-MALAT1、MIAT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