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3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9篇 |
内科学 | 16篇 |
皮肤病学 | 27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综合类 | 16篇 |
预防医学 | 10篇 |
眼科学 | 24篇 |
药学 | 10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罪犯斑块与非梗死相关动脉斑块的不同.方法 用IVUS检查了20例A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罪犯斑块20个与非梗死相关动脉斑块38个,IVUS分析包括对病变部位及近端参考部位的外弹力膜面积、管腔、斑块面积定量测量,血管重构指数(RI)定义为病变外弹力膜(EEM)截面积(CSA)/参考部位EEM CSA,正性重构(PR)定义为RR>1.05、负性重构(NR)定义为RR<0.95.梗死相关动脉及病变部位由心电图、左室壁运动异常(心室造影及超声心动结果)、冠脉造影病变形态联合鉴定.结果 罪犯斑块主要为低回声斑块(60% vs 28.9%)(P<0.05),病变更长[(17.2±8.7) vs (10.6±5.7) mm;P<0.05]、具有更大EEM面积[(15.8±6.0) vs (11.9±5.6) mm2;P<0.05]及斑块面积[(13.1±6.0) vs (9.2±4.3) mm2;P<0.05],大的斑块负荷[(82.9±6.2)% vs (77.3±7.2)%;P<0.05],更多的正性重构(75% vs 47.4%;P<0.05).结论 罪犯斑块具有更多的不稳定指标(正性重构、低回声斑块、大的斑块容积). 相似文献
22.
23.
患者男,56岁,农民.躯干四肢皮疹4年余,加重3个月.患者4年前双眉外侧开始脱落,躯干四肢出现红斑,逐渐增多,伴有轻度瘙痒,3个月前开始加重并起水疱,易破溃糜烂.无发热、疼痛.起病后曾在多家医院就诊,按"皮炎、疱病"等治疗无效.既往体健,否认有类似疾病家族史.查体:体温37℃,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双侧眉毛外1/3脱落,颈部及双耳后红斑,上有菲薄鳞屑,躯干、双上肢散布大片红色斑块,部分融合,有浸润感,其中散在糜烂面(图1).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医用几丁糖对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NaOH烧伤兔角膜制作角膜碱烧伤模型,随机分为碱烧伤组(碱烧伤)和几丁糖组(碱烧伤+2%医用几丁糖滴眼)。分别于1、4.7、14d观察两组兔角膜新生血管生长情况,HE染色计算多形核粒细胞(PMN)数量,兔疫组化染色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活性。结果几丁糖组新生血管较碱烧伤组生长缓慢,PMN计数及VEGF表达较碱烧伤组均明显减少。结论医用几丁糖可抑制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25.
男,49岁.主因摔倒碰伤左眼3h于2008年8月8日6:00入住我院.检查:患者烦躁,左眼球脱出于睑裂外,视力右眼1m指数,左眼光感存在,左眼上睑皮下淤血,球结膜充血,鼻侧、上方及颞侧球结膜不规则裂伤,角膜上皮干燥,轻度混浊,前房深度正常,瞳孔约3.5mm,对光反射迟钝,眼底未查.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应用国产替罗非班对糖尿病(DM)并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79例首发STEMI且有DM并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n=38)和常规治疗组(n=41),替罗非班组患者诊断后即刻给予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10μg.kg-1于3 min内推注完毕,术后替罗非班0.15μg.kg-1.min-1滴注24~36 h,其余治疗同常规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心肌灌注分级(TMPG)、测定两组术后肌酸激酶(CK)及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水平和出血并发症。结果:两组基础临床情况和造影特征无明显差异。替罗非班组心肌灌注良好获得率明显增高;替罗非班组术后CK及CK-MB峰值水平明显减低;替罗非班组轻度出血发生率有高于对照组趋势,但无严重出血或血小板减少症。结论:国产替罗非班能改善DM并STEMI患者心肌灌注指标,减少心肌损伤,不增加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应用国产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利替罗非班对糖尿病并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97例首发ST段抬高AMI且有糖尿病病史并接受急诊PCI治疗成功的患者,按术中应用替罗非班与否,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观察组,n=-47);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50)。测量2组术后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期求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术后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住院期间病死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3个月左心室容积减小,LVEDVI[(65.2±5.4)ml/m^2;(68.3±5.7)ml/m^2,P〈0.05.LVESVI[(31.5±4.2)ml/m^2:(35.6±3.7)ml/m^2,P〈0.05],LVEF升高[(0.52±0.04)%:(0.48±0.03)%.P〈0.05];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住院期间病死率明显减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应用替罗非班可改善糖尿病并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及预后。 相似文献
28.
何紫棠刘晓坤曾旖旎刘庭芳孙学勤荣英男赵鹏宇李春厚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2,(4):042-45
目的探究实现我国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的不同路径。方法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对34家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案例进行组态分析。结果路径一: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创新模式建设(边缘条件);路径二:制度建设+创新模式建设;路径三:组织建设+信息化建设;路径四:信息化建设+创新模式建设。结论我国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实现路径可分为传统驱动型、创新技术驱动型和综合驱动型3种模式。医院可多元性选择,进一步探索医保精细化管理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观察替格瑞洛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采用随机区组法将其分为假手术组(SO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替格瑞洛组、替格瑞洛合并腺苷拮抗剂(CGS15943)组(替格瑞洛+CGS15943组)。制作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O组只穿线不结扎,替格瑞洛组术前连续强饲替格瑞洛,替格瑞洛+CGS15943组术前连续强饲替格瑞洛,术前腹腔内注射CGS15943。计算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观察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检测血清中磷酸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及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替格瑞洛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小于I/R组(P<0.01);而替格瑞洛+CGS15943组则大于替格瑞洛(P<0.01);替格瑞洛组大鼠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律失常评分均低于I/R组(P均<0.05);而替格瑞洛+CGS15943组大鼠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律失常评分均高于替格瑞洛组(P均<0.05)。替格瑞洛组CK、LDH水平低于I/R组(P<0.05);而替格瑞洛+CGS15943组CK、LDH水平高于替格瑞洛组(P<0.05)。替格瑞洛组SOD活力高于I/R组(P<0.05),MDA含量低于I/R组(P<0.05);而替格瑞洛+CGS15943组SOD活力低于替格瑞洛组(P<0.05),MDA含量高于替格瑞洛组(P<0.05)。结论 替格瑞洛具有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腺苷代谢,从而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缺血后适应(IPO)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PCI后心肌灌注和临床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12h内接受急诊PCI的老年AMI患者122例,分为对照组87例和IPO组35例。对照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后,不施加干预;IPO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后1 min内应用低气压充盈和回撤球囊,每一过程各30s,术后测定血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二醛,观察ST段回落,冠状动脉血流速度、住院期间临床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IPO组CK、CK-MB和丙二醛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PO组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术后ST段回落>50%者明显高于对照组(74.3%vs 54.0%,P<0.05),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IPO可以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减少自由基的生成,改善PCI后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改善心肌灌注,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