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6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50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背景:以往研究多采用质粒载体,由于其转染效率不高,且转染时需借助脂质体转染剂进行转染,转染具有细胞毒性,操作复杂等难以应用于临床。 目的:构建携带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转染成骨方向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鉴定bFGF基因表达。 方法:实验组:设计人bFGF基因引物,用Trizol法提取胎盘组织RNA,用RT-PCR的方法扩增出bFGF基因,连接至pLenti6/V5-D-TOPO® 表达质粒,经Xho-Ⅰ、BamH-Ⅰ双酶切和DNA测序证实质粒正确构建。在脂质体转染剂Lipofectamine 2000的介导下,将bFGF-pLenti6/V5-D-TOPO表达质粒同包装质粒pLP1、pLP2、 包膜质粒pLP/VSVG 共转染293FT细胞株,收集bFGF-慢病毒上清转染诱导后第2代的兔BMSCs。对照组:设计GFP基因引物,以GFP- PMSLV-Plazmid为模板,PCR的方法扩增出GFP基因,连接至pLenti6/V5-D-TOPO® 表达质粒,构建GFP-慢病毒载体,并转染BMSCs。RT-PCR和Wetern-blot方法检测bFGF、GFP基因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转染48 h后,对照组BMSCs可见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实验组BMSCs在转染15 d后,RT-PCR方法扩增出bFGF基因,Western-blot检测出目的蛋白表达。提示成功构建携带人bFGF和GFP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建立转染兔BMSCs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研究全冠修复隐裂牙或冠已折裂的牙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4例患者的隐裂牙22颗,冠已折裂的牙齿78颗,完成牙体根管治疗,桩核制作,并行金属全冠成烤瓷全冠修复。结果:经过2年追踪复查,临床效果良好。100颗经全冠修复的患牙临床检查无异常表征,X线片显示牙周及根尖组织均正常,患者咀嚼功能提高。结论:该方法最大限度地保存了患牙,恢复了正常He关系及邻接关系。保持了口腔牙列完整性,具有美观、舒适、方便、咀嚼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复发性口疮、疱疹性口唇炎及口腔粘膜创伤性感染等疾患病因虽各不相同,但其病损的特点均有炎性改变。本文用“宁康”口内胶(Nincort)(主要成份:TriamcinoloneAcetonide)局部治疗上述疾病取得较好的疗效。1 材料与方法1.1一般情况 选择1999年9月~12月我科门诊就诊的发病在1~2d内的口腔粘膜患者30例(其中口腔粘膜病损为35处)。男性1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35.5岁。入选者3个月内未曾服用激素或免疫类药物,发病期间未曾用过其它治疗性药物、药膜,全身无系统性疾病1.2治疗药物 选用台湾杏辉药厂生产的“宁康”口内胶,本实验样品均由香港安…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介绍新疆奎屯地区常见口腔粘膜疾病患病情况,其罹患率与上海地区同类调查相比,除白斑外其他病种罹患率均偏高,可能与生活水平偏低或某些全身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17.
食物嵌塞给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不便,对牙体及牙周组织的危害性较大可引起局部牙龈肿疼、萎缩、牙槽骨吸收、邻面龋、根面龋和口腔异味等,是导致局部牙周炎症和破坏的常见原因之一,两者可互为因果恶性循环,食物嵌塞除了发生于天然牙之间,还多见于修复体与天然邻牙之间。据统计,食物嵌塞占固定义齿修复失败病例的17.5%,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背景:由于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牙周病、创伤、肿瘤等因素,很多患者面临着种植区颌骨颊舌向宽度不足这一问题,目前学者们对种植体周适宜的颊舌向骨宽度尚无一致的结论。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法探寻下颌骨种植体一骨界面应力分布情况,以评定出适宜种植所需下颌骨颊舌向骨宽度。方法: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分别对Ⅰ类、组织构建:口腔组织构建;牙种植体;颌骨宽度;应力分布;三维有限元分析;Ⅰ类下颌骨;Ⅲ类下颌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类骨质类型所含种植体的下颌骨模型(种植体颈部区域颊舌向骨宽度1,1.5,2,2.5,3,3.5mm)施加200N垂直和斜向60。两种方向的集中载荷,并对种植体骨界面进行应力分析。结果与结论:种植体两侧各有2mm以上的骨量即可使种植体骨界面的应力达到较为理想的状态。斜向载荷状况下产生的应力远大于垂直向载荷下产生的应力。结果表明种植体周颊舌向拥有适当的骨量对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有显著影响,临床种植方案设计时应尽量避免或减小斜向载荷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背景:实验证实不同去除免疫原性方法对去抗原异种骨材料微观空间结构有着不同的影响。目的:比较不同方法处理条件下去抗原异种松质骨的微观空间结构。
  方法:取成年绵羊新鲜椎骨松质部分制备成特定形状的圆柱体,其长轴与所取松质骨骨小梁排列方向一致,行振动冲洗、不同频率超声冲洗后随机分为3组:物理煅烧组采用甲醇/氯仿、过氧化氢等化学制剂序列脱脂脱细胞脱蛋白后,与焦磷酸钠溶液水浴并直接在煅烧炉内1000℃煅烧3 h;化学处理组采用甲醇/氯仿、过氧化氢等化学制剂序列脱脂脱细胞脱蛋白;对照组直接置于室温自然晾干。通过孔隙率测定、扫描电镜观察、X射线衍射分析、X射线原子能谱元素分析比较各组样品的微观空间结构。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物理煅烧组、化学处理组均不同程度保持了原骨组织的天然网状孔隙结构,大孔孔径为50-600μm,微孔孔径为2μm左右,孔隙率55%-70%;物理煅烧组的主要成分为羟基磷灰石和一定量的β-磷酸三钙,化学处理组与对照组的主要成分为羟基磷灰石;经化学或物理煅烧处理的松质骨立体空间结构并无很大破坏,保留了孔径不等、交通性良好、表面开放的孔隙和高度的孔隙间连接;并且经物理煅烧步骤可更彻底地去除异种松质骨的抗原成分,制成的去抗原异种骨支架材料基本符合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背景:经过一系列理化处理去抗原后的异种骨支架材料,其形态与结构类似于人体骨组织。目的:检测3种不同方法制备去抗原异种骨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经过物理、化学及物理联合化学方法制备的去抗原异种骨支架与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4组材料分别植入裸鼠背部皮下组织,术后4,8,12周行组织学观察。以经过物理、化学及物理联合化学方法制备的去抗原异种骨支架材料浸提液分别培养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7 d,观察细胞黏附、生长、增殖及基质分泌情况。结果与结论:术后4周时,4组材料周围均有较强的炎症反应;术后12周时,物理及物理联合化学制备的去抗原异种骨支架和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材料孔隙内及周围组织炎症反应基本消失,极少量炎症细胞存在,材料降解较术后8周时多。化学制备的去抗原异种骨支架材料孔隙内及周围组织炎症反应仍存在;表明物理及物理联合化学制备的去抗原异种骨支架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和物理联合化学法制备的去抗原异种骨支架材料周围有少量成骨细胞规则排列,并可见少量成骨,表明有异位成骨的趋势。经过物理或物理联合化学方法去除抗原的异种骨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单纯经过化学方法处理的异种骨材料细胞相容性较差,不符合生物材料安全性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