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0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我科自 1 996 - 0 5~ 2 0 0 0 - 1 2共收治并手术治疗原发于胼胝体区肿瘤 6例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5例 ,女 1例。年龄 1 9~ 6 5岁。病史 1 0天至 3个月。入院时有头痛、恶心、呕吐 5例 ,淡漠、精神障碍1例 ,记忆力下降 2例 ,突发昏迷 1例 ,癫痫发作 1例。肿瘤发生于胼胝体膝部 5例 ,体部 1例。病理 :胶质母细胞瘤 2例 ,间变型星形细胞瘤 2例 ,星形细胞瘤I~II级 1例 ,转移瘤 1例。1 2 影像学检查 :6例均行CT检查 ,4例行MRI检查。 5例胼胝体细部肿瘤 ,其中 4例有偏侧性 ,另 1例MRI冠状位上呈蝴蝶…  相似文献   
12.
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脊髓髓内肿瘤36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在脊髓髓内肿瘤切除中的应用。方法 对 3 6例脊髓髓内肿瘤行显微神经外科切除术 ,观察手术前后症状及体征变化 ,评价对脊髓功能的影响。结果  3 6例脊髓髓内肿瘤全切除 1 7例 ,次全切除 1 5例 ,部分切除 4例。 3 0例随访 6个月至 3年 ,恢复工作和学习 1 2例 ,生活自理 1 4例 ,生活需照顾 4例。结论 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明显提高脊髓髓内肿瘤的切除率 ,改善生活质量 ,是髓内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连续测定了37例颅底凹陷患者短颈和低后发际的3个参数值。发现端坐直立位时,枕外粗隆─C_7棘突间距为10.34±0.30cm,后发际─C_7棘突间距为4.39±0.90cm;而对照组则分别为14.33±0.17cm、8.12±0.11cm,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于颏贴胸的前倾位时,上述两间距测值与对照组比较仍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在患者左右最大限度转动头时均表现异常,即颏─肩夹角≥30°,而对照组则近于零度。此外,还讨论了非典型病例的特征及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小脑扁桃体下疝MR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5例Chiari畸形小脑扁桃体下疝病人进行M7检查,除常规矢状位外,增加轴位及冠状位扫描,小脑扁桃下疝深度6-13.6 mm,平均10.1 mm.结合MR轴位及冠状位,对小脑扁桃体下疝进行分型.结果 ①根据双侧小脑扁桃体下疝程度:单侧压迫型20例,双侧压迫型25例.②根据压迫部位:后方型31例,侧方型11例,侧前方型3例.45例均实施小脑扁桃体下疝显微切除术,术后感觉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无症状加重及死亡病例.随访40例,平均随访时间1.5年;颅颈交界区MR复查示小脑扁桃体下缘均位于枕骨大空连线以上,合并脊髓空洞症者均出现空洞不同程度缩小和消失.结论 MR是小脑扁桃体下疝的首选检查方法,对小脑扁桃体下疝分型有独特价值并可用于指导手术.  相似文献   
15.
<正> 每年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体检,因健康原因而限报专业的考生占很大比例,这给向高等院校输送合格人材造成很大的损失。现将我市河北区1987~1989年三年高考体检学生检查结果分析如下:1 分类标准根据卫生部、国家教委高等院校招生体俭分类方法整理分析资料。2 体检与限报情况2.1 87~89年全区共有考生6717名,其中87年2914名,限报1448名,限报率49.69%。88年考生2237名,限报1112名,限报率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57岁,于2005年1月3日15时突然剧烈头痛、恶心伴有呕吐,即呼救护车送我院,途中病人意识不清,伴尿失禁。急诊CT检查示:脑池及部分脑沟裂高密度影呈铸型,以鞍上池为著,脑沟变浅,侧脑室略大,中线居中。考虑蛛网膜下腔出血。急诊入院。既往无高血压及遗传病史。查体:血压180/130mmHg,中度昏迷,双侧瞳孔不等大,左侧瞳孔4mm,  相似文献   
17.
脑室—腹腔分流术是脑脊液分流的常用术式。通常的做法是,先通过脑针将脑室管导入脑室,再将脑室管同指压阀门对接、固定。这一过程,操作十分不便、费时,甚或因牵拉致导管移位、脱出或被刺破。自1986年以来,我们采用槽式脑针有效地解决了以上难题,使施术更为简便省时,现介绍如下。 结构 槽式脑针(图A)由槽针a、封闭片b  相似文献   
18.
自1989年6月至1992年8月,我们采用经Ommaya′s囊冲洗并注射无水酒精先后治疗8例巨大型囊性颅咽管瘤患者,收到可喜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7例开颅术后硬膜下包裹性积液。在局部穿刺或置管引流后短期内又形成积液而改成开颅手术.7例在开颅术后7~15天内又出现积液,采用分流术。因积液蛋白含量高,易堵塞分流管而失败,其中分流2次者2例,3次者2例,4次者2例,7次者1例。有2例因颅内感染而死亡,1例不治出院,4例改善而出院。作者提出在预防中的积极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有关在急性期用外科方法再建大脑血液供应的作用至今尚没有完整的研究报道。本文报告了18例缺血性中风病人在急性期做了颅外-内动脉搭桥术,18人中12人为“进展型”,临床上神经功能障碍进行性加重在6小时以上。其中5人出现急性神经功能障碍后即入院,1人CT为双侧增强的梗塞病变。脑血管造影发现5人为颈段颈内动脉闭塞,其中2例为医源性,2人为颈动脉虹吸部病变,大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