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25篇
预防医学   3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8篇
  3篇
中国医学   43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出血的临床特征,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6-06~2012-06间收治的26例SAP并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介入、内镜治疗、及手术处理的效果。结果治愈17例,死亡9例,死亡率34.6%。26例病例中,消化道出血11例,腹腔出血15例,其中1例同时伴有消化道出血和腹腔内出血。增强对比CT扫描、血管造影、内镜或剖腹探查手术明确诊断。经纤维胃镜检查诊断5例,止血4例,另1例中转开腹手术;开腹手术止血共7例;另3例保守治疗,2例止血。结论 SAP并发出血的病死率高,动脉栓侧(TAE)和内镜具有确诊和治疗作用,效果确切,当患者再次出血时以手术止血为宜。  相似文献   
122.
本文对四格表资料的确切概率法的手编程序、适用条件、方法作了详细介绍。在实际工作中利用手编程序,只需输入所变换的a、b、c、d四个格子的实际值,即显示Pi,P=ΣPi。  相似文献   
123.
124.
患者男,6岁,于1989年12月20日因不规则发热伴口腔糜烂住院,经检查心肺(一)肝、肾功能正常,白细胞计数17×10~9/L分类:嗜中性0.90,淋巴0.10血沉:39mm/hr经氧哌青霉素、新青Ⅱ和维生素B6治疗疗效不佳,后因呼吸困难行气管切开术,病程迁延3月之久,住院期间先后送咽分泌物和气管切开分泌物4次,皆纯培养出同种细菌——孤崎氏肠杆菌。  相似文献   
125.
PET显像评价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疗效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PET能无创、动态、定量地从细胞分子水平观察肿瘤组织特有的生化代谢等生物学特征,因此,其对肿瘤病变的定性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最常用的测定方法为标准摄取值(SUV),如通常认为18F脱氧葡萄糖(FDG)显像时SUV>2.5(2~3)者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大,且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越高,倍增时间越短,肿瘤细胞生长越活跃,SUV也越高。现就PET在评价头颈部肿瘤放疗疗效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一、18F FDG显像机理及其影响因素18F FDG是目前最常用的PET显像剂,其为葡萄糖类似物,通过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转运至细胞内,经己糖激…  相似文献   
126.
127.
静脉穿刺见回血后再进针长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静脉穿刺见回血后再进针的长度。 [方法 ]通过对 10 0例病人采取穿刺见回血后再进针 >4mm和见回血后再进针约 3mm两种方法进行对照观察。 [结果 ]静脉穿刺见回血后再进针约 3mm静脉穿刺成功率较高 ( χ2 =7.0 86,P <0 .0 1) ;两组输液中断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 χ2 =6.60 9,P <0 .0 1)。 [结论 ]静脉穿刺见回血后再进针约 3mm较妥  相似文献   
128.
刘森  程肇光  曾广吾 《右江医学》2003,31(6):563-564
目的 钻孔引流治疗 16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 ,分析其中 13例出现出血、硬膜下积液、气颅、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及血肿复发的原因。方法 采用以血肿为中心颅骨上钻一个直径约 2cm小孔 ,十字切开硬脑膜 ,将血肿冲吸干净 ,血肿残腔置管外引流 ,术后抗炎等处理。结果 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165例 ,15 2例Ⅰ期完全治愈出院 ,8例术后出现出血、硬膜下积液、气颅、感染等并发症 ,5例血肿复发 ,经补救措施处理 ,彻底治愈出院 ,随访 1~ 7年 ,无后遗症 ,无血肿复发。结论 钻孔引流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方法 ,具有手术简单 ,创伤小 ,效果好 ,但手术应仔细、认真 ,以减少并发症出现及血肿复发 ,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9.
通过对267名西安地区17岁以下正常儿童、青少年活体以及64具婴幼儿新鲜尸体腰椎的正、侧位X线片测量观察,研究了腰椎体矢状径(VBS)、横径(VBT)、腰椎管前后径(AP)及椎弓根间距(IPD)的发育趋势及特点。17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的腰椎各径随年龄增长而增大,但增大幅度、发育减缓时间均不同。AP和IPD的发育速度、增长幅度及其发育减缓年龄均小于VBT和VBS。因此,在正常腰椎发育过程中,随年龄增长腰部椎管的容积有相对变小的趋势。L_3、L_4椎管前后径自出生后即比其他腰椎的小,且随年龄增长,狭小程度相对加大。该部还伴有椎弓根间距的加大,从而使L_4椎管变扁。上述因素作用的结果表现在腰椎正常发育过程中有椎管相对变小的趋势,为发育性腰椎管狭窄的发生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0.
天容穴略考     
<正> 天容穴是十二正经所属的腧穴之一,历代医家对其归属、交会问题,至今尚无一致认识。最新修订的全国高校教材《针灸学》(南京中医学院主编,1978年版)将其归于手太阳经脉之中,笔者认为对此有重新考证的必要。一、定位本穴的最早定位,仅以颈项部腧穴的排列来描述:“缺盆之中,任脉也,名曰天突,……四次脉足少阳也,名曰天容……”(《灵枢·本输》)《甲乙经》曰:“天容穴在耳下”。以后《千金方》和《外台秘要》则从文字上记载其准确位置“在耳下曲颊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