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恙虫病8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宁  宋越红 《广西医学》1998,20(6):1151-1151
1989年1月至1996年10月,本院收治的恙虫病中有8例误诊。现就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例,女5例。年龄17~67岁。平均年龄36.9岁。发病时间6~10月份7例,3月份1例。1.2临床表现:畏寒发热8例,有焦痂或溃...  相似文献   
22.
俞宁 《时珍国医国药》2002,13(12):731-732
腱鞘炎是腕部和手部常见的疾患 ,多见于中老年人。其症状虽不重 ,但影响生活 ,临床各种成品膏药疗效不佳。 1988~ 2 0 0 0年 ,笔者采用本院自制制剂地松藤散膏治疗腱鞘炎 5 0 0余例 ,发现其治疗效果确切 ,疗程短 ,复发率少。现将资料完整的 2 5 6例总结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2 5 6例中桡骨茎突腱鞘炎 10 2例 ,指屈肌腱腱鞘炎 15 4例 ;男 115例 ,女 141例 ;年龄最大者 75岁 ,最小者 3 8岁 ,平均 5 5 .4岁 ;疼痛时间最短 2 d,最长 4个月 ;反复发作的 88例。2 治疗方法2 .1 药物的制备地松藤散由地肤子、甘松、藤黄分别研粉 ,按一定比例混合…  相似文献   
23.
重症肌无力患者眼轮匝肌单纤维肌电图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患者眼轮匝肌单纤维肌电网(SFEMG)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眼肌型27例,全身型13例)分别接受眼轮匝肌单纤维肌电图[以平均颤抖值>正常值上限、>10%单个肌纤维对颤抖增宽(>55μs)、伴或小伴阻滞作为异常颤抖判断标准]和面神经重复神经电刺激(RNS)检查(以复合肌肉动作电位衰减>15%作为异常动作电位判断标准),比较两种电生理学检查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SFEMG测值与重症肌无力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重症肌无力患者眼轮匝肌平均颤抖值为(76.42±24.59)μs,颤抖增宽电位对比例(69.01±26.66)%,阻滞电位对比例(46.62±27.4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FEMG阳性检出率为82.50%(33/40),高于RNS(35%,14/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FEMG检查敏感度分别为82.50%和77.50%,特异度均为100%;RNS检查敏感度分别为27.50%和22.00%,特异度均为0.结论 眼轮匝肌单纤维肌电图是诊断重症肌无力较为敏感的电生理学检查方法,应用于临床时尚需与其他肌肉单纤维肌电图检查、重复神经电刺激检查及乙酰胆碱受体抗体试验相结合.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根据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中的容量指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早期液体复苏,以及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该院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根据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复苏治疗的对照组,和依据血管外肺水指数(EVWL)和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指导液体复苏治疗的实验组,每组各40例,2组患者经液体复苏治疗后的疗效与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乳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尿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h与6h,2组患者EVLWI、GEDVI、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CVP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EVWL和GEDV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5.
俞宁 《内科》2010,5(5):511-513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致死率及致残率均居各类疾病之首。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150万,每年死于脑卒中患者约100万,幸存者中55%~75%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因此,如何促进病人各项功能的恢复是我们研究的重点问题。早期的康复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病人的各种功能和预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本文将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6.
俞宁 《广西医学》2009,31(5):656-657
目的探讨高压氧配合肢体按摩对创伤性颅脑损伤后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颅脑外伤的160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74例,治疗组在高压氧治疗的同时给予肢体按摩,对照组仅给予高压氧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个疗程后、8个疗程后进行Brunnstrom分级和Fugl-Meyer评分。结果治疗8个疗程后,治疗组的Brunnstrom分级和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配合肢体按摩对创伤性颅脑损伤后肢体功能恢复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7.
T细胞激活需要两种信号途径:一种是通过T细胞表面受体(TCR)-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肽复合物特异性抗原信号,第二种是通过抗原提呈细胞(APC)表面分子提供的共刺激信号.后者需要共刺激分子的参与,B7家族就是这一类分子,包括B7-H1、B7-H2、B7-H3、B7-DC和B7-H4.B7类分子主要与T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在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正向或负向调控作用[1].  相似文献   
28.
俞宁  黄秀荣  唐宇涛 《中外医疗》2010,29(36):15-16
目的探讨光纤引导技术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建立人工气道的有效方法,评价光纤引导技术在快速建立人工气道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12月在我院急诊科紧急建立人工气道的所有患者(共60例),并分为光导组(n=30),常规盲插组(n=30)比较2组患者建立人工气道的时间、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光导组及常规盲插组建立人工气道的时间有显著差异性(29.1±4.8)svs(41.8±9.9)s,P〈0.01,光导组减少相关并发症(6.7%vs20%,P〈0.05)方面显著优于常规组。2组插管成功率(90%vs83.3%,P〉0.05)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光纤引导技术应用于快速建立人工气道具有操作迅速,相关并发症少,成功率亦高的优点,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9.
口服与静脉滴注补钾治疗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是内科急症,严重低血钾易导致心律失常,呼吸肌麻痹,死亡率高。如何快速、安全地纠正低血钾,降低死亡率,是我们研究、治疗的方向。我院急诊科从1998年9月~2005年10月共收治62例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口服与静脉滴注补钾治疗对比研究。发现口服  相似文献   
30.
唐宇涛  俞宁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17):122-124,127
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是指用鼻罩或面罩不经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通气的方法。20世纪80年代初,NPPV开始应用于临床。目前NPPV已成为急性呼吸衰竭(ARF)第一线的治疗手段,被认为是90年代机械通气最重要的进展之一。该技术的优点是通过避免或减少有创性机械通气,从而减少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并发症(分泌物堵塞导管、反复肺部感染等),维护了上气道的防御功能,缩短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保留了患者说话、吐痰和吞咽功能,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供了建立或去除机械通气的最大灵活性。NPPV的禁忌症很少,包括①严重面部损伤及需要不断清除中央气道分泌物。②非CO2潴留引起的神志改变,伴有恶心、呕吐。③显著的低血压或高血压、活动性心肌缺血、持续的严重心律失常。④最近刚做的胃部手术(一周内)。⑤昏迷的、不合作的患者。⑥呼吸微弱、停止或很不稳定,难以触发无创通气。近年来,NPPV在急诊危重病的救治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将对NPPV在急救医学中的应用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