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8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基础医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15篇 |
内科学 | 14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外科学 | 5篇 |
综合类 | 63篇 |
预防医学 | 16篇 |
药学 | 18篇 |
中国医学 | 27篇 |
肿瘤学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3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1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6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淑清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5):135-137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中医"痹证"范畴。文章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专方专药、分期治疗、内外合治及其他疗法阐述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中医药研究概况。指出今后中医治疗RA的研究层面越来越广泛、深入并注意临床研究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可重复性,使其应用更广泛,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22.
王绵之治疗脑病疑难重证经验刘淑清,王煦指导:王绵之(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师徒简介】王绵之教授,男,1923年出生于江苏南通市中医世家,为19代传人。1938年从父受业,1942年正式悬壶,1947年通过国家考试取得中医师证书。1956年... 相似文献
23.
24.
刘淑清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992,(11)
患者,男,51岁。2年前出现下肢疲乏无力、关节酸痛,脉搏细弱,间歇性跛行,头痛头晕,食欲下降等症状。1年前心前区后压榨样疼痛,伴有心电图动态演变过程。外院诊断为急性前壁。高侧壁心肌梗塞,大动脉炎,经治疗好转。出院后仍感胸闷、气短,再次住院。住院期间曾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心脏骤停。 相似文献
25.
胃癌晚期,常伴有很多严重并发症。笔者在多年的肿瘤临床工作中体会到:简单地用手术加扶正;放疗、化疗加扶正的方法是不够的,宜根据中医理论体系,从整体观念出发,针对患者不同的病情和全身情况,在综合辨证的基础上,施以不同的治疗,疗效较好,值得进一步探索。现报告典型病例如下: 1 呕吐—胃癌术后肝转移 潘某,女,50岁,农民,1993年3月7日初诊。主诉:胃癌术后1年,呕吐,胃及右下腹胀痛,进食后加重1月。现病史:1年前胃脘部隐痛,胃纳减退,消瘦,1992年2月16日经胃肠气钡造影及胃镜病理检查,诊断为胃窦部低分化腺癌,于1992年2月28日行胃窦癌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1个月前出现打呃。带腐臭味,呕吐,有时可吐出所进的食物及残渣。原准备做胃空肠改道或造瘘术缓解其痛苦,后经B超等反复检查,考虑胃癌肝转移,已失去手术机会,建议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就诊时见:精神萎靡,语言低微,形体消瘦,肌肤枯燥,烦躁不眠,面色黯滞,目 相似文献
26.
核酸对实验鼠多种功能调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研究核酸保健食品对实验鼠免疫、血脂、疲劳和肝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昆明种小鼠和wistar大鼠。分别经口给予3个剂量组的核酸保健食品,按卫生部公布的保健食品功能试验方法进行。结果 巨噬细胞吞噬指数、抗体积数、耳轮廓肿胀度都有显著增加;游泳时间、肝糖原含量显著增加,血清尿素氮显著下降;明显降低血TC和动脉粥样硬化指数(TC-HDL-c)/HDL-c。增加HDL-c含量;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气球样变、细胞坏死都有显著降低。结论 补充外源性核酸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抗疲劳、降血脂、保护肝功能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27.
刘淑清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88,(1)
胸痹,是以胸膺部位痞塞疼痛为主的病证。其名最早见于《灵枢·本脏篇》:“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由于胸痹与心痛发病部位相邻,因此二者在临床上往往互相联系,互相影响。胸痹、心痛二证常兼见短气,故《金匮要略》将“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列为专篇讨论。隋唐以后的医著,代有记叙,其中以《诸病源候论》、《千金方》、《圣济总录》等书论述最详,对仲景学说多有发挥。本文试从温习《金匮要略》以及有关著述,结合临床,谈谈个人的肤浅体会: 相似文献
28.
采用^99mTc-ccM4McAb对10例胃癌病人、4例非胃癌病人进行放射免疫显像研究,观察了血清TAG-72抗原量、抗体注入量对RIS阳性检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入^99mTc-ccM4后,胃癌阳性检出率60%,肝转移阳性检出率50%,全部良性病变显示阴性结果。 相似文献
29.
研究消心痛加西沙比利预防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再发生的疗效。方法:69例病人为观察组35例,服消心痛加西沙比利;对照组34例,给予软饮,保肝及一般的对症治疗。结果观察组服药期间EVB复发率6.1%,对照组32.3%。结论消心痛加西沙比利预防EVB丙发生疗效显著,可作为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0.
慢性盆腔炎是指盆腔内生殖器及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此病大多数是由生理卫生或性生活不洁引起,常常因为治疗不及时或不当而由急性转为慢性,迁延难愈.本病属于中医的带下,多为"湿热蕴结下焦".笔者自2004-03~2006-05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盆腔炎62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