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7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4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26篇
内科学   4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6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170篇
综合类   214篇
预防医学   5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40篇
  1篇
中国医学   90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读片窗     
患者 女 ,2 3岁。颈项部疼痛 3年 ,加重并声嘶、耳鸣、吞咽不畅半年。查体 :声嘶 ,有闭塞性喉音 ,双侧咽反射迟钝 ,悬雍垂向右侧偏斜 ,右侧咽后壁局部隆起 ,表面欠光整。颈部未扪及肿大淋巴结。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影像学表现 :鼻咽顶后壁、左侧壁和双侧颈动脉间隙处见分叶状囊性肿块 (图 1) ,边界清楚 ,平扫CT值 13HU ,增强扫描仅囊壁轻度强化 ,囊内无强化 ,肿块向下至口咽 ,向后上破坏枕骨斜坡下份 (图2 )和寰椎前弓 ,肿块侵犯桥前池和双侧桥小脑角池 ,并下至椎管内颈2 水平 ,相应脑干和颈髓明显受压。MRI示肿块呈长T1长T2 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期前路半椎体切除截骨后路矫形手术治疗严重先天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严重先天性脊柱侧凸14例,男4例,女10例;年龄8~13岁,平均11.2岁。其中形成缺陷2例,分节缺陷6例,混合型6例。半椎体位于T53例,T2、T8、T10、T11、L1、L4各1例。胸弯12例,胸腰弯2例。术前冠状面Cobb角63°~95°,平均72.1°。胸椎后凸减小或前凸8例,胸腰段后凸4例。一期采用前路半椎体切除、多节段椎体间楔形截骨及分节不全松解;二期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三维矫形固定。前后路手术均植骨,平均截骨5.5个节段。结果一期前路术后冠状面Cobb角48°~60°,平均51.5°;矫正率19.6%~37.8%,平均28.6%。二期术后冠状面Cobb角5°~45°,平均30.5°;矫正率52.6%~87.5%,平均62.5%。8例存在胸椎后凸减小或前凸的患者均恢复生理性后凸,4例胸腰段后凸患者3例达到矢状面矫正。全部病例随访8~30个月,平均12.1个月。无断钉、断棒及明显的矫正度丢失,植骨融合良好。发生并发症2例,椎弓根钉帽松动1例,T1神经根激惹1例。结论一期前路半椎体切除、多节段椎体间楔形截骨、分节不全松解,二期后路矫形固定及前后路植骨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能够达到较满意的矫形效果,适合于8~12岁的青春期前患者。  相似文献   
13.
患者资料 男性患儿,9岁,因"车祸致右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及右踝足前方大面积软组织碾压伤"于2009/10/12入院,首诊查体:右胫前肿胀伴中段10 cmxlcm纵行皮擦伤,局部异常活动,可触及骨擦感,踝内侧10 cm×8cm皮肤及软组织缺如,骨组织及胫前肌外露,污染重,皮缘捻挫,足背动脉搏动存在,足趾运动、感觉正常.急诊硬膜外麻醉下行"右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清创、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2个月后因右小腿中段至足背有约30cm×10cm的软组织广泛性缺损、部分胫骨外露、足背部分伸肌腱干性坏死、足背动脉闭塞转院治疗.  相似文献   
14.
陈善斌  刘智 《中国骨伤》2016,29(11):977-981
目的:研究比较骨水泥型与生物型股骨假体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早期固定效果和患者死亡率,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有关假体选择的问题。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30例(130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假体固定类型分两组:骨水泥组72例,男26例,女46例,平均年龄(82.0±6.5)岁,GardenⅢ型32例,Ⅳ型40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5±3.3)d;生物型组58例,男19例,女39例,平均年龄(80.1±6.7)岁,GardenⅢ型21例,Ⅳ型3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4±2.1)d。所有患者出现患侧髋部肿胀、压痛、下肢轴向叩击痛及关节活动障碍。入院后进行ASA等级评价、心功能评估、手术治疗以及有效的术后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残余疼痛(VAS评分)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生物型组比骨水泥组手术持续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P0.05)。围手术期骨水泥组2例(2.7%)患者死亡,而生物型组无患者死亡。128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2个月。骨水泥组随访期间比生物型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VAS评分低(P0.05),Harris评分高(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死亡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骨水泥型假体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早期固定效果比生物型假体较好。术前ASA等级高或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可酌情选择生物型假体以降低围手术期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分析应用前臂髓内钉治疗成人前臂双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骨科医学部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应用髓内钉治疗且获得随访的成人前臂双骨折患者16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3例;年龄22~51岁,平均年龄(32.9±7.8)岁。损伤机制:摔伤8例,交通伤6例,传送带绞伤1例,砸伤1例。骨折按AO分型,A型骨折8例,B型骨折5例,C型骨折3例。记录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2个月随访前臂旋转活动度和上肢平均臂、肩、手功能障碍(disabilities of the arm, shoulder and hand, DASH)评分,评价髓内钉治疗成人前臂双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 16例患者围手术期无神经血管肌腱损伤和感染事件发生,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9.5±6.8)个月。14例患者骨折顺利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3±0.9)个月;其余2例延迟愈合,通过附加制动1个月后骨折愈合;骨折顺利愈合患者中1例出现骨间膜线性骨化。术后12个月随访16例患者平均前臂旋前活动度为(80.9±4.9)°(70°~90°),旋后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唾液中趋化性细胞因子CCL28含量和sIgA 抗体分泌与儿童患龋状况之间的联系。方法: 抽取长沙市两所幼儿园3~5岁108名幼儿进行龋齿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无龋组[龋失补指数(dynamical mean-field theory,DMFT)=0];低龋组(DMFT=1~4);高龋组(DMFT≥5),收集非刺激性全唾液样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定量检测唾液中 CCL28及sIgA的含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8名儿童唾液中CCL28的浓度为 (121.22±32.63) pg/mL,sIgA 的浓度为(16.49±8.02) μg/mL,两者之间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r=0.734),且儿童唾液样本中 CCL28和sIgA含量随儿童患龋程度而增加(P<0.05)。结论:儿童龋患能够促进CCL28和sIgA分泌,且CCL28和sIgA的分 泌量与龋患程度呈正相关;CCL28对唾液中sIgA 的分泌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Cable-pin系统治疗髌骨骨折的初步临床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使用Cable-pin系统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5年6月~2006年2月,应用Cable-pin系统治疗髌骨骨折18例。观察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8例骨折均获得满意愈合,无出现骨折移位、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无出现钢缆或钉尾凸出于皮下刺激皮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Lysholm膝关节评分(92.4±2.3)分,膝关节ROM:(126.5±10.8)°;术后6个月Lysholm膝关节评分(94.3±2.5)分,膝关节ROM:(131.6±12.7)°。结论Cable-pin系统治疗髌骨骨折,符合生物力学内固定的原则,操作简便有效、手术损伤小、并发症少、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工全肩胛骨肩关节置换及保肢功能重建技术治疗肩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2月-2004年11月,采用肿瘤广泛切除术、制约式逆置型人工全肩胛骨肩关节置换及功能重建治疗肩部恶性肿瘤5例。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19~26岁,平均23.6岁。肿瘤包括骨肉瘤2例、软骨肉瘤1例以及尤文氏肉瘤2例。术后患肢均用三角巾悬吊3周。术后第3天开始被动肩关节功能锻炼,3周后行主动肩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手术时间380~530min,平均425min;术中出血量1250~1900ml,平均1540ml。术后出现气胸1例,肩部切口皮瓣局部缺血坏死1例,锁骨残端翘起顶破皮肤合并局部感染1例;分别经短期胸腔闭式引流、中药生肌膏换药及再次手术清理病灶、二次截骨等处理后治愈。术后获随访7~52个月,平均24.6个月。患者均无深部感染、假体外露、松动或脱位以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屈、伸肘功能均恢复正常;肩部前屈功能部分保留,外展与后伸功能丧失;手部持物及精细动作良好。按照肩关节JOA(Japan orthopaedics association)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得分60~72分,平均65分。结论逆置型人工全肩胛骨肩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肩部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此类假体具有适应证广、活动范围大及稳定性强等优点,同时术式既保留肢体又重建功能,术后恢复快,能减轻肩关节疼痛,患者满意率高。  相似文献   
19.
骨不连及其干细胞移植疗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不连是骨折患者常见的晚期并发症,发生率达5%~10%[1]。因为骨不连的诱因较多,机制复杂,同时治疗方法多样,所以骨不连的相关研究一直是矫形外科领域的热点。随着干细胞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干细胞移植治疗骨不连的方法也有了长足的进展。现对骨不连的诱发因素、发病机制以及干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臂外固定架在严重多发创伤患者骨折早期固定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5年1月~2007年1月,按伤害控制骨科学(DCO)原则治疗伴有主要骨折的多发创伤患者34例,ISS评分平均29.4分,GCS评分平均12.5分;单发骨折24例,多发骨折10例,其中股骨骨折17处,胫腓骨14处,肱骨7处,前臂6处,复杂骨盆骨折3处。人院后均予以快速复苏,按照伤害控制性手术方案实施单臂外固定架临时固定骨折,完成复苏后行确定性的骨折内固定。结果开放性骨折平均每处骨折清创、外固定手术时间65min(30~140min),出血量185mL(70~250mL);闭合性骨折平均每处手术时间45.8min(31~65min),出血量30mL(10~50mL)。平均间隔14.2d(5~45d)更换内固定,确定性骨折固定每处平均手术时间142min(60。171min),出血量420mL(200~490mL)。2例复苏期间死亡,1例针道感染,1例深部感染。余32例出院后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8~32个月),骨折均获得愈合。未出现急性呼吸功能障碍、脂肪栓塞、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单臂外固定架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早期骨折固定的方法,正确运用可以控制手术规模和减少手术时间,为确定性手术创造了必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