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82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时P300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2.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Val66Met功能基因多态性与抗抑郁剂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302例抑郁症患者给予抗抑郁剂治疗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2、4、6、8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严重程度和疗效。以治疗后HAMD总分≤7分为临床痊愈,将302例患者分为痊愈组160例和未痊愈组142例,抽取患者静脉血,采用Illumina GoldenGate定制芯片分析BDNFVal66Met基因多态性并进行基因分型。结果:痊愈组基因型分布A/A31例(19.4%)、A/G92例(57.5%)和G/G37例(23.1%),未痊愈组分别为28例(19.7%)、78例(54.9%)和36例(25.4%)(χ2=0.054,P=0.817);痊愈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A154例(48.1%)和G166例(51.9%),未痊愈组分别为134例(47.2%)和150例(52.8%)(χ2=0.247,P=0.884)。3种BDNFVal66Met基因型患者间在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病程、发病次数、有无精神疾病家族史、HAMD基线及减分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BDNFVal66Met基因多态性不是影响抗抑郁剂治疗近期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3.
抗精神病药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性功能与催乳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APS)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性功能影响及其与催乳素相关性。方法:入组以氯丙嗪、氯氮平和利培酮单一治疗至少6个月各60例、具有稳定配偶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以亚利桑那洲性经验量表(ASEX)进行总体性功能障碍(SD)评定,放免法检测血浆催乳素水平。结果:①氯丙嗪组ASEX总分以及5个分因子分均显著高于氯氮平组和利培酮组(P〈0.05或P〈0.001),氯丙嗪组SD发生率也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均〈0.05)。②利醅酮组血浆催乳素显著高于氯丙嗪组和氯氮平组(P均〈0.001),血浆催乳素水平与全体患者(P=0.007)和利培酮组患者(P=0.006)ASEX总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氯丙嗪较氯氮平和利培酮更易于发生SD,利培酮可能导致催乳素水平增高。  相似文献   
134.
目的探讨氯氮平治疗患者心律失常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500例服用氯氮平住院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心律、心脏传导改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结果氯氮平治疗后有61例(12.2%)患者出现有临床意义的心律失常(符合以下中的一项:①窦性心率≥140次/分或心率≥130次/分且T波异常;②出现频发早搏(≥3次/分)、严重心律改变;③出现心脏传导障碍),氯氮平导致有临床意义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有:血药浓度较高、服药剂量较大、用药早期以及联用多种(≥3种)精神药物。结论氯氮平易导致具临床意义的心律失常,不宜首选用药,临床中须严格监测。  相似文献   
135.
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Val66Met功能基因多态性和环境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对抗抑郁剂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按照美国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入组340例抑郁症患者,其中280例完成12周抗抑郁剂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评定抑郁严重程度和治疗疗效,采用儿童期创伤问卷(CTQ-SF)及生活事件量表(LES)分别评定早期负性生活事件及发病前应激事件刺激量,采用Illumina GoldenGate定制芯片分析患者BDNFVal66Met基因多态性并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抑郁症未痊愈组患者中男性比例显著高于痊愈组(P=0.008).痊愈组BDNF Val66Met基因型分布(AA:AG:GG=28:79:40),等位基因分布(A:G=135:159)与未痊愈组中基因型分布(AA:AG:GG=29:81:23)和等位基因分布(A:G=139:127),经性别校正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患者分为首发患者和复发患者,均未发现BDNF Val66Me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儿童期创伤问卷及生活事件量表分值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和LES社交问题分值进入回归方程,是影响抑郁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性别、HDRS基线分值及精神疾病家族史进入回归方程,是抗抑郁剂近期疗效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BDNF Val66Met基因型及各量表赋值交互作用对抗抑郁剂疗效影响并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伴有精神疾病家族史、抑郁症状严重、年龄较大的男性抑郁症患者近期疗效差,但BDNF Val66Met功能基因多态性、早期负性生活事件及其相互作用不是抗抑郁剂疗效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6.
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迟发性运动障碍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住院8年以上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住院8年以上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93例使用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评定患者有无TD及其严重程度。结果:TD总的发生率为24.9%。TD组的当前服药剂量高,服用高效价药多,联用苯海索多。结论:服药剂量的高低及高效价药和苯海索的使用可能会影响到T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7.
抑郁症的神经内分泌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抑郁症的血浆β-内啡肽及其他神经内分泌改变。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抑郁症患者的血浆β-内啡肽及其他神经内分泌进行测定,并与正常人对照。结果:患者组的β-内啡肽(β-EP),生长抑素(SS),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明显高于对照组,女性白细胞介素-6(IL-6)高于对照组,生长激素(GH)低于对照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催乳素(PRL),神经肽Y(NPY),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两组无差异。结论:抑郁症存在血浆β-内啡肽及其他神经内分泌异常。  相似文献   
13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文拉法辛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海马区磷酸化转录因子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慢性不可预见应激(CUS)方法建立大鼠抑郁模型,按处理措施不同实验大鼠共分8组各10只,即正常对照组(NC)、抑郁模型组注射生理盐水0 d组(MD0)、14d组(MD1)及28 d组(MD2)、小剂量(5 mg/kg)抗抑郁剂文拉法辛治疗14 d组(LV1)及28 d组(LV2)、大剂量(10mg/kg)文拉法辛治疗14 d组(HV1)及28 d组(HV2)。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海马区pCREB和BDNF表达的情况。结果抑郁模型组(MD0、MD1、MD2)大鼠海马区pCREB和BDNF阳性细胞数目和积分光密度(IOD)均显著低于NC组(P均<0.05),5 mg/kg文拉法辛明显增加大鼠海马区pCREB和BDNF的表达(P<0.05),但10 mg/kg文拉法辛对海马区pCREB和BDNF表达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文拉法辛在5 mg/kg剂量时调节海马区的神经可塑性,pCREB和BDNF可能在抑郁症发生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9.
目的:比较双相情感障碍混合发作与躁狂发作及抑郁发作患者之间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8例双相情感障碍混合发作患者(混合组)、54例躁狂发作患者(躁狂组)、47例抑郁发作患者(抑郁组)及38名正常人(对照组)血清白介素-1(IL-1β)、白介素-2(IL-2)及白介素-6(IL-6)的浓度;混合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进行Hamilton抑郁量表(HAMD-24)和Young躁狂量表(YMRS)评定。结果:混合组IL-1β浓度显著高于躁狂组及抑郁组(P〈0.01),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组IL-2浓度与躁狂组、抑郁组及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组IL-6浓度显著高于躁狂组、抑郁组及对照组(P〈0.001)。混合组IL-6浓度治疗8周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3.372,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23,P〉0.05)。混合组治疗前后IL-6浓度差值与HAMD-24、YMRS减分率之间均无显著相关(r分别=-0.211、-0.100,P均〉0.05)。结论:双相情感障碍混合发作可能存在IL-6诱导的免疫功能异常,有不同于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及抑郁发作的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140.
背景:近期的研究表明细胞因子不但是免疫调节因子,而且具有广泛的中枢调节作用,对神经递质的合成和代谢产生影响。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有着多种假说,但目前研究结果尚不一致。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抗抑郁剂治疗前后的细胞免疫及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产物的改变。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对象和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法,对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医院就诊的40例抑郁症患者在治疗前和抗抑郁药治疗4周后的血浆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和IL-6以及单胺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ydroxyrindoleacetic acid.5-HIAA)、3-甲基-4-羟-苯乙二醇(3-methoxyr-4-hydroxyphenylglycol,MHPG)和高香草酸的水平进行测定,并以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与对照组血浆IL-2.IL-6.5-HIAA,MHPG和高香草酸水平的比较;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浆IL-2,IL-6与5-HIAA,MHPG,高香草酸的相关性。结果:抑郁症组治疗前血浆IL-2,IL-6水平[(4ll&;#177;0.53),(41.08&;#177;4.85)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24&;#177;0.53).(35.81&;#177;4.32)μg/L](P&;lt;0.01),经过4周抗抑郁剂治疗后,随着病情显著好转IL-2.IL-6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lt;0.01);抑郁症组治疗前血浆5-HIAA,MHPG,高香草酸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lt;0.05).治疗后5-HIAA,MHPG明显高于治疗前(P&;lt;0.05);治疗前后血浆5-HIAA的差值与治疗前后IL-2,IL-6的差值均呈显著的负相关(r=-0.42,-0.36,P&;lt;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可能伴有免疫激活和炎症反应;抑郁症患者存在中枢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功能低下;IL-2,IL-6可影响中枢的5-羟色胺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