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研究新生期惊厥对大鼠海马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1(NR1)和γ-氨基丁酸A受体α1亚单位(GABAARα1)表达的长期影响,以期揭示发育期惊厥导致成年大鼠惊厥阈降低的机制.方法 生后6 d的Wistar大鼠48只采用完全随机法分成三氟乙醚吸入惊厥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只,惊厥组再细分为单次惊厥组(诱导惊厥一次,持续30 min)和反复惊厥组(每天诱导惊厥一次,持续30 min,连续6 d),对照组同样操作但不吸入三氟乙醚.分别于惊厥后第7天和第75天取大鼠海马,匀浆提取膜蛋白,应用免疫印记法测定NR1、GABAARα1蛋白表达.结果 单次惊厥组和反复惊厥组75 d的海马NR1表达无显著变化,而反复惊厥组7 d的海马NR1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GABAARα1亚单位在单次惊厥组第75天以及反复惊厥组的表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期大鼠反复或单次长程惊厥持续状态能够对海马NR1和GABAARα1表达产生远期影响,这种改变可能在发育期惊厥导致的脑兴奋性提高和惊厥阈降低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2.
93.
热性惊厥与颞叶癫痫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热性惊厥(FC)是否导致海马硬化和成年颞叶癫痫(TLE),其预后是否良好尚无定论。尽管临床回顾性研究表明30%~50%的TLE患者在儿童期有长程FC史,但前瞻性研究没有发现FC与TLE有直接关系。近年来应用磁共振成像和膜片箝等先进技术所取得的一系列新发现更加倾向于表明FC的确能对发育期大脑造成急性和长期的损伤,并降低惊厥阈值,使脑功能处于惊厥的易感状态。相信随着对边缘系统易感神经元早期轻微损伤的探讨和控制神经元功能的某些神经活性物质基因表达的深入研究,不仅会对长程FC致发育期大鼠成年后出现惊厥易感状态的分子和细胞机制提供新的有意义的线索,而且可能会使我们对FC的临床意义及预后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94.
HPMC(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作为一种优良的粘合剂、助溶出剂和薄膜包衣材料,正逐渐在我国制剂工业中被推广应用。HPMC在水中能缓设溶解,且不受介质pH的影响,利用这种特性HPMC还可以用作不溶性骨架绥释片的致孔剂、亲水性凝胶缓释片的骨架材料和缓释制剂的包衣材料等,此外还可与难溶性药物制成固体分散剂,提高药物的溶出度、生物利用度以及药品质量的稳定性。美国Forest厂研究利用湿热处理HPMC,使之水解和氧化而获得一种改良的HPMC。处理前的HPMC(Methocel E50)羰基含量低于0.9%(W/W),羧基含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生酮饮食(KD)对三氟乙醚所致新生期反复惊厥大鼠神经行为损伤的影响和载脂蛋白E(ApoE)表达的变化。方法48只日龄8d(P8,下同)的sD大鼠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S组)和惊厥组(Rs组),每组各24只。于P9RS组大鼠吸入三氟乙醚诱导惊厥发作,反复诱导惊厥持续30min,每日1次,同样方法连续诱导8d;NS组同样操作但不吸入三氟乙醚。于P28每组大鼠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再随机分为两组,即单纯对照组(NS+ND组)、对照加生酮饮食组(NS+KD组)、单纯惊厥组(RS+ND组)、惊厥加生酮饮食组(RS+KD组),每组各12只。于P42进行神经发育指标监测。于P58每组各随机取6只大鼠断头取大脑皮层组织,采用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blot)检测ApoE的表达。结果P42各组大鼠神经发育指标结果显示:平面翻正实验中,NS+ND组平面翻正时间[(1.04-0.14)s]与RS+ND组[(0.75±0.32)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KD组平面翻正时间与Rs+ND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负向趋地反应实验中,NS+KD组、RS+ND组负向趋地反应时间[(3.17±0.58)s,(6.754-0.75)s]与NS+ND组[(1.58±0.52)S]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护〈0.05),RS+KD组负向趋地反应时间[(4.58±0.52)s]与Rs+ND组[(6.75±0.75)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悬崖回避实验中,NS+ND组、RS+KD组悬崖回避时间[(5.754-2.90)s,(9.50±4.36)S]与RS+ND组[(14.004-4.79)s]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RS+ND组ApoE在大脑皮层的表达(1.26士0.30)与NS+ND组(0.78±0.1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RS+KD组(0.894-0.10)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酮饮食能够改善新生期反复惊厥所致的神经行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大脑皮层ApoE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B和μ-钙激活蛋白酶的特异性抑制剂E64d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后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并对其调节机制进行初步探讨,为临床救治TBI患者提供新的靶点。方法采用改良的自由落体损伤装置建立小鼠TBI模型,实验组侧脑室注射0.5μg/μl的E64d 1μl,对照组侧脑室注射等体积1%的二甲基亚砜,并按伤后时间不同分为伤后1 h、6 h、12 h、24 h、48 h组,并按时间点断头取脑,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BI后各实验组脑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tBid的表达情况,运用免疫荧光法进行caspase-3阳性细胞计数。结果实验组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tBid的表达量明显降低,且以伤后24~48 h最为显著(P〈0.05)。结论 E64d可以通过阻断内外源的凋亡通路对TBI后神经细胞起保护作用,改善神经细胞损伤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可能为治疗脑外伤提供新靶点,为研究防治创伤性脑损伤后继发性损伤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低锌饮食对大鼠二次打击惊厥模型远期惊厥阈、死亡率和锌转运体3(ZnT3)的影响。方法: 60只27日龄(P27)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惊厥组和惊厥低锌饮食组在P27腹腔注射氯化锂、在P28腹腔注射匹罗卡品致惊厥持续状态模型,观察大鼠惊厥发作情况,将达到Ⅳ级及以上痫性发作的视为造模成功。对照组和低锌饮食组在相同时间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致惊厥前2天(即P27、P28)4组均予常锌饮食(锌 44 mg/kg)喂养,致惊厥后(即P28后)对照组和惊厥组继续予常锌饮食喂养,而低锌饮食组和惊厥低锌饮食组予低锌饮食(锌 2.7 mg/kg)喂养。2周后予青霉素二次打击,记录大鼠首次出现惊厥发作的时间(惊厥阈)、死亡时间及死亡率,观察时间为1 h。观察结束后取各组大鼠皮层组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ZnT3的表达。结果: 大鼠的持续惊厥模型诱导成功率为72.5%(29/40),死亡率为24.1%(7/29)。惊厥第3天、5天、7天惊厥组、惊厥低锌饮食组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惊厥第9天惊厥低锌饮食组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惊厥组和惊厥低锌饮食组血清锌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低锌饮食组、惊厥组、惊厥低锌饮食组惊厥阈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惊厥低锌饮食组明显低于低锌饮食组和惊厥组(P<0.05)。惊厥低锌饮食组生存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和低锌饮食组(χ2分别为9.994、6.707,均P<0.05)。对照组、低锌饮食组、惊厥组和惊厥低锌饮食组存活率分别为80%、60%、50%、20%,无统计学差异(P=0.073)。低锌饮食组、惊厥组及惊厥低锌饮食组ZnT3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惊厥低锌饮食组明显低于惊厥组和低锌饮食组(P<0.05)。 结论: 惊厥可致大鼠血清锌浓度降低,缺锌膳食能增加惊厥后再次打击时惊厥发作的易感性,二者互为增强效应,这种现象可能是通过下调ZnT3的表达,破坏大脑锌稳态而导致。  相似文献   
98.
99.
目的探讨新生期大鼠单次长程或反复惊厥对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突触后致密物质CaMKII表达的影响及运动训练的干预作用。 方法生后6 d的SD大鼠36只随机分成单次长程惊厥组(SS组)、反复惊厥组(RS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3组大鼠分别于生后27~31 d、58~61 d、80~82 d进行3次Morris水迷宫实验。期间于生后51~56 d对SS组和RS组进行踏转轮训练。最后制作脑组织切片观察CaMKII在海马中的表达。 结果①搜寻策略:第1次Morris水迷宫实验各组1~5 d边缘式搜寻比例均呈逐渐减少趋势,但RS组第3天~第4天边缘式搜寻比例仍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趋向式搜寻比例则均呈逐渐增加趋势,但RS组第3天~第4天趋向式搜寻比例仍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第2次和第3次水迷宫实验3组间趋向式和直线式搜寻策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记忆实验:RS组1~3 d趋向式搜寻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CaMK II原位杂交:各组CaMK II mRNA在海马均有明显表达,但是在齿状回RS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新生期反复长程惊厥能对学习和记忆功能产生远期损害,可能与海马记忆分子CaMK II表达下调有关;而单次长程惊厥对学习记忆无明显影响。早期运动训练能明显改善反复惊厥所致的学习能力损害,但对记忆能力效果仍较差。  相似文献   
100.
倪宏  陶陆阳  水泉祥 《中国急救医学》2007,27(12):1101-1105,I0012
目的探讨热应激(HS)和热性惊厥(FC)对脑内Fos免疫反应性和ZnT3 mRNA定位表达的影响,揭示FC发生的神经解剖学机制和对海马苔藓纤维发芽相关基因ZnT3表达的影响,为临床合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热水浴诱导21日龄大鼠FC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HS和FC大鼠Fos免疫反应性在不同脑区的定位表达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对海马ZnT3 mR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①Fos-IR阳性细胞的分布:正常对照组大鼠大脑皮层偶见零星淡染的圆形棕褐色细胞核,无定位分布特征;HS组Fos-IR阳性细胞分布具有明显群集分布特征,丘脑内呈典型核特异性分布,主要位于丘脑中线一带,即自侧脑室的背侧部沿中线延伸至第三脑室的背侧部,下丘脑室旁核(PVN)小细胞部明显表达,而下丘脑外侧区(LH)、下丘脑腹内侧核(VMH)、弓状核(Arc)和下丘脑视上核(SON)则无表达,大脑皮层见于杏仁周皮质(PIR)、内嗅皮质(Ent)、嗅周皮质(PRH)、顶皮质(PAR)、压部后皮质(RSG、RSA)、额皮质(Fr)等区域,PIR和Ent主要见于Ⅱ层。海马内偶见阳性细胞,杏仁核阴性。FC组海马明显表达,在丘脑和下丘脑则呈弥漫性分布,缺乏明显核团分布特征,PIR和Ent全层分布,Ⅱ、Ⅳ~Ⅵ层明显表达。②FC组海马区域可见明显ZnT3 mRNA表达,而HS组和对照组无明显表达。结论①Fos-IR阳性神经元图布(mapping):HS组特征性分布于PVN小细胞部和丘脑中线一带核团,在大脑皮层以PIR和EntⅡ层分布为主,海马表达极弱;FC组大鼠则以海马,杏仁核,大脑皮层Ⅱ、Ⅳ~Ⅵ层为主,丘脑和下丘脑呈均匀泛化分布,丘脑中线一带缺乏核团分布特征。这种神经解剖学的差异可能是造成HS和FC大鼠行为学迥异的基础。②FC组海马ZnT3 mRNA明显表达提示FC组海马区域存在异常增高的锌离子转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