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2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目的:研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抑制剂U0126对体外神经细胞缺氧损伤后细胞生长状态及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出生1d的SD大鼠皮质神经细胞进行缺氧培养致细胞损伤,分为处理组和缺氧组,前者给予U0126,后者给予二甲基亚砜作为对照,检测AQP4的表达情况及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1/2)和Ets样因子(ELK1)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缺氧损伤后细胞状态不佳,AQP4表达升高。给予U0126后ERK1/2和ELK1磷酸化水平降低,细胞状态有所改善,同时AQP4的表达降低。结论:缺氧损伤后细胞肿胀与AQP4的表达增高有关,U0126可抑制AQP4的表达,减轻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12.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表达的改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GRP78和CHOP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表达,探讨内质网应激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模型,应用免疫组化及RT-PCR方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相缺血周围区GRP78和CHOP的表达;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模型组GRP78和CHOP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分别于再灌注12h和24h达高峰,CHOP表达与神经细胞凋亡时间趋势一致。结论脑缺血再灌注诱导GRP78和GADD153表达上调,与神经细胞凋亡有关,内质网应激机制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探讨胰岛素抑制糖尿病大鼠皮质tau蛋白磷酸化、改善记忆障碍的可能机制。方法用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用32P放射性标记法检测对照组、DM(Diabetes mellitus)组及Insulin组糖原合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GSK-3)的活性,用蛋白印迹法检测tau蛋白磷酸化水平,用电跳台试验检测大鼠的保留记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M组的GSK-3活性明显增加(P<0.01),tau蛋白在Ser198/Ser199/Ser202位点出磷酸化程度明显升高(P<0.01,),且伴有记忆障碍。与DM组相比较,Insulin组GSK-3活性降低(P<0.01),tau蛋白在Ser198/Ser199/Ser202位点磷酸化降低,(P<0.05),记忆障碍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脑皮质GSK-3活性升高,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增加,胰岛素通过抑制GSK-3活性,降低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114.
目的研究大鼠脑不同部位胚胎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特性。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基分离和培养大鼠脑的纹状体和中脑的神经干细胞,通过巢蛋白(nestin)表达和5-溴脱氧尿嘧啶(5-bromo-2'-deoxyuridine BrdU)染色,鉴定细胞的增殖能力;通过新生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特异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培养细胞的多潜能性。通过酪氨酸羟化酶的染色(tyrosine hydroxylase,TH)鉴定多巴胺神经元。结果二者在体外培养都可增殖成球,并能分化成神经系统3个谱系的细胞。纹状体增殖传代3个月,中脑培养细胞增殖维持3周。中脑干细胞分化TH阳性细胞比例高于纹状体。结论培养的胎鼠脑细胞是神经干细胞。纹状体干细胞增殖能力高于中脑干细胞,中脑干细胞更倾向于分化成TH阳性细胞。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构建针对小鼠核受体相关因子1(Nurr1)的短发夹RNA(shRNA)表达载体,为进一步体内外研究Nurr1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选择两段RNA干扰靶序列,在体外分别合成两段互补的寡核苷酸,退火后与线性化的pSilenCircle质粒连接、转化感受态细胞DH5α,扩增、纯化得到所需质粒,通过酶切后琼脂糖电泳以及基因测序鉴定其分子量及插入片段的序列.结果纯化质粒的大小为4.6kb,插入的寡核苷酸序列与设计的序列完全相符.结论成功构建了针对Nurr1基因的shRNA的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116.
 目的 初步观察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感染诱生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对宿主细胞坏死的影响,为沙眼衣原体与宿主细胞死亡机制的相互作用提供初步线索。 方法 沙眼衣原体小鼠生物型(Chlamydia muridarum)感染L929细胞,分别在12 h、24 h收集细胞,检测其ROS、坏死率及16srRNA表达,并检测应用ROS抑制剂(diphenyliodonium chloride,DPI)后上述指标及caspase 1的活性情况。结果 沙眼衣原体感染了L929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12 h、24 h 2个检测时间点的ROS、细胞坏死率及16srRNA表达均有显著增加,且随时间延长增加趋势加大(P<0.05)。用药物DPI处理感染的L929细胞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不但ROS水平降低,而且伴随着细胞坏死率、caspase 1活性和16srRNA表达的降低(P<0.05)。结论 沙眼衣原体感染L929细胞后诱生的ROS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宿主细胞的坏死。  相似文献   
117.
目的 探讨跨文化护理用于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效果.方法 对203例ICU患者采用跨文化护理,贯穿整个住院过程.结果 ICU患者满意度有所提高.结论 应用跨文化护理可以提高ICU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8.
目的本文主要就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期间,在该院工作的60位护理人员,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在临床的护理管理中,对实验组30位护理人员实施分层次护理管理,对对照组30位护理人员采取常规护理管理,分别对管理前后的两组护理人员的他评工作积极性与自评、理论知识和操作进行评分,对患者、医生的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工作的成就感展开综合评定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30位护理人员无论是他评工作积极性与自评、理论知识和操作评分,还是患者、医生的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工作的成就感都明显比对照组30位护理人员的高,比较两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的护理管理中,分层次管理方法相较于常规的管理方法而言,整体的综合效果很好,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使得临床推广和普及使用。  相似文献   
119.
目的:研究神龙脉通口服液对麻醉犬脑血流量和脑血管阻力的影响。方法:将30只犬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神龙脉通低、中、高剂量组、尼莫地平组,十二指肠给药,用电磁流量计和生物医学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检测颈总动脉血流量和动脉血压,分别于给药后10,20,30,60,90,120 min记录各指标并计算脑血流量和脑血管阻力。结果:神龙脉通口服液高、中、低剂量(1.97,3.94,7.88g·kg-1)及尼莫地平片(3.2mg·kg-1)均能显著增加麻醉犬的脑血流量(P<0.05,神龙脉通口服液高、中、低剂量自30 min开始起效,持续至120 min,尼莫地平片自30 min开始起效,持续至90 min)、降低脑血管阻力(P<0.05,神龙脉通口服液高、中剂量及尼莫地平片自30 min开始起效,持续至120 min,神龙脉通低剂量自30 min开始起效,持续至98min)。结论:神龙脉通口服液可通过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改善脑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120.
2004年1月~2012年5月,我院共收治重度烧伤患儿103例.现结合其临床资料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小儿重度烧伤103例,男71例,女32例;年龄28 d~ 12岁,平均2.83岁;烧伤面积15% ~97%总体表面积(TBSA),平均烧伤面积为27.9% TBSA;平均深Ⅱ°烧伤面积为24.3% TBSA,平均深Ⅲ°烧伤面积为7.6% TBSA.并发休克48例,败血症19例,肺炎13例,急性肾衰4例,上消化道出血5例.受伤至入院30 min~10 d,平均1.7d;致伤原因分别为热液烫伤82例,火焰烧伤16例,化学烧伤1例,电击伤3例;烧伤部位分别为面颈部23例次,四肢87例次,躯干53例次,臀及会阴16例次,其中合并吸入性损伤者9例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