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心率是一项最常用的生命体征 ,有关心率在心血管病方面的预测意义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心率与心血管疾病危险性密切相关 ,减慢心率应成为心血管病防治的另一靶点。心率就相当于心脏的“语言” ,心率的快慢受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 ,具有一定的昼夜节律性。心率减慢与迷走神经张力升高以及器质性心脏病导致的窦房结和房室结损害密切相关 ;心率增快主要与交感神经张力升高密切相关 ,是交感神经系统激活的表现 ,持续的快速心室率可以导致心肌病的发生 ,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心率增快常常是预后不良的警示。近来的研究显示过快的心率…  相似文献   
32.
脑血管疾病病人脑脊液中NO和GSH-Px及锌离子的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锌离子在不同脑血管疾病病人脑脊液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分别检测不同程度及不同渗透压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脑脊液(CSF)中NO、GSH-Px和锌离子的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在各种脑血管疾病病人中的重症组NO均明显高于轻症组(P〈0.05),而轻症组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GSH-Px、锌离子明显低于轻症组,而轻症组又明显低于对照组.CSF中NO和GSH-Px呈负相关(r=-0.57,P〈0.05),锌离子与GSH-Px呈正相关(r=0.68,P〈0.05).CSF渗透压高组的NO含量显著高于渗透压低组(P〈0.05),而CSF渗透压高组的GSH-Px含量显著低于渗透压低组.结论检测CSF中 NO、GSH-Px及锌离子含量可推断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被自由基损伤的程度和清除自由基的水平.  相似文献   
33.
梁次楠  余炳坚 《癌症》1993,12(6):546-547
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是肿瘤内科治疗值得探讨的问题,1973年,Lee’s采用胸腔切开插管引流胸水干净后注入四环素治疗,因要开胸及四环素刺激胸膜引起疼痛,故此法曾被弃置。随后不少学者,采用胸腔内注入抗癌药物,疗效也不理想。有人曾用短小棒状杆菌注入胸腔有效率为66—67%。我们将Lee’s插管引流改为胸腔缓慢抽液,尽量抽干胸积液后注入四环素,並对原发癌用全身化疗,取得95%有效率。现将我科自198411月至1987年12月,资料齐全的2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川芎嗪、胞二磷胆碱、抗血小板药物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0.9%NaCl溶液100~250 ml+注射用尤瑞克林0.15 PNAU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7~10d.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监测血压、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详细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由(7.5±2.3)分降至(2.8±2.0)分,临床有效率为78.0%(39/50);对照组NIHSS评分由(7.4±2.1)分降至(5.2±2.6)分,临床有效率为42.0%(21/50),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及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4例出现呕吐、面色潮红或心悸等不良反应,其中1例出现低血压;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35.
脑囊虫病的临床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囊虫病的诊断问题,提高诊断水平,以免误诊、漏诊。方法 回顾分析25例脑囊虫病的临床资料,总结脑囊虫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经验。结果 脑囊虫病的临床症状,尤其早期症状极不典型,免疫学检查可以协助诊断,头颅CT、MR可诊断脑囊虫病,但CT不如MR。结论 提高对本病认识是防止漏诊的关键,辅助检查是诊断脑囊虫病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6.
目的 观察复方红衣补血口服液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方法 选择缺铁性贫血患儿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服复方红衣补血口服液,3次/d,每次2~3ml;对照组服硫酸亚铁片,5mg/kg·d,2次/d,两餐之间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组贫血症状改善及血红蛋白、血清铁、血清铁蛋白回升均比对照组快(P<0.05)。结论 复方红衣补血口服液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疗效理想,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成人贫血并发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8例成人贫血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贫血特点、脑卒中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和脑MRI特点。结果 成人贫血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占同期所有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205例)的比例为8.78%。其中男11例,女7例,平均年龄(60.56±12.50)岁(35~87岁),平均血红蛋白浓度(74.06±14.95)g/L(52~102 g/L); 轻度贫血3例(16.66%),中度贫血12例(66.67%),重度贫血3例(16.66%); 平均血小板计数(311.33±101.48)×109/L(136~455×109/L);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14例(77.78%)(9例确诊为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患者平均血小板计数(375±73.78)×109/L(251~455×109/L)。无脑卒中危险因素者6例(33.33%),脑卒中危险因素1~2项者7例(38.89%),3项以上危险因素者5例(27.78%); 5例有意识障碍(27.78%); 12例病灶累及前循环(66.67%),14例累及分水岭区(77.78%),10例累及放射冠及半卵圆中心(55.56%); 13例为多发性脑梗死(72.22%),15例为小梗死(83.33%)。18例患者均行扩容治疗,4例输注红细胞; 临床治愈及好转者12例(66.67%)。结论 成人贫血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多为中度贫血,缺铁性贫血占多数,多伴有继发性血小板增多; 患者多缺乏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病变多位于脑前循环分布区,分水岭区多见,病灶以多发性小梗死灶为主,且多累及放射冠及半卵圆中心。治疗应以扩容及纠正贫血为主。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后Hunt-Hess分级IV、V级患者急诊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时机、效果及脑血管痉挛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后Hunt.Hess分级IV、V级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中Hunt.Hess分级IV级16例,Hunt-Hess分级V级5例,21例患者均急诊行血管内栓塞术,术后均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3周内清醒12例,不同程度残留神经功能障碍。3个月内清醒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5例。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后Hunt-Hess分级IV、V级患者早期急诊血管内介入手术治疗创伤小、术后能预防脑血管痉挛、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9.
注射用尤瑞克林随机对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川芎嗪、胞二磷胆碱、抗血小板药物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0.9%NaCl溶液100~250 ml+注射用尤瑞克林0.15 PNAU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7~10d.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监测血压、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详细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由(7.5±2.3)分降至(2.8±2.0)分,临床有效率为78.0%(39/50);对照组NIHSS评分由(7.4±2.1)分降至(5.2±2.6)分,临床有效率为42.0%(21/50),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及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4例出现呕吐、面色潮红或心悸等不良反应,其中1例出现低血压;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非大脑中动脉(MCA)狭窄的单发豆纹动脉梗塞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以及轻型卒中的患者160例,其中非MCA狭窄的单发豆纹动脉梗塞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患者49例为观察组,未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患者111例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与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非MCA狭窄的单发豆纹动脉梗塞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对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型半胱氨酸(HCY)、入院时高体温和房颤为非MCA狭窄的单发豆纹动脉梗塞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基于以上6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非MCA狭窄的单发豆纹动脉梗塞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风险的列线图模型,结果显示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由此说明该研究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很好的预测能力,验证的结果显示C-index指数为0.82(95%CI:0.857~0.783),说明该研究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