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9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109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30篇
基础医学   124篇
口腔科学   49篇
临床医学   674篇
内科学   503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100篇
特种医学   121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10篇
综合类   1113篇
预防医学   319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316篇
  2篇
中国医学   249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230篇
  2006年   202篇
  2005年   214篇
  2004年   239篇
  2003年   174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154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65年   4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目的运用应变率成像(SRI)技术定量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梗死相关血管供血区域局部收缩功能。方法对62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术。血管开通后无复流13例(无复流组),心肌灌注良好49例(灌注组)。分别于PCI术前、术后3d、1个月及6个月测量左前降支参与供血的9个室壁节段的沿长轴收缩期应变率(SR)并与术前比较,确定异常节段。结果两组各时点sR降低,灌注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SR均显著高于无复流组,绝大多数心肌节段SR较术前增加,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SR逐渐增加;无复流组术后3d及1个月除极少数节段SR降低外,其他节段心肌SR与术前无明显差异;术后6个月部分心肌节段SR较术前及术后3d有所增加。结论SRI可动态观察急性前壁心肌梗死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供血区域心肌收缩功能,间接评估心肌灌注情况。  相似文献   
102.
经导管封堵室间隔缺损时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2年10月至2005年4月我们共对136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进行经导管封堵治疗,其中7例(5.2%)于术中或术后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严重房室传导阻滞,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观察顺气通腑合剂对腹部手术后胃肠运动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62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按受术后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加服顺气通腑合剂,连用3~5 d。观察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并测定患者血浆胃动素(motilin,MTL)、P物质(substance P,SP)和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MTL、SP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SS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S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SP和MTL变化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SS变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顺气通腑合剂对腹部术后胃肠运动功能的促进作用与其调节血浆胃肠激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老年卧床不起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符合卧床不起诊断标准的老年患者77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综合干预Ⅰ组(健康教育 功能康复训练)、综合干预Ⅱ组(健康教育 功能康复训练 日常生活行为干预)。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采用与生活质量相关的评定量表对其卧床程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焦虑、抑郁、社会支持度、生活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定。结果在改善ADL、神经功能、抑郁、焦虑、支持利用度及生活满意度等方面,综合干预Ⅱ组优于综合干预Ⅰ组(均P<0.05),综合干预Ⅰ组优于对照组(均P<0.01);在改善卧床情况、健康教育知晓率两方面,综合干预Ⅰ、Ⅱ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而综合干预Ⅰ、Ⅱ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及主观支持在3组间未见明显差异(均P<0.01)。结论综合干预能改善和提高老年卧床不起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5.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自身交叉试验设计方案,观察了国产米力农对57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即刻血波动力学效应。用Swan-Ganz导管法测量血液动力学指标。静脉注射米力农后,心脏指数由2.20±0.64增加到2.95±0.71L/min·m ̄2,P<0.05,平均肺毛细血管楔嵌压由3.03±0.95降到2.09±1.10kPa(22.70±7.64降到15.56±8.13mmHg),P<0.05。安慰剂对血液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影响。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米力农具有强心和扩血管作用。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高危冠心病患者预防性应用经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符合高危冠心病患者59例,分为IABP组(预防性使用IABP,n=23)和非IABP组(未使用或被动型使用IABP,n=36),IABP组PCI前常规预防性的植入IABP,非IABP组未植入IABP或因病情恶化被动性植入IABP。术中术后观察指标:1IABP相关的并发症(血小板下降、贫血、下肢栓塞、坠积性肺炎等);2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3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IABP组贫血和坠积性肺炎或栓塞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IABP组(P0.05),两组血小板下降的比例无明显差异;IABP组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恶性心律失常的比例显著低于非IABP组(P0.05);两组再发心绞痛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无显著差异,IABP组1年内病死率显著低于非IABP组(P0.05)。结论:高危冠心病患者预防性应用IABP能有效地改善血流动力学,增加冠脉灌注,减少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的发生,提高了高危冠心病患者1年的存活率,且并未发生与IABP植入相关的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7.
108.
目的探讨内皮脂肪酶基因启动子-384A/C基因多态性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及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241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和181例健康体检者内皮脂肪酶基因启动子-384A/C基因型。结果中国常州地区汉族人群老年人存在EL-384A/C基因多态性,C等位基因频率为13.74%。对照组与老年ACS组EL-384A/C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校正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吸烟、高脂血症等冠心病危险因素后,结果仍然表明该多态性与老年ACS无明显相关性。不同基因型亚组间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L-384A/C基因多态性与老年ACS及血脂无明显相关性,该多态性可能不是中国常州地区汉族人群老年ACS发病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外加低压稳恒直流电场对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健康日本大耳白兔6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以及实验组,其中实验组分为3.0V,4.0V两个亚组。建立兔腹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后,在兔腹主动脉两侧腰大肌内埋植一对铂电极,实验组给予电刺激(3.0V/cm或4.0V/cm,30min/d)。于术后1周、2周及4周留取血管标本,HE染色观察血管新生内膜增生情况,天狼猩红染色及Western blot观察血管损伤后I型、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血管内膜损伤后1周,实验组与假手术组之间内,中膜面积比无显著差异。血管内膜损伤后2周及4周,3.0V实验亚组和4.0V实验亚组内,中膜面积比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3.0V和4.0V实验亚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天狼猩红染色显示术后4周,3.0V实验亚组和4.0V实验亚组的血管新生内膜中Ⅰ型、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低于假手术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术后4周,实验组Ⅰ型、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适宜的外加稳恒直流电场抑制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的增生,同时抑制新生内膜Ⅰ型、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但对血管壁总Ⅰ型、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0.
谭莹  何国厚  王磊  曾静 《卒中与神经疾病》2013,20(2):99-100,103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与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脂水平的关系,并探讨不同斑块性质与同型半胱氨酸和血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通过彩色多普勒技术检测出伴有颈动脉斑块的脑卒中患者162例,根据斑块分型,易损斑块73例,稳定斑块89例,并选择健康体检者70例,检测其血脂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脑卒中患者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_C)及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与稳定斑块组比较,易损斑块组血浆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升高(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血脂水平异常密切相关,而高水平的同型半胱氨酸可影响血脂代谢并且是脑卒中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个体优化调脂及逆转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治疗在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