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4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4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26篇 |
内科学 | 7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4篇 |
特种医学 | 8篇 |
外科学 | 22篇 |
综合类 | 60篇 |
预防医学 | 41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15篇 |
中国医学 | 13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21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PDCDS(原名TFAR19)由我国学者利用cDNA—RNA(cDNA representation differenceanalysis)方法从白血病细胞株TF-1中克隆得到,并证实参与细胞凋亡调控过程。研究表明其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下调,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耐药机制的形成具有明显相关性,具有临床检验价值并对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2.
高血压病患者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血压病是我国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机理目前认为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血压调节功能失调而产生的。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在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急性心肌梗塞等可见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本文检测高血压病患者D二聚体水平,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观察高血压病住院患者84例,其诊断及分期见文献[1]。住院期间未作溶栓治疗。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39例,均为我院门诊体检的健康人。一般资料见表1。1.2方法采用ELISA法测D二聚体含量,药盒由上海捷门生物技术公司提供,按药盒说明书操作。采集受检… 相似文献
23.
24.
背景近 20年来国外的心理治疗学者对治疗师与来访者之间双重关系的研究颇多.根据目前可供利用的研究文献,治疗师对性的双重关系已达成共识,但是对非性双重关系伦理性的争论仍非常激烈. 目的文章研究旨在于回顾关于非性双重关系的特征、性质、对治疗双方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治疗师的态度等方面的临床研究,帮助心理健康从业者在临床实践中正确评估、处理这些关系.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 Medline1990- 01/2004- 01相关文章,检索词" psychotherapy,non sexual dual relationship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检索心理康复相关杂志和书籍 1995- 01/2004- 04相关文章,检索词"心理治疗;双重关系",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关于心理治疗中的非性双重关系及多重关系的文献,然后筛除一些具体的个案研究.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 28篇关于非性双重关系及多重关系的文献,其中 4篇为专业人士对该关系的态度的调查研究, 14篇为对其性质、危险性、动力学等方面的评估, 6篇提供了如何处理非性双重关系的决策模式, 4篇为专业协会的职业道德规范标准. 资料综合多数文献的研究表明非性双重关系违反了职业道德,对治疗双方都有潜在危害,应该绝对避免,而少数学者认为非性的双重关系在特定情境下对治疗效果有积极意义. 结论虽然非性的双重关系在心理治疗领域历来受到阻滞,但事实上在临床实践中依然无法避免其存在的可能性,如何处理非性双重关系已经从单纯的绝对禁止趋向宽泛和复杂. 相似文献
25.
腹腔镜膀胱全切术+回肠原位新膀胱术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膀胱全切术+回肠原位新膀胱术(laparoscopic radical cystectomy with orthotopic ileal neo-bladder,LRC-INB)的临床应用并总结临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4月,62例实施腹腔镜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术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2例手术均获成功,仅1例患者直肠损伤(后期处理痊愈)。手术时间290~460min,平均345min。术中出血量130~780ml,平均230ml。14例术中输血400~600ml。拔除输尿管支架管时间21~28d,平均26d,拔除导尿管时间28~35d,平均29d。术后住院28~37d,平均31d。40例出现轻~中度尿失禁,经提肛等辅助治疗,6~18周后明显缓解或消失。随访6~36个月无复发。结论腹腔镜膀胱全切术+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淋巴结清扫彻底、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6.
27.
28.
29.
目的探讨经腹腔入路与经后腹腔入路手术治疗上尿路上皮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上尿路上皮癌患者33例,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经后腹腔入路21例与经腹腔入路组1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术期及术后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膀胱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后腹腔入路组术中失血量少于腹腔入路组,引流管拔除时间短于腹腔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腔入路与经后腹腔入路手术治疗上尿路上皮癌,均是安全、有效的,但各有利弊。 相似文献
30.
刘新鑫孔军潘信安刘竞秦亚溱常英军王昱张晓辉许兰平黄晓军赵晓甦 《中华血液学杂志》2022,(9):785-787
对于伴混合系白血病基因重排(Mixed Lineage leukemia rearrangement, MLL-r)的AML, MLL相关的融合基因可以作为有效的微小残留病(MRD)标志, 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复发进行有效预测[1]。伴不同MLL-r的AML初诊时融合基因定量水平不同, 随着肿瘤负荷变化的动力学也不尽相同, 因此, 可能并非所有类型的MLL-r都是最佳的分子MRD监测指标。此外, 少数患者会出现克隆演变, 流式细胞术(FCM)检测AML MRD的敏感性(10-3~10-4)一般低于分子生物学检测(10-4~10-5)[2], 而WT1作为泛白血病标志物可用于对大多数AML的MRD进行监测[3]。临床中我们会同时监测FCM、MLL相关融合基因以及WT1水平, 观察伴有MLL-r的AML的MRD状态, 预警移植后白血病复发。本研究拟比较WT1和MLL-r作为伴MLL-r的AML的MRD标志, 预测移植后复发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以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