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52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In this study, we explored the operation options for middle cranial fossa arachnoid cysts (MCFAC). One hundred and forty-nine patients who were operated for a symptomatic MCFAC between 1993 and 2006 in our hosptial were analyzed. Follow-up time ranged from 1 y to 14 y (mean=5.4 y). All thes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subgroups according to Galassi classification. Long-term outcome and complications were studied respectively. Fenestration (F) resulted in a more favorable long-term outcome and less complication for cysts of types I and Ⅱ, whereas a favorable outcome was noted in type Ⅲ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ysto-peritoneal shunting (S). We are led to conclude that Fenestration is suitable for cysts of types Ⅰ and Ⅱ (Galassi classification), cysto-peritoneal shunting is better for cysts of type Ⅲ.  相似文献   
112.
目的 探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58例,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180例)和验证组(78例),随机种子为20210528,利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筛选此入路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依据偏回归系数(b值)对危险因素赋值,构建感染风险预测评分模型。建模组数据进行模型内部验证,并对患者进行风险评分,验证组数据进行外部验证,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以及Hosmer-Lemeshow(H-L)检验评估模型的区分度及校准度。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改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2分、硬脑膜剪开前未予过氧化氢冲洗、内镜联合显微镜的手术方式、静脉窦破裂、手术时间≥3.5 h是此入路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评分模型相应分值分别为6、6、6、5及4分,得分20~27分为高风险患者。建模组AUC为0.896(95%CI:0.840~0.952,P<0.001);验证组AUC为0.896(95%CI:0.782~0.999,P<0.001),两组H-L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与校准度。结论 该研究所构建的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术后颅内感染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可用于筛选此入路术后颅内感染高危人群。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2, 49(3): 26-31.]  相似文献   
113.
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分别予口服伊贝沙坦和吲达帕胺治疗3个月,测定治疗前后两组血压和血清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发现,治疗前所有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差与血清hsCRP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136、0.093和0.237,P均<0.05。伊贝沙坦组和吲达帕胺组治疗后血压水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血清hsCRP水平分别为(1.21±0.41)和(1.50±0.56)m g/L,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提示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与血清hsCRP水平呈正相关,伊贝沙坦能降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这种作用部分不依赖于其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114.
目的确定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预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10-1至2013-10诊治的386名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疾病组)及48名体检健康妊妇(对照组)检测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浓度分析其与妊娠进程及心功能的关系。结果 1、中山市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浓度在中期妊娠、晚期妊娠、产前,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行线性相关分析发现二尖瓣血流频谱与脑利钠肽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结论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浓度可以作为预测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心力衰竭的检验指标,这对判断妊娠高血压疾病合并心力衰竭孕妇预后及决定是否终止妊娠、及时治疗心力衰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5.
体外膜肺氧合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骤停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致命性心律失常、心脏骤停,其病死率高达80%以上[1],虽经药物治疗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等机械循环辅助治疗,大多数患者仍因血流动力学极不稳定,丧失了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时机.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一种较便捷的循环呼吸辅助装置[2],对呼吸或循环衰竭患者进行有效的循环呼吸支持,使血流动力学平稳,从而为PCI提供了必备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16.
探讨不同剂量雌激素对切除卵巢的雌兔血管内膜损伤血小板聚集与血管平滑肌增殖的影响。方法 切除卵巢的成年雌性大白兔50只,行主动脉球囊扩张术,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实验模型,采用氚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掺入测定雌激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影响,采用图像分析仪测定新生内膜增生面积及Born比地测定雌激素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总结前臂皮瓣折叠修复颌面部洞穿性缺损的临床应用及特点。方法:9例恶性肿瘤根治术后,颊部口腔软组织洞穿性缺损5例,颏部皮肤及下唇黏膜缺损3例,颊部、口腔及下颌骨硬软组织缺损1例。应用前臂皮瓣一期折叠修复口腔颌面部的洞穿性缺损,前臂皮瓣的一部分修复口腔黏膜,一部分修复面部缺损。结果:9例前臂皮瓣术后全部存活。术后随访2~48周,颌面部外形恢复及口腔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前臂皮瓣折叠修复颌面部洞穿性缺损效果可靠,外形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8.
Noma于1983年首次在心脏中发现KATP通道,随后相继在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骨骼肌细胞、神经细胞等组织中发现有这些通道的存在[1]。此通道的共同特征是可以被二磷酸核苷酸(NDPs)例如二磷酸腺苷(ADP)、尿苷-5’-二磷酸(UDP)、二磷酸鸟苷(GDP)等和钾离子通道开放剂(KCOs)所激活,被磺酰腺(SU)类药物所抑制,例如优降糖和三磷酸腺苷(ATP)。由于VSMC膜KATP通道的研究较其他类型的组织细胞困难,人们对于冠脉VSMC的KATP通道的认识较局限。随着分子克隆技术和电生…  相似文献   
119.
目的 报告1例因轻瘫误诊的多发性硬化病例。方法 诊断治疗1例肢体无力缓慢加重的女性患者,鉴别脑梗死与多发性硬化。结果 患者入院临床特征、客观影像学检查、脑脊液检查确诊多发性硬化,经大剂量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1 g×3 d、0.5 g×3 d、240 mg×3 d)冲击治疗,改口服泼尼松60 mg(每周减量10 mg,直至减完),右侧肢体无力好转出院。结论 多发性硬化在临床上易被误诊为脑梗死,客观影像学、脑脊液特异的寡克隆区带可以帮助临床医师进一步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及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左心室重构和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2例初次发病、发病时间在12h以内或12~24h之间的AMI患者,行直接PCI;对30例AMI患者行择期PCI。于术后2、15和30周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记录有关心脏事件。结果:术后2、15周直接PCI组的左心室收缩末容积指数(ESVI)、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ED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梗死区室壁运动指数(RWMI)均显著优于择期PCI组(P<0.05或P<0.01)。择期PCI组、直接PCI组15和30周ESVI、EDVI、LVEF及RWMI与2周时比均有显著改善(P<0.05,P<0.01)。至30周时,直接PCI组和择期PCI组EDVI、LVEF和RW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ESV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心室壁运动指数在2组间始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PCI及择期PCI均可有效抑制左心室重构和改善左心室功能,但直接PCI更优于择期PC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