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5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目的调查我国精神卫生服务和需求的基线,重点为机构和人员.方法采用多渠道资料汇总分析、专家调研及选择性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结果7位专家书写了专题报告,5省市36所机构的179名专业人员完成了调研.结论本课题基本达到项目设计的要求,更详细的信息则需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2.
报告364例 CCMD—2神经症诊断标准的现场测试结果,其敏感性为83.7%,特异性94.9%,评定员间一致性99%,与临床诊断的一致性95%,表明该标准的信度、效度良好。分型和诊断标准亦适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3.
目的:探索社区老年人群认知功能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简易智能状态检查最表(MMSE)项目分对痴呆的预测价值。方法:对上海市静安区非痴呆老年人群进行中文版MMSE调查,并于10年后随访,按是否发展为痴呆,分为非痴呆组和痴呆组,结果:(1)两次查访资料完整者1192例,10年后随访发现124例痴呆患者(10.4%);(2)痴呆组多数基线项目分显著性高于非痴呆组:(3)对痴呆的预测中,时间定向,连续减7计算,阅读理解项目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量表的项目分析是MMSE的重要信息之一。  相似文献   
174.
帕罗西汀治疗社交焦虑症的多中心开放性临床验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验证帕罗西汀治疗社交焦虑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用可变剂量帕罗西汀治疗社交焦虑症患者96例,剂量范围为10-50mg/d,疗程共8周,以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S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疗效,以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副反应量表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结果:96例中94例完成8周疗程,脱落2例(纳入统计),治疗结束时,显效率为85%(82/96),临床痊愈56例(58%),显著好转民26例(27%),好转7例(7%),无效7例(7%),帕罗西汀不良反应轻微,较多见的为食欲下降,恶心,口干,头晕,乏力等。结论:帕罗西汀治疗社交焦虑症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75.
LASIK术后角膜前表面屈光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元力  何燕玲  黎晓新 《眼科研究》2005,23(6):644-646
目的探讨LASIK术后角膜地形图测量角膜前表面屈光力的准确性,并分析测量结果与患者屈光度改变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117例(233眼)的临床资料,测量术后S imK和E ffRP值,分析其与患者屈光度改变量的关系并加以校正。结果S imK术后平均值(38.51±1.84)D大于K理论的平均值(38.29±2.34)D,两组数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 ffRP术后平均值为(38.24±2.27)D,与K理论值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屈光度改变量的增大,S imK术后和E ffRP术后的实际测量值均有逐渐过高估计角膜屈光力的趋势。经过屈光度改变量校正的S imK校正值具有较好的准确性。结论角膜地形图中的S imK和E ffRP值在屈光手术后的角膜屈光力测定上均存在一定的不足,通过屈光度改变量校正后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6.
目的研究大风子Hydnocarpus anthelminthica Pierre.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大风子6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anthelminthicol A(1)、腺苷(2)、牡荆素(3)、8-羟基喹啉(4)、柴胡色原酮酸(5)、邻羟基苯甲酸(6)、阿魏酸(7)、胡萝卜苷(8)、对羟基苯甲酸(9)。结论化合物2~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7.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2006年4月至2007年2月46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诱导痰和空腹静脉血,测定诱导痰上清液和血清中的CRP浓度。结果COPD组痰、血清CRP均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0.01),COPD组痰和血清CRP水平与感染程度呈正相关。结论CRP作为反映细菌性感染的敏感指标,对COPD急性加重期的早期发现,反映抗生素疗效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8.
目的:调查分析社区老人同一组神经心理测验5年随访结果。方法:应用Fuld物品记忆测验(FOM)、言语流畅性测验(RVR)、积木测验(BD)和数字广度测验(DS)评定121名社区老人5年前后的认知功能变化。结果:NPT变化幅度是:正常老人组:BD>RVR>DS=REC13。痴呆老人组:BD>RVR=REC13>DS。正常衰老与病理衰老在物品短时记忆与语义长时记忆的减退速率上有显著的差异。结论:正常衰老与病理衰老具有不同的神经心理学变化特点,这些特点有助于痴呆的诊断与预测。  相似文献   
179.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门诊患者躯体症状和躯体疾病诊断特点,及其与抑郁和焦虑障碍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现况调查设计。有8 487例接受患者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筛查且详细记录门诊过程,2 456例HADS≥8分的患者接受国际神经精神科简式访谈问卷(MINI5.0.0)的精神科诊断评估,6 771例纳入分组比较。结果抑郁和(或)焦虑障碍患者的患病风险随躯体症状增多而升高〔OR抑郁障碍=1.51~2.11,OR焦虑障碍=1.75~1.87,OR抑郁和(或)焦虑障碍=1.57~2.03,P<0.001〕;抑郁组、焦虑组及抑郁和(或)焦虑组患者主诉疲倦〔OR抑郁障碍=1.98,OR焦虑障碍=1.67,OR抑郁和(或)焦虑障碍=1.88〕、虚弱无力〔OR抑郁障碍=2.18,OR焦虑障碍=2.14,OR抑郁和(或)焦虑障碍=1.95〕、失眠〔OR抑郁障碍=2.85,OR焦虑障碍=2.88,OR抑郁和(或)焦虑障碍=2.95〕、思维迟钝(OR抑郁障碍=2.36)、食欲不振〔OR抑郁和(或)焦虑障碍=1.40〕、情绪不稳〔OR抑郁障碍=3.42,OR焦虑障碍=3.33,OR抑郁和(或)焦虑障碍=2.10〕和焦虑〔OR抑郁障碍=5.10,OR焦虑障碍=5.30,OR抑郁和(或)焦虑障碍=5.49〕的比例高于诊断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疲倦、虚弱无力、失眠、情绪不稳和焦虑等任一躯体/情绪症状或症状叠加患者的抑郁、焦虑的患病风险高于无此主诉的患者〔OR抑郁障碍=2.22~5.67,OR焦虑障碍=2.02~4.35,OR抑郁和(或)焦虑障碍=2.13~4.15〕;抑郁、焦虑组患者被诊断为心血管神经官能症〔OR抑郁障碍=3.81,OR焦虑障碍=2.97,OR抑郁和(或)焦虑障碍=2.82〕、胃食管反流病〔OR抑郁障碍=1.44,OR焦虑障碍=1.51,OR抑郁和(或)焦虑障碍=1.46〕、末梢神经痛〔OR抑郁障碍=1.71,OR焦虑障碍=1.99,OR抑郁和(或)焦虑障碍=1.73〕、胃炎〔OR抑郁障碍=1.48,OR抑郁和(或)焦虑障碍=1.33〕、盆腔炎〔OR抑郁障碍=2.17,OR抑郁和(或)焦虑障碍=1.82〕、心血管待查〔OR焦虑障碍=1.82,P=0.003〕等躯体诊断的比例高于诊断阴性患者,高血压〔OR抑郁障碍=0.72,OR焦虑障碍=0.58,OR抑郁和(或)焦虑障碍=0.65〕、外阴阴道炎〔OR抑郁障碍=0.59,OR焦虑障碍=0.63,OR抑郁和(或)焦虑障碍=0.64〕和冠心病(OR焦虑障碍=0.48)的比例低于诊断阴性患者,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抑郁、焦虑障碍的综合医院门诊患者存在较多的主诉,且主诉的症状类型呈现一定特点,症状数多且疲倦、虚弱无力、失眠、情绪不稳和焦虑等多种症状叠加时提示抑郁或焦虑障碍的可能,可作为各科医生识别抑郁或焦虑障碍的警示,并在门诊诊断时注意排除。  相似文献   
180.
目的探索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对空腹血糖受损(IFG)人群的影响。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随机抽取南宁市、柳州市4个社区IFG患者300例,采用抓阄法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A组)、单纯运动治疗组(B1组)、饮食控制加运动组(B2组)、饮食控制加标准量化运动方案组(B3组)。监测各组干预前及干预1年、2年后FBG、2hPG、HbA1c、TC、TG、HDL、LDL、体重、腰臀比,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干预前后抑郁情况。结果干预1年、2年后相对于A组、B1组、B2组,B3组IFG患者TC、TG、HDL、LDL、体重、腰臀比、HbA1c、FBG、2hPG指标改善效果更明显(P〈0.05);(2)B3组IFG转归率高于另外3组(P〈0.05);B3组抑郁检出率均低于其他3组,SDS得分均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加强饮食控制+运动处方的生活干预方式可有效改善IFG患者的血糖、血脂,提高空腹血糖转归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