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7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外科策略与手术技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的策略和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和显微外科治疗结果。其中行单侧额下入路5例,翼点入路9例,改良翼点入路11例,双额冠状开颅经纵裂入路6例。结果Simpson Ⅰ级切除4例,Ⅱ级切除23例,Ⅲ级切除4例。术后视力改善24例,无变化4例,视力下降3例。死亡1例。结论根据肿瘤不同的生长形态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和计划,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操作,能够显著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和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技术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对9例脑深部(肼胝体2例,海马4例,额叶2例,顶叶1例)海绵状血管瘤的病 人进行磁共振扫描,数据输入神经导航系统,手术时进行导航注册配准,术中在导航棒引导下找寻病灶并完整切除。结果术中导航注册误差在2mm左右,9例病人均达到全切除,术后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神经导航手术有助于脑深部海绵状血管瘤的准确找寻与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微侵袭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自发性脑内血肿的立体定向排空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 方法 收集241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和1~36个月的随访结果.统计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质地、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等资料. 结果 肿瘤全切除171例(71%),次全切除28例(11.6%),大部分切除26例(10.7%),部分切除16例(6.6%).术后发生暂时性尿崩症38例(15.8%),视力下降12例(4.9%),脑脊液鼻漏4例(1.6%),单侧动眼神经损伤2例(0.8%),术中发生严重海绵间窦出血2例(0.8%).随访鼻中隔穿孔2例(0.8%);垂体功能下降2例(0.8%),1例治疗后好转;无颈内动脉损伤出血,无死亡病例. 结论 经单鼻孔-蝶窦人路切除垂体腺瘤尽管创伤很小,但是仍有一定比例的并发症发生,为了更好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死亡,要熟悉每个患者的手术局部解剖,提高手术技巧,不断总结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位颈段神经鞘瘤显微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从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59例均采用后正中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采用德国产Laika显微镜下切除肿瘤,较大肿瘤不能完整切除时,用分块切除或囊内切除,术后常规颈托限制颈部活动,55例术后随访6个月~2年.结果 痊愈54例,症状改善5例,无死亡.55例随访6个月~2年,4例失访.35例术后3~12个月MR检查未见肿瘤残存或复发,42例术后6个月颈椎正侧位及张口位片检查未见脊柱骨性结构变形,脊柱稳定性好.结论 高位颈段神经鞘瘤一旦确诊,就应该及早显微手术治疗.手术安全、效果良好.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surgical techniques and curative effects of microsurgical treatment for neurilemmoma in upper cervical spinal canal. Methods From Jan. 2004 to Nov. 2007, 59 cases of schwannoma was resected through microoperation, the operation was conducted through a posteromedial approach, using German Laika microscope resection of the tumor, large tumors cannot complete resection,block or sac, resection postoperative neck activity conventional neck restrictions, with following observation of 6 months-2 years. Results A complete recovery was achieved in 54 cases, an improvement of symptoms was achieved in 5 cases, no death was encountered. Follow-up observations were carried out in 55 cases from 3 months-2 years (6.5 ± 1.5 months). MRI examinations 3-12 months after operation in 35 cases found no residual or recurrent tumor. X-ray radiography under anteroposterior, lateral, and open-mouth view 6 months after operation in 42 cases showed no spinal deformation and good vertebral stability. Conclusions As long as neurilemmoma in upper cervical spinal canal are diagnosed, a microsurgical treatment should be given as early as possible. Appropriate selection of surgical approach, skillful microsurgical techniques in accordance with pathological types of lesions, and principles of minimal invasion are critical for the operation safety.  相似文献   
16.
梁莉  凌士营  柯根杰 《实用防盲技术》2013,8(3):103-105,138
目的探讨颅咽管肿瘤患者视功能检查的重要意义及眼科医生对于颅咽管瘤患者的早期诊断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7—2013.6在我院南区神经外科手术证实的73名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的视力、视野检查结果。结果73名颅咽管瘤患者男女比例一致,41—60岁患者所占比例最高。52%患者首发症状为视功能障碍,视力下降的患者中有71%双眼视力均低于0.3。偏盲性视野占68.6%。结论重视颅咽管瘤患者的视功能损害情况,有助于眼科医生早期诊断颅咽管瘤,有助于神经外科医生的术前、术后评估,达到控制肿瘤、降低复发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对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6年1月到2010年12月对21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行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VD)的病例资料。将术前MRTA检查情况与术中探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211例患者MRTA显示:症状侧三叉神经血管压迫(neurovascular compression,NVC)阳性194例,阳性率达91.9%,MVD术发现血管神经压迫201例,阳性率达95.3%:其中小脑上动脉82例(38.9%),小脑前下动脉41例(19.4%),基底动脉18例(8.5%),小脑后下动脉7例(3.3%),复合压迫42例(19.9%),静脉11例(5.2%)。MRTA显示无血管压迫17例,阴性率8.1%,而术中发现无责任血管10例,阴性符合率58.8%。症状对侧血管压迫阳性38例,假阳性率18%。结论 MRTA是三叉神经痛术前评估的有效方法,阳性率高,排除器质性改变致继发性可能外,可清楚显示血管压迫的存在、来源及走向,使术者心中有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单纯后路手术治疗先天性颅底凹陷伴寰枢椎脱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1例先天性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合并寰枕融合, 其中16例(51.6%)合并Klippel-Feil综合征, 10例(32.2%)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31例患者均行单纯后路复位和枕颈固定融合手术治疗。术前、术后分别测量寰齿间距(ADI)、齿状突尖端超过Chamberlain线的距离、斜坡枢椎角, 并比较其差异。随访方法包括临床和影像学随访。应用日本骨科协会(JOA)颈椎评分评价术后6个月的神经功能, 复查CT评估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3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枕颈固定融合手术, 围手术期患者均未出现脑梗死、神经功能障碍加重。ADI由术前的(6.2±0.6)mm减少至术后的(2.2±0.3)mm(t=8.52, P<0.001), 齿状突尖超过Chamberlain线的距离由术前的(11.3±3.0)mm减少至术后的(3.1±0.5)mm(t=12.65, P<0.001), 斜坡枢椎角...  相似文献   
19.
硬脑膜动静脉瘘 (DAVF)与硬脑膜窦栓塞常使治疗变得棘手。患者 ,男性 ,5 2岁 ,术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证实DAVF位于左侧横窦 (TS)中外 1/ 3处。供血动脉来自左颈内动脉 (ICA)海绵窦段分支、左侧枕动脉、咽升动脉和硬脑膜中动脉 ,同时还有左椎动脉远段供血。TS的远段及乙状窦 (SS)闭塞。左颈内静脉 (IJV)于颅底部开放 ,远端与岩下窦相通。右侧TS近段显示清楚 ,有发育不良和闭塞。反流静脉引流经直窦流向脑深静脉系统并经上矢状窦回流至脑凸面静脉 ,引起明显的皮质静脉扩张。DAVF为Djindjian Me…  相似文献   
20.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透明隔囊肿的诊断率也提高了。症状性透明隔囊肿(symptomatic septum pellucidum cyst,SSPC)需要手术治疗。现在大多数神经外科治疗中心已经常规选择神经内镜下囊肿壁开窗术治疗SSPC。这应该是治疗SSPC的首选方法。但是,直到现在仍然没有统一的SSPC诊断和治疗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