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22.
背景:肝移植围手术期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尤其对于肝肾综合征患者会直接影响其生存.目的:观察肝肾综合征患者在肝移植围手术期采用系统的肾功能维护方案对促进肾功能恢复及改善术后生存率的影响.方法:纳入 171 例行同种异体原位移植患者,对 54 例肝肾综合征患者中后期 34 例患者采用系统的肾功能维护方案,观察手术后血肌酐值的变化趋势以及术后急性肾衰发生率、感染率、死亡率、ICU 治疗时间、总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并与前期未采用肾功能维护方案的 20 例患者(非维护组),及移植前肾功能正常的 117 例(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与结论:采用肾功能维护方案的患者术后血肌酐峰值低,下降快,与非维护组比较差异显著;非维护组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高于维护组(x2=6.523,P=0.011).肾功能维护组的感染发生率和围手术期死亡率与术前肾功能正常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与非维护组比较明显改善,非维护组死亡率高于维护组(x2=6.018,P=0.014),感染发生率、总并发症发生率、ICU 治疗时间和总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非常显著(P<0.01).提示对于行肝移植手术的肝肾综合征患者采用包括个体化免疫抑制剂和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等措施相结合的系统的肾功能维护方案有利于术后肾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3.
不同体积大鼠原位肝移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体积(100%、50%和30%)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生存时间,肝功能变化等情况。评估移植物体积对于大鼠原位肝移植的影响。方法建立100%、50%和30%体积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观察术后生存时间,术后肝功能改变及肝脏组织病理改变。结果术后14d生存率分别为:85%、70%和10%。术后肝功能变化表明30%肝移植组术后损伤较重。病理显示50%及30%肝移植组术后肝脏损害严重,30%组尤为明显。结论移植物的体积对于术后存活率具有明显影响,但外科技术的改进可能提高小移植物受体的术后存活率。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对于大鼠部分肝移植术后肝再生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雄性Lewis大鼠建立50%体积肝移植,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缺血预处理组(IPC组),IPC组大鼠在体内切肝前接受10 min肝血流阻断及随后15 min的血液复流.分别在术后2、6、24、48 h提取肝组织.观察术后两组生存率,提取血清测定谷丙转氨酶(ALT),ELISA法测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免疫组化法测定肝细胞增殖核细胞抗原(PCNA).Western blot测定肝脏中cyclin D1、CDK4、STAT3、磷酸化STAT3(P-STAT3)水平.结果:术后两组生存率比较无明显差别,术后ALT水平,IPC组在2、6 h低于C组.TNF-α术后6 h IPC组明显高于C组.IPC组的IL-6水平在术后2、6、24、48 h均高于C组.PCNA显示术后IPC组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C组.cyclin D1蛋白在术后C组表达弱于IPC组.Cdk4蛋白在术后IPC组表达强于C组.STAT3蛋白术后两组表达相似.P-STAT3蛋白术后C组蛋白表达弱于IPC处理组.结论:经过缺血预处理的50%部分体积大鼠肝移植,IL-6、TNF-α诱导的肝再生信号通路增强,提示肝再生能力也增强.  相似文献   
25.
大鼠30%小体积肝移植模型三种切肝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肝叶选取和切肝方法对小体积肝移植术后生存率的影响,以建立理想的成功率高的大鼠30%小体积肝移植模型.方法:采用以Kamada的"二袖套法"非动脉化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为基础,建立大鼠30%小体积肝移植模型.实验分为3组:Ⅰ组:中叶供肝的30%小体积肝移植组(n=28):Ⅱ组:右中叶和右叶供肝的30%小体积肝移植组(n= 15);Ⅲ组:改进切肝方法的30%中叶供肝小肝移植组(n=36).观察3组术后并发症和7d生存率.结果:Ⅱ组切肝时间和术后肝后下腔静脉狭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11±3 min vs 13±2 min,P=0.0305;0/15 vs 8/28,P=0.036),但胆漏的发生率高于Ⅰ组(4/15 vs 0/28,P=0.011).Ⅲ组肝后下腔静脉狭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1/36 vs 8/28,P=0.008),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各组间无明显差别.术后7d生存率Ⅰ(33%)、Ⅱ(50%)、Ⅲ(60%)组间无统计学差别.结论:采用中叶供肝、改进切肝技术可以建立具有更稳定的大鼠30%小体积肝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26.
背景:氟尿嘧啶缓释剂是目前常用的抗肿瘤缓释药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目的:探讨氟尿嘧啶缓释剂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作用效果。
  方法:应用文献检索的方法获取氟尿嘧啶缓释剂在胃癌治疗中应用的相关研究文献,对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进行深入的数据分析,文章选取氟尿嘧啶缓释剂预防肿瘤根治切除后复发和转移进行研究,对临床应用氟尿嘧啶缓释剂植入腹腔治疗的患者进行观察随访,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肿瘤标记物的表达变化、肿瘤组织的大小以及生存率等,明确氟尿嘧啶缓释剂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结果与结论:进展期胃癌患者治疗中应用氟尿嘧啶缓释剂联合动脉灌注化疗辅助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改善程度及肿瘤切除率明显提高,患者血清中肿瘤指标物CEA、CA19-9、CA72-4显著降低,肿瘤切除前后病理学比较显示化疗后肿瘤细胞的凋亡及坏死程度明显增加。应用氟尿嘧啶缓释剂还能够降低肿瘤局部转移和复发,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下睑外翻的手术矫正方法。方法对本院收治的下睑外翻患者分析其发病原因,针对不同病因采用特殊的手术方法,并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采取特殊的手术方法使不同病因的下睑外翻均得到了满意的外观及功能矫正。结论下睑外翻矫正手术必须针对不同的病因采用相应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8.
边缘性供肝对肝移植术后肝功能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影响肝移植术后肝功能的供体因素包括:供体年龄,缺血时间,脂肪变性,病毒性肝炎等。笔者对肝移植中边缘性供肝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ischemia preconditioning,IPC)对大鼠减体积肝移植后肝组织氧化还原因子-1(Redox factor-1,Kef-1)蛋白表达及术后肝脏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100只Lewis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成3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50%移植组(PLT组)和假手术组(SO组),分别于移植后0.5、2、6和24 h取材,通过Western免疫杂交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合图像分析定量检测移植后各时间点Ref-1蛋白表达变化,同时结合血清学和组织病理学分析Ref-1表达变化的意义.结果 IPC可使减体积肝移植后早期肝实质细胞中Ref-1蛋白表达增高.与PLT组相比,IPC组早期Ref-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病理学分析显示PLT组术后24h可见到门脉周围大量炎细胞浸润,肝窦扩张明显,肝组织损伤较重;而IPC组则损伤较轻.术后6和24 h血清ALT值分别为PLT组(1186.65±142.31)u/L;(1498.91±126.79)u/L;IPC组(799.61±125.97)u/L;(659.27±135.68)u/L.与PLT组相比,IPC组术后6和24h血清ALT值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 IPC可减轻减体积肝移植后早期肝脏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促进Ref-1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0.
【摘 要】目的 探讨成人肝脏少见肿瘤或肿瘤样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收集2009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8例肝脏少见肿瘤或肿瘤样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治过程。结果 18例患者中,纤维瘤2例,腺瘤3例,局灶结节性增生4例,癌肉瘤2例,错构瘤2例,梭形细胞瘤1例,原发性肝恶性间质瘤1例,肝结核1例,炎性假瘤2例。8例影像学诊断出现误诊,良恶性诊断准确率为50%。1例炎性假瘤术前CA19-9为246.4 kU/L,其他病例肿瘤标志物均正常。除1例肝结核因术中见胃小弯多发肿大淋巴结和膈肌硬结未行肝脏肿块切除及1例腺瘤患者行射频消融外,其他病例均行肝脏病灶完整切除(包括局部切除、肝叶肝段切除)。结论 肝脏少见肿瘤或肿瘤样变术前难以确诊,检查误诊率较高,主要依靠病理诊断,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