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67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 探讨碘油磁液经肝动脉栓塞热疗术对荷瘤兔肝、肾功能的影响及其疗效.方法 VX2兔肝癌模型32只,数字表法随机等分成4组:碘油磁液栓塞热疗组(A组)、碘油磁液栓塞组(B组)、单纯碘油栓塞组(C组)、对照组(D组).A、B两组实验兔经肝动脉注入碘油磁液0.5~0.8 ml栓塞病灶,C组实验兔仅用碘油栓塞.栓塞后仅A组实验兔在交变磁场下诱导热疗.实验兔分别于栓塞或栓塞热疗术前1 d和术后1、7、14 d经耳缘静脉取血,行肝、肾功能检查.肝功能指标选取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肾功能指标选取血清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Cr).栓塞术前、术后即刻、术后7、14 d行CT扫描并随访,观察碘油磁液或碘油在瘤内沉积分布情况并分别测量肿瘤大小.术后14 d处死实验兔,完整切取肝脏、脾、肾和肺,作病理检查.各组测量数据以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实验兔术前1 d和术后1、7、14 d ALT分别为(43.9±19.0)、(795.1±327.1)、(67.0±9.3)、(41.9±10.8)U/L,AST分别为(50.2±13.6)、(1011.2±655.9)、(62.4±24.1)、(51.6±7.9)U/L;B组ALT分别为(45.0±19.1)、(580.8±160.4)、(67.2±31.0)、(47.6±7.8)U/L,AST分另U为(52.9±20.3)、(735.2±186.1)、(57.9±24.8)、(50.9±9.8)U/L;C组ALT分别为(47.4±14.6)、(558.5±167.8)、(63.5±21.9)、(48.0.±9.3)U/L,AST分别为(51.8±9.5)、(752.5±112.0)、(56.5 ±20.6)、(51.4±8.6)U/L;术后1 dALT和AST较术前和D组明显升高(P值均<0.01),术后7、14 d所测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栓塞术前后4组实验兔BUN和Cr值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 d CT示A、B、C 3组瘤区碘油磁液和碘油沉积分布与栓塞或栓塞热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术后14 d CT示A组瘤区碘油磁液沉积更集中、密实,B、C两组共5例肿瘤瘤周碘油磁液或碘油移位、部分消失.术后14 d,A组肿瘤体积[(6.1±0.6)cm~3]较术前[(7.8±1.4)cm~3]平均缩小约21.7%(F=17.56,P<0.01),而术前B、C两组肿瘤体积分别为(7.9±1.1)、(7.8±0.9)cm~3,治疗后14 d分别为(9.1±0.8)、(9.3±1.0)cm~3,较术前平均增大16.2%、18.9%(F值分别为25.23、55.50,P值均<0.01).病理检查,栓塞14 d后,A组肿瘤坏死均达80%以上,B、C两组肿瘤坏死约30%~50%.结论 碘油磁液对兔VX2肝癌行选择性肝动脉栓塞热疗是安全有效的,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2.
非血液透析原因所致的锁骨下静脉狭窄少见。本报告2例非血透所致的锁骨下静脉狭窄,其中1例为医源性粘连所致,另1例原因不明。采用经皮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术进行治疗,效果良好,分别随访52个月和42个月保持通畅。  相似文献   
63.
目的比较单侧椎弓根旁入路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为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徐州市中心医院2008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OVCF患者98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单侧椎弓根旁入路组及双侧椎弓根入路组。单侧椎弓根旁入路组(46例78椎)使用单侧椎弓根旁入路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双侧椎弓根人路组(52例74椎)使用双侧椎弓根入路行PKP治疗。对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变化、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伤椎体高度改变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①单侧椎弓根旁入路组手术时间[(28±8)min]明显短于双侧椎弓根旁入路组[(37±1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灌注量、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术后48h和3个月时VAS评分低于术前。前部及中部伤椎高度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48h时VAS评分、前部及中部伤椎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4、1.103、0.697,P〉0.05);两组术后3个月时VAS评分、前部及中部伤椎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3、0.932、0.715,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旁入路与双侧椎弓根入路行PKP均可以改善运动功能和减轻疼痛,可安全增加椎体高度,且单侧椎弓根旁入路PKP术具有手术时间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64.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MED)与经皮椎间盘切吸术(PL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远期疗效及并发症,探讨两种术式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2年3月行手术治疗的单节段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应用MED治疗23例,应用PLD治疗40例,分别比较两组手术适应证范围,病变节段,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MacNab评分。用配对t检验κ检验及Fisher精确概率法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ED组平均随访时间为(5.1±0.6)年,PLD组平均随访期为(6.6±0.7)年。MED组的远期ODI、MacNab评分要好于PLD组,而MED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则明显长于或多于后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MED组3.49%,PLD组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MED及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长期疗效好的特点,PLD临床普及率广,而MED相对学习曲线长,技术要求较高,手术风险较大,但MED的临床远期疗效高于PLD。  相似文献   
65.
食管内照射支架的研制及临床应用的初步结果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探索食管内照射支架研制、临床使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初步疗效。方法选择合适的覆膜或裸食管支架,于支架外周按一定的规律固定上特制的可容纳放射粒子的鞘,根据患者病变的范围通过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 system,TPS)计算出放射粒子的剂量,将放射粒子装进上述鞘内即制成食管内照射支架。临床选择15例食管癌患者,临床分级为Ⅱ~Ⅳ级,将放疗支架植入到患者病变食管内并进行临床随访。结果15例患者内照射支架均释放到位,释放过程顺利,释放过程中未出现放射粒子脱落现象;全身γ射线显像(ECT)复查未发现非靶器官显像;患者全身一般状况明显好转,血象和免疫指标亦未见明显变化,未出现如食管穿孔、出血等并发症;13例术后1个月CT复查提示病灶的厚度较术前变簿,2例变大,3例随访近8个月,CT复查病变厚度较术前明显变薄,胃镜检查并活检提示支架捆绑粒子部位肿瘤明显缩小,活检未发现肿瘤细胞生长。结论食管内照射支架临床使用是安全、可行、有效的,其临床长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观察及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66.
经皮椎体成形术及血管内栓塞化疗治疗椎体恶性肿瘤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PVP和血管内栓塞化疗术综合治疗椎体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29例患者(男性16例,女性13例)共40个椎体,转移性肿瘤28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均表现为胸腰部疼痛,2例有不同程度的脊髓功能障碍。18例患者共26个椎体单独行PVP治疗,11例16个椎体先后行PVP和(或)血管内栓塞化疗术。结果:29例患者经PVP和血管内栓塞化疗后症状完全缓解者16例(55.1%),部分缓解13例(44.9%),其中PVP不成功1例,再经血管内栓塞化疗疼痛减轻,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椎体恶性肿瘤经PVP和(或)血管内栓塞综合治疗可获得很好的近期疗效,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7.
68.
目的:采用介入球囊扩张成形结合支架植入治疗下肢动脉完全闭塞性病变,并观察治疗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我科收治的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18例,采用常规或者内膜下成形技术对完全闭塞性病变进行扩张,根据扩张后病变变化选择性使用支架植入.观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技术有效率和临床有效率,通过随访,判断治疗的初始通畅率、救肢率和生存率.结果:18例患者早期技术性的并发症1例(5.6%),为穿刺部位假性动脉瘤.动脉闭塞性病变再通的技术有效率髂、股、腘动脉为11/12,胫前动脉为6/14,胫后动脉为9/16,腓动脉为4/11,总的技术有效率为30/53,临床有效率为17/18.髂股段再通后支架植入16枚.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 d.术后6个月初始通畅率、救肢率和生存率分别为27/30、16/18和17/18.结论:对于下肢动脉完全闭塞性病变的患者,采用介入方法治疗的技术有效率与病变部位有关,可以达到理想的救肢率和生存率,操作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都比较低,是一可用的、安全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肝癌的动态CT灌注成像(CTP)的可重复性.方法:采用德国Siemens sensation 64层螺旋CT机,应用Body PCT肝脏灌注软件进行处理,该软件应用的数学模型是斜率法和Patlak分析法.首先建立一个相对一致的标准后处理方法,应用软件处理后得到灌注彩图,用鼠标划出各感兴趣区,包括按肿瘤大小和按肿瘤直径一半划出的兴趣区(ROI).然后建立1个后处理对比的方法,观察观测者之内的可重复性:2个技能和经验都不相同的观测者(甲、乙)采用双盲法分别进行(CTP)的后处理.分别对甲和乙的前后2次后处理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其前后2次后处理的一致性;观察观测者之间的可重复性:对甲和乙后处理分析的数据进行比较,评价不同操作人员对CTP可重复性的影响.结果:在第1次后处理时,甲乙2人有一致性;甲前后2次后处理有一致性;乙前后2次后处理也有一致性.结论:肝癌的动态CT灌注成像具有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血管内化疗栓塞术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血管内化疗栓塞术及PVP联合治疗25例(共32节椎体)椎体转移性肿瘤患者,随访并分析其疼痛症状缓解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行椎体肿瘤供血动脉化疗栓塞术及PVP,其中有15例患者行碘化油 + 吡柔比星乳剂化疗栓塞,所用碘化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