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67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探讨血管内化疗栓塞术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血管内化疗栓塞术及PVP联合治疗25例(共32节椎体)椎体转移性肿瘤患者,随访并分析其疼痛症状缓解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行椎体肿瘤供血动脉化疗栓塞术及PVP,其中有15例患者行碘化油 + 吡柔比星乳剂化疗栓塞,所用碘化油...  相似文献   
72.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常见病,易引发各种骨折,椎体为其最易发生骨折的部位,据估计全世界每年因骨质疏松导致新发椎体压缩骨折约有140万,其中约1/3并有剧烈背痛、活动受限,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3.
消化道出血的选择性动脉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研究消化道出血的选择性动脉造影诊断的价值及介入治疗的方法和意义。资料与方法 经选择性动脉DSA后明确消化道出血部位或原因共57例,对非肿瘤性出血采用相应供血动脉栓塞或血管加压素局部灌注;肠道肿瘤及介入治疗止血不彻底者行外科切除。结果 非肿瘤性出血41例,肿瘤出血16例,其中44例经动脉栓塞或灌注血管加压素治疗,25例得到完全止血,14例止血不彻底,5例复发,共有32例经外科切除后得到病理诊断,分别为贲门溃疡1例,十二指肠溃疡7例,小肠憩室炎7例,小肠平滑肌瘤8例和平滑肌肉瘤7例,恶性淋巴瘤1例,脾动脉真性动脉瘤1例。结论 选择性动脉造影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重要的价值;对多数非肿瘤性出血应用选择性动脉栓塞可以得到完全止血,预防栓塞并发症的关键是尽可能超选择和选用较大的栓塞颗粒。  相似文献   
74.
我院自1987年开展介入放射学,1990年成立介入组,迄今已完成病例达1万余例,所开展的介入治疗项目达30余项,其中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椎体成形术等在国内处领先水平。1998年中华医学会在我院设立“中华医学会实用介入技术培训推广中心”,同年成立了独立的介入病房,拥有20张病床。自1991年开始招收介入放射进修医生,至今已培养专职进修医生100余名。尤其自成立介入病房后,介入进修生的数最在逐年增长,平均每半年招收1期,每期5~6名,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培训,成为我们临床带教的主要课题,为此我们采用了系统培训的教学方式对介入进修医生进行培训,经过5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深受进修医生的好评,有不少医生回原单位后已顺利开展介入工作。  相似文献   
75.
食管内照射支架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食管内照射支架、普通覆膜支架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53例晚期食管癌患者分成试验组27例,采用内照射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对照组26例,采用单纯自膨覆膜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对试验组、对照组术后相关并发症、患者吞咽困难缓解情况、生存期等作对照研究。结果试验组、对照组所有患者支架置入术都获得成功。试验组术后全身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ECT)显像未发现γ射线泄漏,胸部X线片未发现放射粒子脱落。食管病灶定期CT复查显示20例患者病灶较术前缩小。5例置入无覆膜内照射支架的患者中3例于术后2和4个月发现接近放射粒子的肿瘤局部发生完全坏死,代之以炎性组织增生;支架内腔光整,未见过度生长的肿瘤组织,支架两端尤其上端表现为肉芽组织增生。2组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值均〉0.05)。术后2组患者吞咽困难均明显改善,术后2个月2组吞咽困难平均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1.37±0.56,对照组1.82±0.50,P=0.004)。试验组、对照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和4个月;平均生存期分别为8.3和3.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食管内照射支架不仅具有一般支架重塑食管通道的功能,而且有抑制肿瘤组织生长的作用;能较长时间缓解患者吞咽困难症状并有效的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同轴活检的安伞性、操作技术及病理诊断意义.方法 64例疑为病理性压缩骨折共85节椎体在PVP术中注入骨水泥前先行同轴活检.采用C臂透视监视下经椎弓根入路行椎体穿刺,当骨穿针头端抵达椎体后1/4处时置入活检针多方向、多次切取组织,取出组织后再将骨穿针推进至椎体前1/3处注入骨水泥.术后1 d行CT复查观察骨水泥分布及有尤渗漏,随访1个月观察有无并发症.结果 85节椎体中4节(4.7%)取出的组织最不足以行组织学诊断,明确病理诊断58例(90.6%).有脊椎外原发肿瘤史38例,病理诊断椎体转移癌29例(76.3%),骨质疏松7例(18.4%),诊断不明2例(5.3%).无脊椎外原发肿瘤史26例,病理诊断转移癌10例(38.5%),骨髓瘤9例(34.6%),骨质疏松4例(15.4%),诊断不明3例(11.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VP术中同轴活检操作方法简单、安全、可行,病理检出率高,增加组织取出量的关键是从椎体破坏明显侧进针,多方向、多次切取.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索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PLD)和术后联合激光汽化(PLD+PLDD)的疗效。方法:对60例经临床和CT或MRI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施行PLD和PLD+PLDD各30例,观察术后并发症,临床症状缓解程度和突出髓核还纳程度。结果:PLD术后3月,6月及1年的优良率分别是76.7%,80%,90%。PLD+PLDD要后3月,6月及1年的优良经分别是83.3%,86.7%和90%。两组无1例椎间盘炎和穿刺点血肿,无1例椎休失稳者。结论:PLD和PLDD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安全,不损害椎体稳定性。优良率术后6月内PLD+PLDD高于PLD。6月后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症状性椎体血管瘤及影像学随访评价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PVP治疗的24例(共29节椎体)椎体血管瘤患者的资料,对其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随访时的x线平片、CT及MR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4例患者PVP均成功,骨水泥充填良好,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所有病变椎体前、后缘高度比(A/B)为0.83士0.15,术后1年A/B为0.83土0.20(t=-1.984,P〉0.05)。随访未见新发椎体压缩性骨折,血管瘤无复发。结论PVP是一种比较安全且有效的微创治疗椎体血管瘤的方法;影像学检查可用以评价PVP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9.
目的 评价经皮脾穿刺CO2门静脉造影(CO2-SP)的临床价值。方法 36例患者均接受了CO2-SP及三维MR增强门静脉血管成像(3D—CE—MRA),评价门静脉主干、肝内分支、门静脉开放性、侧支循环的显示情况,建立评分标准评价两者的优越性。结果 CO2-SP时19例患者(52.8%)出现腹部轻度不适感觉,1例出现脾包膜下血肿,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16例无不适。CO2-SP对显示肝内门静脉分支优于3D-CE-MRA(总评分分别为232、198分,t=4.52,P〈0.01);显示门静脉的侧支循环与3D—CE-MR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评分分别为14、16分,t=0.62,P〉0.05)。结论 超细针直接法CO2-SP具有微创、安全、动态等优点,对肝内门静脉细小分支显示效果较MRI更好。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PET-CT在甲胎蛋白(AFP)阳性肝细胞癌介入术后监测碘油沉积区内残留病灶及肝外转移病灶的价值.方法 选取20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在介入治疗后AFP降至正常,随访发现AFP异常升高,常规行上腹部CT、MR检查未能明确碘油沉积区内残留病灶及肝外转移病灶或发现可疑影像学表现但不能确定其性质者行PET-CT扫描,依据PET-CT的结果进一步治疗,并用影像检查及AFP检查监测其治疗效果.结果 20例患者中,常规上腹部影像检查未发现肝外转移病灶而经PET-CT检出者10例,包括邻近腹壁转移4例,肺内直径约1 cm的孤立转移3例,肠系膜转移2例,手术切口转移1例;CT或MRI发现原碘油沉积区内有碘油沉积不均匀区域,但运用包括血管造影在内的检查方法均不能确定其是否为残留病灶而经PET-CT确诊者8例;CT扫描发现肝门区及腹膜后直径<1.5 cm的淋巴结但不能明确是否为淋巴结转移,经PET-CT明确者2例.采用外科手术及介入方法对检出病灶进一步治疗,除2例淋巴结转移患者AFP仍略高于正常外,其余患者AFP均逐渐降至正常,影像检查亦提示病灶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PET-CT对于AFP水平异常升高而常规影像检查未能发现碘油沉积区残留病灶及肝外转移病灶或无法确定可疑影像表现性质的肝细胞癌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