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3篇
神经病学   1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鹿茸对实验型骨折愈合过程中TGF-β1的表达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应用鹿茸后骨折愈合过程中,TGF-β1的表达变化,以进一步探讨其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方法:将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A、伤科接骨片组B、鹿茸低剂量组C、鹿茸高剂量组D,按标准模型方法造模,不作任何固定,分笼饲养,术后第二天灌药,于术后7、14、21天分别将每组处死5只大鼠,取出骨标本,制成切片。测量骨痂厚度,利用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测定TGF-β1表达强度。结果: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骨痂厚度及骨痂组织中TGF一/31的含量存在着差异,实验组和伤科接骨片组的染色峰值出现在第二周,对照组出现在第三周。结论:高剂量鹿茸能够增加和加快TGF-β1在骨痂组织中表达,并能提高大鼠骨折端骨痂厚度,提高骨折愈合质量,可能为鹿茸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应用鹿茸对骨折愈合过程中TGF-β1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方法:将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A、伤科接骨片组B、鹿茸低剂量组C、鹿茸高剂量组D.按标准模型方法造模,不作任何固定,分笼饲养,术后第2d灌药,于术后7、14、21d分别将每组处死5只大鼠,取出骨标本,制成切片.测量骨痂厚度,利用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测定TGF-β1表达强度.结果: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骨痂厚度及骨痂组织中TGF-β1的含量存在着差异,实验组和伤科接骨片组的染色峰值出现在第2周,对照组出现在第3周.结论:高剂量鹿茸能够增加和加快TGF-β1在骨痂组织中表达,并能提高大鼠骨折端骨痂厚度,提高骨折愈合质量,可能为鹿茸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3.
本研究观察了一种植物油乳──鸦胆子油乳对胃溃疡(gastriculcer,GU)的临床疗效。首先,采用开放对照的方法在较短时间内明确鸦胆子油乳的临床疗效,然后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进一步肯定其临近疗效。开放临床观察示,鸦胆子油乳治疗GUS周有效率为97%,愈合率为80%,优于西咪替丁(国产)(P<0.01);随机双盲对照观察示,鸦胆子油乳治疗GU,8周有效率为91%,愈合率为75%,优于对照剂──10%石蜡油乳(P<0.01)。故鸦胆子油乳对GU的疗效是肯定的,且未发现不良反应,这可能是植物油乳治疗GU的特点之一,植物油乳可能是一类有前途的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但需在下一步其他植物油乳治疗GU的临床观察中验证。  相似文献   
64.
侯晓峰 《吉林医学》2001,22(4):255-256
通化市人民医院是一所已有 5 2年历史的“老字号”综合性医院。在当今医疗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新形势下 ,是怨天尤人、“等、靠、要” ?还是迎难而上、开辟新路 ?我们选择了后者。1 更新观念 ,营造良好氛围1 1 增强服务观念 :医院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人民群众得到优质廉价的医疗服务 ,同时促进医院事业的发展。在工作中 ,我们牢牢把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把患者需要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在患者满意上下功夫 ,我们推出十项便民措施 ,实行八项社会承诺 ,使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观念得到准确的定位。1 2 增强人才观念 :事…  相似文献   
65.
颅骨是嗜酸性肉芽肿的好发部位,常呈缓慢起病,颅骨嗜酸性肉芽肿多为年龄较小的患者[1],其中发生在额骨的病变居首位,而且该部位病变常常不同程度累及眉弓、眶上壁、眶内侧壁、额窦后壁及鼻根部,对患者的美观及心理均造成严重影响,手术切除为首选方法,同时针对病灶切除后的颅骨缺损进行个性化修补,是决定术后美观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66.
患者,男性,70岁。1996年2月感觉乏力、气短、盗汗,时有低热,不咳嗽,后渐出现胸骨疼痛,活动后加重。1996年于我院就诊,经胸正位片及胸部CT,诊为肺结核,后一直口服雷米封、利福平等。近一月来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加重、腰背部及双下肢疼痛,影响行走,...  相似文献   
67.
溶栓和早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冠脉血流和临床预后的改善作用较明确。而对于溶栓失败后补救PTCA的价值目前尚有争议。该文分析了荷兰Maasstrich大学医院1987~1997年中759例AMI的血管造影和临床转归,旨在比较早期PTCA和补救PTCA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对有典型症状和ECG特征的AMI者进行溶栓和PTCA。 治疗前常规静注硝酸甘油和5000U肝  相似文献   
68.
背景:脊髓损伤后导致损伤平面以下的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其修复一直是神经科学研究领域的一大难题。 目的:对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可能机制及在实验研究、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其对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以往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状况,分析嗅鞘细胞移植后的存活数量和时间与损伤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恢复关系,明确限定临床研究入选病例及排除病例的标准,明确移植细胞的来源、类型及植入方法,建立客观有效的评估标准。 结果与结论: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动物实验已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脊髓功能评分及感觉与运动功能均较移植前明显提高(P < 0.001),动物实验中成功的经验为临床试验和应用提供了依据,部分临床试验最长患者随访5年,但因临床研究病例数较少,随访期短,到目前还不能判断其大宗病例的最终恢复程度,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但这一研究结果的重要意义有助于找到合理的策略,使嗅鞘细胞发挥最大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69.
目的:分析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引流与多次腰椎穿刺术引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8月进行治疗的64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SA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采用多次腰椎穿刺术引流治疗的32例患者纳入多次穿刺组,将采用持续腰大池引流术治疗的32例患者纳入持续引流组,对比两组各时间段血性脑脊液红细胞计数、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加拿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CNS)评分、术后1个月并发症(脑积水、脑梗死、癫痫)发生情况.结果:持续引流组血性脑脊液红细胞计数、ET-1水平均低于多次穿刺组,NO浓度高于多次穿刺组(P<0.05);持续引流组CNS评分低于多次穿刺组(P<0.05);持续引流组术后1个月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13%低于多次穿刺组的18.75%(P<0.05).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可有效廓清重型颅脑损伤合并SAH患者的血性脑脊液,改善患者脑血流灌注及神经功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脑池造瘘术联合控制性引流在重型颅脑损伤时对颅内压的影响.方法:7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就诊时间为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根据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A组和B组,A组为采用脑池造瘘术治疗的38例患者,B组为采用脑池造瘘术联合控制性引流治疗的38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颅内压变化.结果:于术后1d、2d、3d、5d时B组患者的GCS评分均高于A组(P<0.05);术后2 h、12 h、24 h、72 h时B组患者的颅内压均低于A组(P<0.05).结论:脑池造瘘术联合控制性引流在重型颅脑损伤中具有较好应用效果,有助于降低患者的颅内压、改善昏迷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