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七年制临床医学生临床与科研思维培养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诊治疾病的准确与否更关键的是在于是否拥有正确的临床诊断思维。培养七年制临床专业医学生的临床思维,不仅仅局限于书面知识的讲解,应力求通过对临床诊断中所实际应用技术方法的全过程进行深入剖析,明白各项检测指标的诊断价值,进而培养其正确的临床思维。同时,由于七年制医学生的特殊性,在培养其临床思维形成的过程中,也不能忽略其科研思维的培养,只有做到二者相辅相成,才能使七年制医学生的成长过程符合国家招收培养的初衷。  相似文献   
122.
目的 明确Bmi-1与MMP-2蛋白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二者间相关性.方法 将病例资料完整的38例肺腺癌癌组织和35例癌旁组织的石蜡切片进行Bmi-1与MMP-2的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检测Bmi-1与MMP-2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两者的表达水平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38例肺腺癌的癌组织中,Bmi-1和MMP-2阳性高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P<0.01).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显示:Bmi-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TMN分期相关(P<0.01;P<0.05);而MMP-2仅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此外,Bmi-1和MMP-2两者呈正相关 (P<0.05).结论 Bmi-1与肺腺癌的转移侵袭能力密切相关,Bmi-1和MMP-2的检测可作为判断肺腺癌侵袭转移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3.
目的 检测干细胞因子 ( stem cell factor,SCF)及其受体 C-kit在胎脑中的表达 ,并探讨其生理意义。方法 利用 RT-PCR半定量法 ,检测人胎脑不同分区和体外培养的人神经干细胞 ( NSC)中 SCF/C-kit m RNA的表达。结果 在大脑、小脑、海马、脑干、延髓、纹状体和垂体均见 SCF/C-kit基因表达。除检测到脑中占主要部分的可溶性片段外 ,还见一约 75 0 bp的未知片段。在体外培养的 NSC中 ,不同因素作用组之间 SCF/C-kit的表达量极不相同。上皮生长因子 ( EGF)诱导的 NSC中 ,SCF/C-kit的表达量高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b FGF)单独或与 EGF联合诱导的 NSC。NSC分化后 ,各因素作用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SCF/C-kit可在体内和体外表达 ,提示这一配基 -受体信号系统在脑发育中具有一定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24.
预防肾盂输尿管癌术后再发膀胱癌的手术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预防。肾盂输尿管癌术后再发膀胱癌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56例单纯。肾盂癌、单纯输尿管癌中获随访的139例患者资料进行同顾性总结。肾盂癌78例。输尿管癌61例。肿瘤细胞分级:G1 19例,G2 88例,G3 32例。肿瘤分期:Ta—T1 38例,T2 80例,T3~T4 21例。肿瘤直径0.8—6.0cm。结果139例均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及管口周围部分膀胱壁(1.5—2.0cm)切除术。术后随访1~10年。再发膀胱癌55例,占39.6%。肾盂癌术中先用纱条结扎输尿管后游离切除患肾输尿管及管口周围部分膀胱者术后膀胱癌再发率18.5%(5/27),未先结扎输尿管者再发率27.5%(14/51)。术后当日膀胱灌注化疗者膀胱癌再发率32.3%(10/31)。术后3周开始膀胱灌注化疗者膀胱癌再发率34.9%(30/86)。术后当日及术后序贯膀胱灌注化疗者术后膀胱癌再发率20.0%(4/20),单纯术后序贯膀胱灌注化疗者膀胱癌再发率39.3%(26/66)。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后当日及术后序贯膀胱灌注化疗可有效降低。肾盂输尿管癌术后膀胱癌的再发率,游离切除。肾输尿管前先结扎输尿管对预防肾盂癌术后再发膀胱癌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125.
目的:研究香菇菌C91-3凋亡相关蛋白24414对人肺癌细胞A549的凋亡诱导作用,探讨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将用毕赤酵母GS115体系进行诱导表达并已鉴定的香菇菌C91-3凋亡相关蛋白24414作用于人肺癌细胞A549,用MTT法测定目的蛋白的抑瘤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目的蛋白对肿瘤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用ELISA法测定目的蛋白对肿瘤细胞Caspase-3活性的影响,同时用MTT法检测目的蛋白对正常鸡胚成纤维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流式细胞术与MTT法检测结果显示,终浓度为7.5、15和30μg/mL的此蛋白对A549细胞凋亡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以上浓度的此蛋白对A549细胞Caspase-3活性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7.5μg/mL组vs对照组:t=8.787,P=0.000;15μg/mL组vs对照组:t=13.429,P=0.000;30μg/mL组vs对照组:t=36.908,P=0.000)。同时此蛋白对正常鸡胚成纤维细胞无毒性作用。结论:香菇菌C91-3凋亡相关蛋白24414在对正常鸡胚成纤维细胞无毒性作用的同时对人肺癌细胞A549具有诱导凋亡作用,其凋亡途径可能通过Caspase-3通路。  相似文献   
126.
温波  刘奔  夏露  于晨熹  黄树清 《中国肿瘤临床》2018,45(19):1016-1020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剜除术(transurethral enucleation of bladder tumor,TUE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 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的安全性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8年1月82例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NMI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TUEBT组38例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组44例,比较两组的术中和术后指标及病理情况。  结果  TUEBT组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1.00±3.55)h、(4.34±0.81)d、(5.29±0.96)d,少于TURBT组的(27.57±3.87)h、(5.32±0.83)d、(6.32±0.86)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TUEBT组手术时间为(29.55±4.13)min,长于TURBT组的(25.30±4.01)min;TUEBT组血红蛋白减少量为(2.00±0.38)g/dL,少于TURBT组的(2.30±0.32)g/dL;TUEBT组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为13.16%(5/38),低于TURBT组的34.09%(15/44);TUEBT组复发率为10.53%(4/38),低于TURBT组的29.55%(13/44);TUEBT组肌层缺失率为0(0/38),低于TURBT组的31.82%(14/44);TUEBT组符合二次经尿道切除术(repeat transurethral resection,ReTUR)标准例数为22例、TURBT组为33例,其中因肌层缺失而需ReTUR的TUEBT组为0、TURBT组为14例,TURBT组明显多于TUEBT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TUEBT能够完整剜除肿瘤,保留肌层,提高病理分期的准确性,降低ReTUR概率,对NMIBC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其手术安全性及远期疗效与TURBT相比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7.
目的 探讨聚维酮碘膀胱灌注预防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尿路感染的疗效.方法 120例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2组在年龄、术前合并症、留置尿管时间、前列腺大小及前列腺症状评分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均行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在电切前5min,试验组由尿道口注入0.25% PVP-Ⅰ溶液20 mL,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20 mL.观察并比较2组术后血液白细胞升高、发热、尿道疼痛、膀胱痉挛、血尿、附睾睾丸炎症、拔除尿管后当日尿常规、中段尿细菌培养等情况.结果 120例患者中,术前稀PVP-Ⅰ溶液膀胱灌注组术后第一日白细胞升高的比例为19/60,而对照组为30/60,差异有显著性(P=0.0411).两组间术后发热、尿道疼痛、膀胱痉挛、严重血尿、附睾睾丸炎、拔除尿管后尿WBC≥10/HP及尿细菌培养阳性的例数的差异无显著性.42例术前留置尿管的患者中,术前稀PVP-Ⅰ溶液膀胱灌注组术后第一日白细胞升高、发热、拔除尿管后尿WBC升高及尿细菌培养阳性的比例分别为9/22、5/22、6/22、2/22;而对照组相应比例分别为15/20、12/20、12/20、8/20,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 对于术前留置尿管的患者,术前行PVP-Ⅰ溶液膀胱灌注可明显降低术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对于术前无留置导尿的患者,术前则不必行PVP-Ⅰ溶液膀胱灌注.  相似文献   
128.
患者,30岁.久立后突然出现右侧腹股沟及阴囊内肿物7 d,剧痛,伴恶心、无呕吐,于2008年4月12日入院.经卧床休息、局部热敷后疼痛渐缓解,肿物明显缩小.查体:右侧躯干、右上臂皮下见多处蓝色肿块,质软,按压可缩小,颜色变浅.右侧腹股沟区可扪及索条样肿物,沿精索走行,质韧、界限清、轻压痛,外环未扪及.双侧睾丸、附睾、左侧精索未及异常.血常规、出凝血时间正常.  相似文献   
129.
前列腺结石少见 ,多为散发结石 ,我们收治 1例巨大前列腺结石 ,现报告如下。患者因尿频、尿急、排尿不畅 3年 ,症状加重伴尿痛、小腹下坠胀痛 1个月 ,以前列腺占位病变于 2 0 0 2年 3月 6日收入院。查体 :直肠指诊前列腺Ⅲ°增大 ,表面欠光滑 ,质地硬 ,结节样增生。CT示前列腺明显增大约 7.5cm× 5 .0cm× 5 .0cm ,边缘不光整 ,其内见大片不规则钙化影 ,膀胱壁增厚。MRI示膀胱壁不均匀增厚 ,前列腺增大约 6 .0cm× 6 .0cm× 6 .5cm ,内见类圆形无信号区 ,中央叶信号增高 ,外围叶显示尚可 ,精囊显示不清 ,盆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提示前列腺…  相似文献   
130.
患者,30岁.久立后突然出现右侧腹股沟及阴囊内肿物7 d,剧痛,伴恶心、无呕吐,于2008年4月12日入院.经卧床休息、局部热敷后疼痛渐缓解,肿物明显缩小.查体:右侧躯干、右上臂皮下见多处蓝色肿块,质软,按压可缩小,颜色变浅.右侧腹股沟区可扪及索条样肿物,沿精索走行,质韧、界限清、轻压痛,外环未扪及.双侧睾丸、附睾、左侧精索未及异常.血常规、出凝血时间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