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篇 |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4篇 |
内科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4篇 |
外科学 | 3篇 |
综合类 | 5篇 |
预防医学 | 4篇 |
药学 | 5篇 |
中国医学 | 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5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四逆汤新型汤剂与传统汤剂的比较研究任大伟,史乃立,张爱敏,董霄汉,孙冬至河南省许昌市中医院(461000)主题词四逆汤/投药和剂量,剂型,剂量效应关系,药物汤剂是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种剂型,约占临床常用剂型60%以上。汤剂具有适应中医辨证论治、随证加... 相似文献
42.
创新目标定位不准确、创新资金不足、创新组织和团队不稳定、创新政策利用不够等是影响医药企业创新的主要因素,医药企业要重点解决创新目标定位、加大投入和组建符合创新需要的创新团队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医药企业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提高医药企业创新能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3.
目的:已有研究表明新型生物材料聚磷酸钙掺锶后能明显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实验将掺锶聚磷酸钙与破骨细胞于体外复合培养,进一步从细胞的形态和生理功能两方面考察掺锶聚磷酸钙对破骨细胞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6-10/2007-01在四川大学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研究室及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完成。将机械分离法获得的新生兔长骨破骨细胞分别种植于1 cm×1 cm×80 μm的骨片及由“湿式法”溶液反应法制备的φ2 mm×10 mm的掺锶聚磷酸钙样品上,以聚磷酸钙为对照,复合培养于24孔培养板中。复合培养7 d后,采用特异性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方法鉴定实验细胞,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骨片和掺锶聚磷酸钙、聚磷酸钙材料表面破骨细胞的形貌及骨吸收陷窝的形成情况。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
结果: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显示试验细胞呈阳性。②骨片上形成的骨吸收陷窝多呈不规则形状,陷窝边界清晰,底面粗糙。证实所培养的细胞为破骨细胞。③复合培养7 d后,掺锶聚磷酸钙组材料表面陷窝形成的数量明显少于聚磷酸钙组材料。④复合培养7 d后,掺锶聚磷酸钙组材料表面破骨细胞的增殖度明显低于聚磷酸钙组材料。
结论:掺锶聚磷酸钙由于锶元素的掺入能通过降低破骨细胞的活性,阻碍破骨细胞的增殖分化,从而显著地抑制其骨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44.
背景:掺锶聚磷酸钙作为一种新型骨修复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控降解性.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其具有促进血管牛成的作用,但其机制尚不清楚.目的:将ROS17/2.8成骨细胞与掺锶聚磷酸钙支架在体外共培养,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和促血管生成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分泌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8-10/2009-06在四川大学组织工程研究室完成.材料:制备掺锶量为1%,2%,5%,8%,10%的掺锶聚磷酸钙和未掺锶聚磷酸钙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ROS17/2.8成骨细胞株购自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移植免疫与移植工程实验室. 方法:①制备细胞支架复合物:将材料置于24孔培养板中,每孔接种300 μL细胞悬液(细胞浓度为2×10~7L~(-1)),培养14 d,隔天换液.②分别于1,3,5,7,10,14 d行MTT法观察成骨细胞的增殖情况.③将培养7 d的细胞支架复合物,离心取上清液,用夹心ELISA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分泌情况.主要观察指标:观察掺锶聚磷酸钙和未掺锶聚磷酸钙支架上成骨细胞的增殖情况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分泌情况.结果:MTT法实验结果表明,与未掺锶聚磷酸钙组相比,掺锶聚磷酸钙组能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且8%掺锶聚磷酸钙效果最好;ELISA结果表明,与未掺锶聚磷酸钙组相比,掺锶聚磷酸钙组能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蛋白分泌量,其中以8%掺锶聚磷酸钙促进作用最为明显(P<0.05).结论:锶能有效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并能明显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分泌,且以8%掺锶聚磷酸钙效果最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其具有促血管化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对比分析后路经椎弓根动态固定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治疗退变性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我科收治的82例退变性L5/S1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所有病例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38例采用Dynesys动态内固定术(Dynesys组),44例采用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组)。比较两组术后1、3、6、12、24个月评估临床和影像学结果。结果 末次随访时,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ynesys组和TLIF组L5/S1的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分别从7.5°±2.6°降至5.2°±2.4°和7.2°±2.3°降至0°(P<0.05)。L4/5的ROM分别从8.6°±2.8°增至10.1°±2.6°和8.4°±2.5°增至12.5°±2.9°(P<0.05)。Dynesys组和TLIF组发生L4/5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lation, ASD)的例数分别为2例(5.25%)和11例(25.00%)。末次随访时,两组ROM和AS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Dynesys与TLIF治疗退变性L5/S1椎间盘突出症均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与TLIF比较,Dynesys有利于保持ROM和减少ASD的发生,可作为退变性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优选术式。 相似文献
46.
高氟地区少年儿童生长发育调查及骨密度、骨钙素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性氟中毒主要以饮水型为主;通过饮用高氟水使机体镊入过量氟所致。在饮水高氟区,轻者导致氟斑牙,重者可影响骨骼发育或氟骨症。本文对河北任丘高氟水区的儿童及少年进行生长发育和氟斑牙调查及骨密度、血清骨钙素检测,现将有关资料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对象 华北石油任丘地区南大站为饮水高氟区(2.0mg/L),随机抽查172名4~13岁5个年龄段的儿童少年,其中4岁年龄组29人,男16人,女13人;5岁年龄组24人,男14人,女10人;7岁年龄37人,男14人,女23人;10年龄组35人,男21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