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2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B淋巴细胞是体内唯一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介导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发育分化是一个十分有序的过程,大体分为五个阶段,祖B细胞、前B细胞、未成熟B细胞、过渡B细胞和成熟B细胞.每个阶段均有特征性的表面标志,其表面分子的表达呈规律性改变.各发育分化阶段特征性表面分子表达异常可引起某些疾病,虽然目前国外对B淋巴细胞发育分化情况有较多研究,但对于B淋巴细胞发育分化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及对某些疾病的影响与相关机制仍不明确,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刘文文  刘明锁  宁勇 《山东医药》2012,52(47):84-85
小儿吸入性损伤虽发生率较低,但往往病情重、并发症多、进展快、病死率高,尽早有效的治疗是救治的关键。2004年至今我院共收治小儿吸入性烧伤42例。现将治疗情况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2例患儿,男24例,女18例;其中年龄6个月~2岁10例,2~6岁18例,6~12岁14例。烧伤原因:火焰烧伤24例,火药爆炸伤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注射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致死性不良反应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2012~2018年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筛选涉及怀疑用药为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的死亡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致死性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和出血,与患者年龄、原患疾病、既往病史和合并用药均有关。结论 临床上要加强对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致死性不良反应的认识,权衡利弊,准确把握溶栓治疗的指征和禁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用预混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比较两者间的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通过口服降糖药物后血糖控制不理想;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L组采用门冬30胰岛素+二甲双胍+利拉鲁肽治疗,P组采用门冬30胰岛素+二甲双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压、体质量指数、FBG、2h PG、HbA1c、2h C-P、FC-P、血糖波动情况、低血糖发生次数、日胰岛素用量、HOMA-IR以及HOMA-β等。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2周,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的FBG、2h PG、HbA1c、HOMA-IR均显著下降,HOMA-β显著上升(P<0.05),L组治疗后BMI和血压较治疗前降低,P组BMI增加(P<0.05)。治疗后L组的FBG、2h PG、血压及BMI低于P组,胰岛素用量、血糖波动及低血糖发生次数均小于P组(P<0.05)。结论:采用预混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能够良好控制血糖,且血糖控制更为平稳,改善胰岛细胞功能,同时减少日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的发生风险,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较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选择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子午流注理论采用火针治疗方式,观察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急性痛风纳入标准的60例随机分组,治疗组采用基于子午流注火针疗法,对照组采用口服依托考昔及少量秋水仙碱。疗程1周,观察对比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证候(关节疼痛、压痛、红肿及活动度)积分、疗效指数及血清尿酸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100.00%,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P<0.01);治疗组血清尿酸降低水平优于对照组。结论子午流注火针疗法可明显改善急性痛风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的特点和效果。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治疗的108例大面积烧伤患者根据个体情况分别采取保痂分次肉芽创面植皮、切痂微粒皮移植、削痂微粒皮移植三种治疗方法,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保痂分次肉芽创面植皮组(63.5±9.6)d,切痂微粒皮移植组(52.8±7.6)d,削痂微粒皮移植组(49.8±8.3)d。保痂组病程长,并发症发生率高,感染死亡几率大;切痂组手术病程短,但手术损伤重,愈后外观差,术后功能康复影响大;削痂组创面病程短,预后外观欠佳,术后功能影响相对小。结论伤后及时清除坏死组织,进行有效的覆盖,可减轻感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救治成功率,并且能有效缩短病程,减少医疗费用。削痂微粒皮移植治疗大面积III度烧伤,保留了皮肤及脂肪组织的部分功能,减轻了损伤,愈后外观和功能较好。  相似文献   
18.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视神经病理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的视神经病理改变.方法 足垫皮下注射豚鼠脊髓匀浆和完全弗氏佐剂(CFA)混合物制作Wismr大鼠EAE模型,于发病后第6d将大鼠处死,取视神经、脑和脊髓,行HE和LFB染色,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其病理改变.结果 病理检查发现EAE模型组大鼠脑、脊髓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和脱髓鞘改变;均有视神经病变,光镜主要表现为炎症反应和脱髓鞘,视神经髓鞘脱失重于炎症反应;电镜主要表现为髓鞘稀疏,少突胶质细胞数量减少、胞核固缩,其周围包裹的髓鞘板层松解,轴突髓鞘分离.结论 EAE大鼠存在明显的视神经病变,主要为视神经炎症反应和脱髓鞘改变.  相似文献   
19.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GRP78和GADD153的表达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GRP78和GADD153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表达,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内质网应激机制.方法 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及再通模型,应用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通过RT-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相缺血周围区GRP78和GADD153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组GRP78和GADD153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分别于再灌注12h和24h达高峰,GADD153表达与神经细胞凋亡时间趋势一致.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启动内质网应激反应,前期以GRP78表达上调为主;后期GADD153大量表达,二者表达平衡可能对于神经细胞最后转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分析培养的胚胎早期视网膜神经细胞游离钙(Ca^2 )分布与钙(Ca^2 )通道特征。方法 体外培养11-15周胎儿视网膜神经细胞,在含Ca^2 与不含Ca^2 的Hepes缓冲液中与钙荧光指示剂Fluo3孵育染色,同时加入或不加入异博定、佩尔地平或地塞米松,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记录游离Ca^2 分布,以及受不同浓度K^ 刺激后Ca^2 通道开放与Ca^2 转移情况。结果 培养的11-15周胎儿视网膜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受K^ 刺激后均出现明显的Ca^2 转移与再分布,在缺乏细胞外Ca^2 的情况下,细胞浆内钙库仍可迅速释放Ca^2 并转移至细胞核内。异博定、佩尔地平及地塞米松能够抑制细胞外Ca^2 进入视网膜神经细胞内。结论 胚胎早期视网膜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存在L型Ca^2 通道,并已基本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