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0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2篇
肿瘤学   6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21.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相关因素。方法 85例垂体腺瘤患者,根据术中观察及瘤周围病理检查分为侵袭性垂体腺瘤组(62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23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术前的影像学表现、术前术后血催乳素(TRL)、生长素(GH)水平的动态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临床症状进展快,较多的出现颅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影像学检查多显示为大腺瘤,颅底骨质受损率高,肿瘤呈多方向、不规则生长;MRI显示肿瘤侵袭到海绵窦的特异性指标为颈内动脉包绕。术前、术后的内分泌功能测定可以反应出功能性垂体腺瘤的肿瘤残余和复发。结论 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动态内分泌功能测定的综合分析可以提高预测垂体腺瘤的侵袭性。  相似文献   
122.
皮质醇增多症分为垂体性、肾上腺性和异源性三类。垂体性皮质醇增多症又称库欣病,是因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hic hormone,ACTH)腺瘤或腺体增生所致。儿童库欣病少见。我们回顾性总结了北京协和医院1990年1月~1999年7月手术时年龄小于14岁的12例儿童库欣病的诊断、经蝶窦手术与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一般情况:本组男6例,女6例。年龄8~14岁,平均12.3岁。病程8个月~6年,平均病程2.5年。首发症状向心性肥胖11例,发育迟缓1例。临床症状:11例表现为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锁骨上脂肪垫、皮肤红润菲薄。合并高血压6例,发育迟缓5例,紫纹3例,低血钾2例,骨质疏松1例。 2.临床检查:血浆ACTH增高5例,尿游离皮质醇和血浆皮质醇增高12例,血浆皮质醇昼夜节律消失8例,符合尿游离皮质醇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小剂量不能抑制、大剂量能抑制)9例。影像学检查:蝶鞍X线侧位体层摄片示蝶窦呈甲壳型4例、鞍前型3例、全鞍型5例。2例行CT冠状扫描和矢状重建,1例显示鞍隔膨隆、垂体柄偏移,1例未见异常。10例行蝶鞍MRI检查,7例显示鞍隔饱满和膨隆,其中5例鞍内有T1低信号、增强后病变无强化,3例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23.
目的 前瞻性研究分析7例垂体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腺瘤所致中枢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患的临床资料:方法 男性6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2.7岁,平均病程3.1年,平均延误诊断1.5年。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甲状腺增大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4例有视野缺损。7例均有血浆游离T3、游离T4、T3和T4增高,TSH不被抑制,其中,4例TSH增高,3例TSH正常;3例行促甲状腺释放激素(thyr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TRH)试验、2例无反应,1例有反应。7例均行蝶鞍MRI检查,均为垂体大腺瘤和巨大腺瘤,直径2~5cm;7例对海绵窦均有不同程度的挤压或包绕,2例侵犯蝶窦。7例均行经口鼻蝶窦显微外科垂体腺瘤切除术,其中,1例术前外院曾行γ-刀治疗,1例行二期开颅垂体腺瘤切除术,3例术后辅以放疗:结果 术后病理均为垂体TSH细胞腺瘤。随访3个月~1年,甲状腺功能正常5例,蝶鞍MRI检查末见肿瘤6例。结论 垂体TSH细胞腺瘤首选手术治疗,术后密切随访甲状腺功能和影像学检查,若发现异常,及时辅以放疗。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4.
扩大经蝶窦入路切除巨大或侵袭性生长的垂体腺瘤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8  
目的探讨采用扩大经蝶窦入路切除巨大或侵袭性生长垂体腺瘤的方法。方法病人13例,男性8例,女性5例;平均46.7岁;平均病程6.2年;肿瘤直径为3.0~5.5cm;向前方及额叶底部生长2例,向侧方生长包绕海绵窦6例,向后方斜坡方向生长5例。13例患者均采用扩大经蝶窦入路显微外科切除垂体腺瘤。结果全部切除肿瘤12例,次全切除1例。随诊2个月至4年,肿瘤无复发。结论采用扩大经蝶窦入路切除巨大或不规则鞍外生长垂体腺瘤时,肿瘤显露满意,肿瘤全切除率高,无明显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5.
目的 讨论儿童和青春期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腺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垂体腺瘤的 2 8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男 8例 ,女 2 0例 ,平均年龄 15 7岁。 2 6例有表现为典型的库欣病 (Cushing sdisease) ,10例有发育迟缓。均行经蝶窦显微外科垂体腺瘤切除术 ,2 6例行瘤周垂体切除。本组无死亡。随诊 1~ 10年 ,复发 5例 ,其中 3例再经蝶窦手术 ,2例行垂体放疗后 7年再次复发行肾上腺切除术 ,术后垂体功能低下 ,用强的松替代治疗。结论 儿童和青春期ACTH腺瘤大多数为垂体微腺瘤 ,发病年龄较小 ,可引起生长发育迟缓 ,经蝶窦显微外科垂体腺瘤切除术是最佳治疗方法 ,术中行瘤周垂体切除可提高疗效。对于临床症状复发 ,影像学检查有明显肿瘤复发者应再次经蝶窦手术治疗 ,而症状复发但影像学检查无明显肿瘤者 ,行蝶鞍区放疗或肾上腺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126.
目的探讨垂体ACTH腺瘤库欣病术后复发的诊断和再次经蝶手术疗效.方法352例ACTH垂体腺瘤病人经蝶手术后,皮质醇降至正常,其后12例症状复发,皮质醇增高,CT或MRI显示9例垂体腺瘤复发,均行再次经蝶手术.结果随诊1~12年,7例皮质醇降至正常,5例皮质醇仍高,其中3例行垂体放疗和肾上腺切除术,2例行肾上腺切除术.结论对于病理为复发性垂体腺瘤的库欣病首选再次经蝶手术,如果术后皮质醇仍高,可行垂体放疗和肾上腺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7.
侵袭性垂体腺瘤nm23基因表达与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鹤春  任祖渊  苏长保  孙涛 《广东医学》2000,21(12):1032-1033
目的 探讨nm23基因在侵袭性、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85例垂体腺瘤(其中62例侵袭性垂体腺瘤,23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应用肿瘤侵袭抑制基因nm23和反映细胞增殖活性的KI-67单克隆抗体进行检测。结果 nm23的表达在侵袭性垂体腺瘤明显低于非侵袭组,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nm23阴性表达组中KI-67的表达明显高于nm23阳性表达组(P〈0.01)。表明nm23的表达与KI-67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nm23是反映垂体腺瘤侵袭性生物学特性的良好标志物,与KI-67互补作为预测垂体腺瘤侵袭、复发的客观指标。用于指导垂体腺瘤术后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8.
129.
垂体疾病经蝶术后低钠血症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垂体疾病经蝶术后低钠血症的相关因素和治疗。方法 回顾183例垂体腺瘤、15例垂体增生、18例垂体拉克囊肿和7例垂体脓肿经蝶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223例中,42.2%术后出现低钠血症,其中58.5%出现于术后4—7d。低钠血症与垂体疾病类型、年龄、肿瘤大小有关,与性别无关。95.7%给予补钠和补充容量治疗,89.4%在7d内缓解。结论 垂体疾病经蝶术后低钠血症多出现于术后l周左右,多见于垂体增生、垂体脓肿、垂体拉克囊肿、垂体大腺瘤和老年患者,治疗以补钠和补充血容量为主。  相似文献   
130.
目的探讨经蝶切除垂体腺瘤术后早期继发急性视功能恶化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分析经蝶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术后11例早期继发急性视功能恶化病例的临床资料。本组均为1999年以前的病例。病人均在术后3d内继发急性视功能恶化,根据视功能恶化的原因,再次行经颅手术5例,经蝶手术1例,脑室外引流1例,保守治疗4例。结果治疗后视功能恢复良好6例,3例视神经损伤者、1例鞍内填塞过紧者及1例鞍内血肿者恢复欠佳。结论术后早期继发急性视功能恶化的原因是在视神经和视交叉受到垂体腺瘤压迫而导致血运变差的基础上,与继发鞍内血肿、手术时直接损伤、急性视交叉缺血、鞍内填塞过紧等因素有关。该并发症可以避免。一旦出现,应尽早明确病因,予以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