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神经降压素(NT)是中枢下行抑制系统的重要神经活性物质。本研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与逆行追踪法相结合的双标技术,在电镜下观察NT能终末与中缝大核(NRM)向脊髓投射神经元的突触联系。在光镜下可见NT阳性纤维和终末散在分布于NRM,但未见NT阳性神经元;将HRP注入腰髓背角后,在NRM内可见比较密集的HRP逆标神经元。在电镜下可见NT阳性终末与HRP逆标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形成以非对称性为主的轴-体突触和轴-树突触。上述结果说明NT可能调控NRM向脊髓背角投射神经元的活动,借此对伤害性信息向中枢的传递发挥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52.
O引言 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myxopapillary ependy-moma,MPE)是较少见的、好发于脊髓骶尾部的一种室管膜瘤亚型,WHO Ⅰ级[1],由Kernohan等[2]于1932年首先报道.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gabapentin,GBP)在脊髓水平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大鼠模型痛觉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对老龄大鼠足底皮下注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建立PHN大鼠模型;并采用鞘内给药方法观察10、15、20μg三个剂量的GBP对该大鼠模型的长时程自发痛和机械性痛敏的抑制效应。结果大鼠模型表现出明显的机械性痛敏而无明显的热痛敏,能较好地模拟PHN临床表现。GBP对PHN大鼠模型长时程自发痛发挥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GBP对PHN大鼠模型机械性痛敏无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GBP可抑制PHN长时程自发痛并呈剂量依赖关系,GBP在脊髓水平对PHN能发挥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54.
1 临床资料 患者,45岁.因发现右乳包块1年余、近1个月逐渐增大入院.体检:右乳房稍饱满,于外上象限、距乳晕5 cm处触及一肿块,约蚕豆大小,境界尚清,可活动,质地中等.有轻度压痛,无乳头溢液,未见乳头凹陷及桔皮样改变.  相似文献   
55.
PBL教学对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师生双方而言都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不同院校、学科的具体操作方法不尽相同.但PBL教学的最基本环节,如病例编写、组织准备和课堂讨论等都基本一致.文章阐述如何对人体形态学PBL教学实践各环节中的具体做法进行细化、优化,使该法能够实现最佳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6.
冯宇鹏  杨鲲  李云庆 《医学争鸣》2002,23(8):721-724
目的 观察大鼠延髓背角(MDH,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浅层(Ⅰ,Ⅱ层)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阳性终末与γ-氨基丁酸(GABA)能和甘氨酸(Gly)能神经元的突触联系。方法 包埋前GABA或Gly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结合包埋前CGRP免疫金标记电镜技术。结果 GABA或Gly阳性产物广泛分布于神经元胞体、胞突和树突内,CGRP阳性标记主要见于无髓和薄髓轴突内。约53%和51%的CGRP阳性轴突终末分别与GABA和Gly阳性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形成非对称性突触,其中的多数为轴-树突触,轴-体突触较少。结论 含CGRP的初级传入纤维直接与MDH浅层内的GABA能及Gly能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形成突触联系。  相似文献   
57.
目的:分析Th17T淋巴细胞浸润及相关细胞因子在免疫性前列腺炎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方法:将60只小鼠分为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造模成功后,取前列腺组织,分别进行免疫组化和PCR检测Th17T淋巴细胞浸润及其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情况.结果:前列腺炎组小鼠前列腺组织中CD4+,CD8+,IL-17+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前列腺炎组小鼠前列腺组织中IL-17、IL-23p19、IL-23p40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免疫性前列腺炎组织Th17T淋巴细胞浸润及其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58.
目的:分析大鼠经引发晕动病的双轴旋转运动刺激后,中缝背核(DR)内5-HT能神经元激活状况,以探讨5-HT水平与前庭刺激的关系.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双轴旋转运动刺激组.所有动物装入定做的有机玻璃圆筒内,并于黑暗中进行如下处理2h:运动刺激组动物以电动马达驱动的双轴旋转运动刺激;对照组动物放置在距刺激仪器20 cm的位置.应用包含DR的冠状脑切片,以双重免疫荧光标记技术标记5-HT和Fos蛋白,并对标记神经元进行计数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和旋转运动刺激组的Fos阳性神经元、5-HT阳性神经元以及Fos/5-HT双标记神经元的数目分别是:93.4 ±12.0 vs 153.1 ±21.1、528.5±36.0vs 531.1±23.4和15.1 ±11.3 vs 30.8 ±11.3.t检验分析显示两组Fos阳性神经元数目有显著性差异(P<0.05);Fos/5-HT双标神经元数目在旋转运动刺激后有增加趋势.结论:引发晕动病的双轴旋转运动能激活中缝背核内的神经元,其中的5-HT能神经元也对刺激有反应.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伴腺性分化的病理诊断与鉴别。方法采用HE和免疫组化(EnVision法)观察1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伴腺性分化的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特征。结果 10例肿瘤平均直径为2.5 cm,呈菜花状、息肉状、蕈伞状或溃疡状。组织学以尿路上皮癌与腺性成分混合为特征。免疫组化CKpan阳性(10/10)、p63阳性(10/10),Ki-67阳性(10/10,20%~60%),p53阳性(10/10,10%~20%),PSA、P504S、CgA、Syn及SMA均阴性。结论该肿瘤是一种少见的膀胱肿瘤,需与膀胱其他多种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60.
0 引言 乳腺癌具有很大的分子异质性,传统乳腺癌分类以形态学为基础,它不能很好的反映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和判断预后.Perou等[1]首先依据基因表达类型对乳腺癌进行分型,并将一组具有肌上皮/基底细胞基因表达及免疫表型特征的乳腺癌命名为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basal-like breast carcinoma,BLBC).本文结合近年来的文献,对乳腺癌基因分型的建立及BLBC的临床病理特征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