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4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56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6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77篇
内科学   70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48篇
特种医学   35篇
外科学   141篇
综合类   383篇
预防医学   123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125篇
  5篇
中国医学   146篇
肿瘤学   7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PD-1/PD-L1抑制剂在晚期胃癌(GC)及胃食管交界癌(GEJC)的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为其临床应 用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单药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疗效欠佳,仅作为后线治疗选择。PD-1/PD-L1抑制剂联合多种治疗 模式能够提高患者的疾病应答率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成为目前GC及GEJC治疗的热点。本文基于最新临床试验结果,对晚期 GC及GEJC的免疫治疗疗效及预测分子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2.
目的 观察小剂量马法兰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方法 共有按MDS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判断为中、高危组的30例初治患者入组.治疗方案为:马法兰2 mg,口服,每日1次,直至病程进展所致全血细胞减少加剧或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增高停药.达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者继续用药直至病情复发停药.结果 按2006年MDS 国际工作组(IWG)疗效修订标准判定,CR 9例(30.0%),PR 3例(10.0%),骨髓缓解(MCR)加血液学进步(HI)3例(10.0%),MCR 1例(3.3%),病情稳定4例(13.3%),治疗失败10例(33.3%).总有效率66.7%.骨髓增生活跃及以下组患者的CR+PR率(60.0%)和总有效率(80.0%)明显高于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及以上组(分别为0%和40%)(P值分别为0.002和0.045).中位随访时间为15.5(1~5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8个月,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为11个月.治疗过程中3例患者出现轻度骨髓抑制,1例因血小板输注无效导致脑出血而死亡,未见其他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小剂量马法兰是治疗中、高危MDS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并且可能更适用于骨髓增生低下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3.
急性脑卒中的致残率文献报道高达70%~85%,所致的残疾非常复杂。复习有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实践,总结急性脑卒中的致残特点,以指导康复训练流程,最大限度的预防残疾或减轻致残程度。  相似文献   
154.
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femoral head,ANFH)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股骨头供血障碍,致使股骨头缺血变性、坏死、塌陷,最后导致髋关节疼痛、功能障碍的疾病,其致残率极高。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原因很多,如髋部创伤、酗酒、长期使用激素等,但其根本病理在于“缺血”,这包括动脉供血不足和静脉回流障碍两方面。所以介入治疗将有选择性给药,直接将药物注入患处,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供,从而缓解症状,改善髋关节功能,防止病变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5.
目的:分析单羧酸转运蛋白4(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 4,MCT4)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布与水平及其预后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肿瘤研究所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的379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CT4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模型分析MCT4蛋白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胰腺癌组织中MCT4阳性表达患者的肿瘤直径更大(P = 0.004),更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P = 0.005),TNM分期也更高(P = 0.011)。MCT4阳性表达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OS,12.4个月)和无复发生存时间(recurrence-free survival, RFS,7.3个月)均显著短于MCT4阴性表达患者(21.3个月,P < 0.001和11.4个月, P < 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胰腺癌组织中MCT4阳性表达是胰腺癌患者术后OS(风险比=1.814,95%置信区间1.433~2.296,P < 0.001)和RFS(风险比:1.648,95%置信区间1.319~2.059,P < 0.001)短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胰腺癌组织MCT4蛋白阳性表达是胰腺癌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可成为筛选术后高危人群的重要指标以及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56.
本院自2008年8月起应用后腹腔镜联合等离子电切镜行肾盂癌根治术,行肾、输尿管全切及膀胱输尿管口袖套状切除治疗肾盂癌17例,手术经临床实践证明手术设计合理,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预后与开放手术相似,疗效可靠,但手术需一定的后腹腔镜技术及电切水平.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17例,男14例,女3例,年龄42~ 76岁,平均59.5岁,其中左侧11例,右侧6例,均为肾盂、输尿管单发肿瘤,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均为移行上皮癌,伴尿路感染2例,伴有同侧输尿管结石1例.17例病例中分别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等慢性病患者9例.17例患者均因间歇性肉眼血尿等症状来院,经泌尿系CTU、静脉肾盂造影、泌尿系核磁水成像或输尿管镜检查,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等相关辅助检查,病理检查结果明确为肾盂肿瘤,17例患者术前均行双肾ECT检查证实对侧肾功GFR、ERPF均未见明显异常,术前给予患者分别抗炎、降糖、降压、扩血管等对症处理,无绝对手术禁忌.  相似文献   
157.
目的 研究β-catenin表达对缺氧环境中肝癌细胞侵袭转移潜能的影响.方法 利用100 μmol/L氯化钴处理高转移性MHCC97肝癌细胞模拟体外缺氧;将红色荧光标记的上述细胞(MHCC97-R)行肝脏原位种植并肝动脉结扎,构建体内缺氧模型.在此基础上,以RNAi技术敲除上述细胞内β-catenin基因,观察其对缺氧环境中肝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缺氧抑制MHCC97肝癌细胞增殖及MHCC97-R移植瘤生长,但增加其体外侵袭及体内转移.敲除β-catenin不能进一步加强缺氧对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但可明显减少由缺氧诱导的侵袭、转移.结论 缺氧环境中,肝癌细胞增强的侵袭转移潜能与β-catenin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158.
目的 探讨应用第四代EMS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婴幼儿上尿路感染性结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PCNL使用第四代EMS治疗上尿路感染性结石的患儿资料.男22例,女26例;年龄1 ~13岁,平均9岁.右侧25例,左侧23例;结石最大2.4cm ×3.1cm,最小0.7cm×1.0cm.结果 PCNL术后结石完全清除43例(89.6%),Ⅱ期PCNL取石3例(6.3%),术后体外震波碎石术( ESWL)2例(4.2%).术中无患者输血,平均住院时间9.6天,6例(12.5%)出现术后发热,全组病例均未出现严重感染性休克、大出血、肾动静脉瘘及邻近脏器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第四代EMS联合PCNL是治疗婴幼儿上尿路感染性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9.
160.
危安  陈红天  刘亮 《湖南医学》2014,(10):2023-2024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慢性肝病患者门静脉血流量、肝静脉血流量及两者比值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对Child‐Pugh改良法肝功能分级A、B、C级慢性肝病患者共74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另取同期健康体检正常的对照组35例。观测两组门静脉主干内径(Dpv ),三支肝静脉内径(Dhv )、门静脉及肝静脉的平均流速(Vmean),并计算门静脉血流量(Qpv)与肝静脉血流量(Qhv)及其比值(Qpv/Qhv),并与其Child分级进行比较。【结果】随着病情逐步进展,患者 Qpv逐渐增加,Qhv 逐步减少,Qpv/Qhv值逐渐增加,各级间的Qpv/Qhv值有统计学差异( P =0.00)。【结论】应用超声检查测量Qpv、Qhv及Qpv/Qhv值对判断慢性肝病患者肝功能状态及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