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探讨间歇充气加压时间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发生率及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于本院ICU就诊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ntermittent pneuma...  相似文献   
52.
目的 分析47例子宫切除患者的高危因素,为降低产科子宫切除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1年6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产科行子宫切除术的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近5年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产科子宫切除比例为1.22‰。产后出血依然是子宫切除第一位危险因素(41例),其次为妊娠合并妇科恶性肿瘤(3例)、产褥感染致子宫坏死(2例)、中期妊娠引产后胎盘植入(1例)。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凶险性前置胎盘并植入,占比90.24%(37/41);其次是高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占比4.88%(2/41);再次为产后宫缩乏力延误治疗,占比2.44%(1/41),及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合并DIC,占比2.44%(1/41)。37例凶险性前置胎盘并植入患者中,19例(51.35%)行子宫次全切术,18例(48.65%)行子宫全切术,子宫次全切患者的平均出血量及输血量少于子宫全切患者,P<0.05;37例凶险性前置胎盘并植入患者中,采取血管介入手术(包括腹主动脉球囊阻断以及髂血管阻断术)的患者占54.05%(20/37),未采用血管介入手术的患者占45.95%(17/...  相似文献   
53.
医院病区电话机作为医疗机构的辅助用品,在医疗活动中作用日趋重要,而由于电话机的公用性,其话机污染引起的医务人员与病人交叉感染,也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为进一步了解医院病区电话机的实际污染情况,我们对某医院部分病区内的电话机进行了细菌学监测,并探讨了有效的消毒方法。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内容与方法随机采集某医院病区的55部电话机的话筒和键盘按键作为标本,分别进行细菌学调查。(1)采样方法:用无菌生理盐水棉签分别对电话机的话筒和键盘按键表面横竖往返均匀涂抹10次采样,将棉签按无菌操作方式放入试管内备检;然后以500 mg·…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究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高龄患者使用甲氧明预防低血压的效果。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129例高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麻醉诱导前15 min给予微量氯化钠注射液持续泵注30 min,甲氧明组65例麻醉诱导前15 min前予盐酸甲氧明注射液微量持续泵注,比较两组甲氧明补救注射率、低血压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心脏做功、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水平及安全性。结果甲氧明组甲氧明补救注射率和低血压发生情況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T0~T3的收缩压(SBP)水平、T0~T1时心率(HR)、动脉压(MAP)水平和T0~T1、T3时的D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2~T3时甲氧明组HR水平低于对照组,MAP高于对照组,T2时的DBP也较对照组高(P<0.05),甲氧明组SVI和LVSW在术毕和麻醉诱导完成后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高龄患者麻醉诱导前予甲氧明微量泵注可有效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调节心脏做功,有效减少患者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观察垂体相关临床及MRI影像组学特征联合列线图鉴别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与单纯乳房早发育(PT)的价值。方法 纳入67例ICPP及51例PT共118例患儿,按照7 ∶ 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83)和验证集(n=35),记录其垂体相关临床资料,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并建立临床模型。采集垂体MRI,基于矢状位T1WI提取垂体影像组学特征,以最大相关最小冗余、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最佳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模型。联合应用临床、MRI及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列线图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模型鉴别诊断效能;以决策曲线分析(DCA)观察临床获益度。结果 训练集ICPP与PT患儿年龄、骨龄、体质量、黄体生成素(LH)基础值、卵泡刺激素基础值及垂体高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骨龄及LH基础值是鉴别ICPP与PT的独立因素(OR=1.807、1.422,P均<0.05),以之建立的临床模型鉴别训练集、验证集ICPP与PT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9和0.812。共提取垂体1 781个影像组学特征,于其中筛选出1个形态特征、1个一阶特征及1个灰度区域大小矩阵特征建立影像组学模型,其鉴别训练集和验证集ICPP与PT的AUC分别为0.956和0.947。基于最终得出的2个临床及3个垂体MRI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鉴别训练集、验证集ICPP与PT的AUC分别为0.981、0.977,均优于临床模型(P均<0.05),而与影像组学模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一定危险阈值范围内,列线图模型净收益最大。结论 基于垂体相关临床及MRI影像组学特征建立的联合列线图模型用于鉴别ICPP与PT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