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5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4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25篇
内科学   4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6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166篇
综合类   209篇
预防医学   5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36篇
  1篇
中国医学   89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探讨遂宁地区女性外阴皮肤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收集本地区196例女性外阴皮肤病理标本,经病理检查确定病变性质。196例标本中,慢性外阴营养不良95例(48.5%),尖锐湿疣58例(29.6%),软纤维瘤10例(5.1%),鳞状上皮乳头状瘤8例(4.7%),炎症性病变7例(3.6%),表皮囊肿6例(3.1%),恶性病变4例(2.0%),其他病变8例(4.1%)。本地区女性外阴皮肤疾病以慢性外阴营养不良及尖锐湿疣为主,应加强对这两类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力度。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应用重组合骨修复兔甲状软骨缺损的效果,探讨其作为喉气管修复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11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耳鼻咽喉科教研室实验室完成。取新西兰大白兔32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单纯异种骨组、经脱脂、脱钙处理的异种骨作为载体复合骨形态生成蛋白(1:20)的重组合骨组。制造兔甲状软骨缺损模型,于缺损处分别植入肌肉、单纯异种骨及重组合骨。分别于术后4,8,16周以及12个月观察局部及应用CT检查和造模处局部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了解成骨和修复情况。结果:①局部观察:空白对照组缺损部位由瘢痕组织修复,在各时间点未见新骨形成。单纯异种骨组可见植入物被软组织包膜包裹,并逐渐被吸收,至16周基本完全吸收。重组合骨组可观察到植人物被吸收的同时有新骨诱导形成,16周局部有松质骨样组织形成,质地较硬,12个月后无明显变化。②组织学观察:见空白对照组无新骨形成,局部为新生瘢痕组织替代。单纯异种骨对照组可见局部有炎细胞浸润,植人物孔洞内有细胞长人,8周时植人物部分吸收,16周及12个月后缺损处异种骨基本完全吸收,为纤维组织替代修复,无明显新骨形成。重组合骨组4周可见植入处大量软骨组织诱导分化,在植人物松质骨空洞内可见组织细胞长人,周边有纤维组织包膜,以及炎细胞浸润,8周可见新骨形成,16周原植人物吸收,有大量骨基质形成并为纤维组织包绕。12个月后无明显变化。③CT检查:单纯异种骨与对照组8周左右大部分植入物被吸收,16周组织局部无骨组织显影。重组合骨组16周及12个月后局部有新骨形成,且气道形态维持良好,呼吸道通畅。结论:重组合骨具备支架的骨引导作用,其诱导成骨效果良好,是理想的喉气管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43.
目的 评估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与焦虑、抑郁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PG-SGA)量表评估其营养状况(PG-SGA量表评分≥4分为营养不良),采用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评估患者抑郁、焦虑程度,比较其得分情况,并对可能影响营养不良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31%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有焦虑情绪;30%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有抑郁情绪,是否化疗、不同经济负担的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74%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存在营养不良,需要进行营养干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及焦虑、抑郁是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大都需要营养支持和心理干预,医护人员应根据其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营养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股骨重建钉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髋部骨折的手术适应证。方法根据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回顾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股骨干合并同侧髋部骨折病例15例,其中男14例,女1例;年龄21~64岁,平均35.5岁。通过比较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3、6和12个月的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和并发症,分析股骨重建钉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髋部骨折的最佳适应证。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48个月,平均27.8个月。13例股骨干骨折一期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2±4.1)个月,14例股骨颈骨折一期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5.4±2.9)个月。合并症:1例股骨远端骨折由于狭部限制,重建钉过细,局部旋转不稳定,并发肥大性骨不连;1例股骨中段骨折延迟愈合;2例股骨干旋转畸形愈合;1例股骨颈头下型骨折不愈合。末次随访时进行Friedman-Wyman评定,优12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93.3%。结论股骨重建钉适用于绝大部分股骨干骨折合并髋部骨折,尤其是股骨颈基底部骨折合并股骨干近端或狭部骨折。但对于股骨颈头下型、难复位的股骨颈骨折合并股骨干远端骨折,股骨重建钉并非最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5.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检索CNKI、Medline、CBM数据库及Cochrane图书馆中比较PFNA与DHS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的随机对照实验和回顾性队列研究文献,并追查已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至少2位系统评价员做独立的文献筛查、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并交叉核对,不同意见请第3位评价员裁决。所得数据通过RevMan5.0统计软件完成Meta分析,比较PFNA组与DHS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死亡率。结果共纳入了16篇文献中的1 04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DHS组相比,PFNA组的手术操作时间更短、失血量更少、并发症更少;但是在术后死亡率方面,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时,PFNA内固定可以明显短缩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量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但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证明PFNA内固定在术后死亡率方面优于DHS,对于PFNA的长期疗效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6.
目的 分析超声介入辅助下经皮肝脏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为临床治疗细菌性肝脓肿提供参考。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内蒙古包钢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60例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切开置管引流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超声介入辅助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手术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个月炎症因子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更高,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缩短;与术前比,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超声介入辅助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能够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7.
目的 开展单一切口下的腓浅神经与腓骨短肌联合活体组织检查,通过回顾相关病例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分析联合活体组织检查的诊断意义.方法 共15例患者,女性7例,男性8例,年龄14 ~72岁,其中亚急性6例、慢性9例,均患有周围神经病,3例临床上合并肌肉病.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类型包括对称性感觉和运动性神经病7例、多发性单神经病5例、对称性感觉性神经病3例.在外踝前上方纵切口,取材腓浅神经与腓骨短肌.神经和肌肉病理结论的意义评价分为3级:(1)具有确诊意义;(2)对诊断有帮助:(3)对诊断无帮助.结果 活体组织检查病理结论有确诊意义者7例,包括血管炎5例、炎性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1例和淀粉样变性1例.有帮助者5例:病理改变分别为:慢性髓鞘性神经病伴洋葱球样肥大纤维;小血管病变伴轻度炎性反应;轻度间质炎性反应;脂褐素沉积等.无帮助者3例.最终12例通过活体组织检查得以确诊.结论 联合活体组织检查的诊断阳性率较高,血管炎周围神经病和淀粉样变性等适用联合活体组织检查.  相似文献   
48.
患者男,19岁。胸腰痛6个月,加重伴双下肢无力1周入院。查体:T7以下浅感觉减退,L2以下感觉消失,右下肢肌力Ⅰ级,左下肢肌力Ⅲ级,L4~5椎间隙腰穿:压力300cmH2O,淡黄色脑脊液,奎肯试验椎管不通。MRI示脊髓胸段(T5~7)弥漫性增粗,其内信号不均,T12椎体以下1/3水平状横断影,分割椎管内蛛网膜下腔为略低的信号改变,下部蛛网膜下腔高信号内可见多发小圆形中等信号异常占位病变,附着在马尾及硬脊膜上,蛛网膜下腔远端骶管可见一直径3cm中等信号软组织占位影,形成充盈缺损,液体梗阻平面以上蛛网膜下腔内信号不均匀,冠状位可见多发软组织占位,其…  相似文献   
49.
中医药防治肿瘤具有一定的独特优势。由于中、西医药防治肿瘤的机理和理念差异,盲目借鉴西方临床研究疗效评价方法不利于中药疗效的科学评价。本文从三个角度分析目前中医药辅助治疗肿瘤疗效评价方法突出的关键问题,借鉴生存质量校正法(QAS)的思想,提出体现患者个体动态信息综合价值的中医药辅助治疗肿瘤“二维一体(Two—in—One,TIO)”疗效评价方法,为中医药辅助治疗肿瘤综合疗效的科学评价提供一定的方法学支持  相似文献   
50.
本文试从汗血同源的理论探讨刺络放血的某些功效,从刺络放血为发汗之法理论渊源及临床现象中得出剌络放血有汗法解表、透疹、消肿之功效,从一定程度上赞同刺络放血为发汗之法,为丰富发展汗法的运用方法、总结刺络放血的功效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