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6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8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基础医学 | 54篇 |
临床医学 | 22篇 |
内科学 | 45篇 |
皮肤病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36篇 |
综合类 | 83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9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32篇 |
出版年
2020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31篇 |
2002年 | 25篇 |
2001年 | 23篇 |
2000年 | 23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一氧化氮及血管活性肠肽在实验性反流性食管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及血管活性肠肽(VIP)在实验性反流性食管炎(RE)发病机制中的应用,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A、B、C3组,A、B两组手术造成RE,C组采用伪开腹术。2-3月时免疫组化法及彩色图像分析仪对3组大鼠食管组织中的NO及VIP含量进行定性。结果:A、B两组大鼠均发生RE,A组引起有溃疡的RE的比例比B组高。A、B两组大鼠食管壁各层组织中NO能和VIP能阳性神经和其阳性产物显著多于C组,A、B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单纯十二指肠液反流可引起RE,其致炎作用可能较混合反流要强,实验性RE大鼠食管组织中NO组、VIP能阳性神经显著增加,提示NO能和VIP能阳性神经在RE的发生机制中起了 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82.
目的探讨p33ING1基因蛋白与胃癌发生及病理生物学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71例胃癌、12例胃粘膜不典型增生、18例对照组,应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p33ING1.结果粘膜不典型增生组及对照组中p33ING1均阳性表达,而胃癌中表达62.0%(44/71)有明显下降,与前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胃癌中p33ING1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淋巴结的转移及分化有关(P<0.01).结论p33ING1是抑癌基因,在胃癌中表达下降,对胃癌发生、发展可能起重要作用,p33ING1与p53野生型基因互相协同、依赖,抑制细胞生长、促进凋亡.p33ING1的水平,对p53介导的基因治疗尤为重要,应予检测. 相似文献
283.
284.
倪灿荣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992,(Z1)
藻红蛋白或称藻红朊(phycoerythrin)是从成熟的深红色海藻内分离提取,是藻胆色素蛋白中的一种。藻胆色素蛋白由R 相似文献
285.
皮肤鳞状细胞癌的p53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鉴于大多数癌基因蛋白与细胞生长和分裂有关,因此将它们作为肿瘤标志物是相对准确和灵敏的。我们应用抗p53癌基因蛋白产物的单克隆抗体,以标记式链霉亲合素生物素法(LSAB)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了40例皮肤鳞状细胞癌(SCC)的石蜡保存标本以探讨p53癌基因蛋白在皮肤SCC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一、资料和方法 (一)资料 1.标本:所有标本均取自我科病理室及我院病理科1982~1994年手术切除的皮肤SCC组织。标本经常规固定,石蜡包埋后存档。 2.临床资料:男30例,女10例;年龄47~82岁,平均65.4岁,肿瘤位于暴光部位33例,非暴光部位7例;根据组织病理学标准并参照Broders对皮肤SCC的分级方法,进行组织病理分级,高分化23例,中分化11例,低分化6例。 相似文献
286.
287.
288.
倪灿荣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1994,(4)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微波抗原修复的研究倪灿荣(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病理学教研室,上海200433)本实验室三年来对千余例各种肿瘤标本的石蜡切片进行抗原修复的研究.并选择部分标本分别作冰冻切片,常规石蜡切片进行抗原修复与不修复的对比研究,以观察经抗原修复后阳性... 相似文献
289.
目的探讨SERPINB5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SERPINB5在胰腺癌、癌旁组织与慢性胰腺炎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与胰腺癌的临床病理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47例胰腺癌组织中SERPINB5的阳性表达率为85.11%(40/47),而16例癌旁及慢性胰腺炎组织中SERPINB5的阳性表达率为25%(4/1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RPINB5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组织学类型及神经浸润均无关(P均>0.05)。结论 SERPINB5阳性表达与胰腺癌相关,提示SERPINB5可能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90.
nm23—H1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nm23-H1基因在肝癌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04例肝细胞癌组织进行了nm23-H1基因蛋白产物的检测,并结合术后随访资料分析了nm23-H1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织中nm23-H1阳性产物主要表达在细胞浆内,阳性表达率为51.92%(54/104)。nm23-H1蛋白的表达与癌旁伴肝硬化病变以及肝细胞癌的侵袭生长和门静脉癌栓转移呈负相关。值得注意的是,nm23-H1基因在肝癌切除术后无瘤生存期大于5~10年以上病例中的阳性表达率高达80%(24/30),而在术后12~32个月复发病例中的阳性表达率仅占26.09%(12/46)。结论:nm23-H1低表达与癌肿复发密切相关,高表达是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的一个重要因素。临床开展nm23-H1基因的检测,对癌肿转移的早期诊断、确定合理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