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7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42篇 |
内科学 | 127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3篇 |
综合类 | 60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药学 | 8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出版年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21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4篇 |
1976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51.
甘精胰岛素与格列美脲联合应用治疗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甘精胰岛素(来得时~(R))与格列美脲(亚莫利~(R))联合应用治疗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诺和灵N)平行对照和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122例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睡前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n=62)或低精蛋白胰岛素(n=60),清晨口服3mg格列美脲两组,进行为期24周的观察.结果 (1)基线时除甘精胰岛素组口服降糖药物使用的时间显著长于低精蛋白胰岛素组之外,两组其他指标相似;(2)24周时,甘精胰岛素组与低精蛋白胰岛素组的平均HbA_(1C)分别下降了1.38%和1.41%,平均空腹血糖分别从12.30和11.90 mmol/L降至6.05和6.19 mmol/L,日平均血糖降幅分别为5.28和4.56 mmol/L;(3)试验结束时,甘精胰岛素组和低精蛋白胰岛素组分别有46.8%和71.1%的患者发生症状性低血糖(156次和293次),其中严重低血糖事件分别为3.2%和15.0%(2次和21次),夜间低血糖分别为37.1%和61.7%(87次和229次),两组间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4)甘精胰岛素组与低精蛋向胰岛素组的日平均胰岛素剂量分别从9.7 IU和9.8 IU增至32.5 IU和29.5 IU.结论 与低精蛋白胰岛素比较,睡前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和清晨口服3 mg格列美脲联合应用可使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得到良好控制,且严重低血糖和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降低;作为基础胰岛素治疗,甘精胰岛素优于低精蛋白胰岛素. 相似文献
252.
目的:研究adiponectin对C2C12肌细胞糖原合成和葡萄糖氧化的影响。 方法: 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染和随后G418筛选建立稳定转染小鼠adiponectin cDNA真核表达质粒(pcDNA3.0-mad)及空载pcDNA3.0的C2C12细胞株并鉴定。C2C12肌细胞糖代谢实验分对照组、空载体组和pcDNA3.0-mad(mad)组共3组进行,每组又分 0、0.5、5、100 nmol/L胰岛素刺激4个亚组。通过液闪测定细胞合成的糖原中[14C]的放射活性和氧化产生的[14CO2],分别检测肌细胞的糖原合成和葡萄糖氧化情况。 结果: 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检测证实mad组细胞表达adiponectin蛋白。Mad组葡萄糖氧化量随胰岛素浓度增加的速率较其它两组快,对照、空载体和mad组线性回归系数分别为23.34、23.23和26.06。Mad组C2C12肌细胞基础状态下和胰岛素刺激下的葡萄糖氧化和糖原合成与其它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转染adiponectin基因对C2C12肌细胞葡萄糖氧化和糖原合成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