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1岁,以“反复左上腹痛伴腹胀2个月”为主诉于2013年7月9日入大连市中心医院.病人入院前2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间断隐痛,伴腹胀,可自行缓解,不伴放散痛、发热等.就诊于我院,行胃镜检查示:胃体下段至胃窦小弯及前后壁巨大溃疡性病变,病理示低分化腺癌.癌胚抗原:1.94 ng/mL,糖类抗原19-9:15.20 U/mL.肝脏、肺及颅脑未见明显异常.于2013年7月26日于全麻下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术中见肿块位于胃体中部,质硬,已侵透浆膜.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较好.术后病理示:“胃”溃疡型低分化腺癌(肿物大小约2.5 cm×2.0 cm ×0.5 cm)侵透全层,累及神经(图1).上、下切缘未见癌.第3、5、6组淋巴结见癌转移(2/4、1/1、1/6),第1、4、7、8、9、10、11组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3、0/1、0/1、0/2、0/2、0/1、0/1). 相似文献
12.
腭裂的整复手术很容易损伤腭肌的运动神经,从而引起软腭术后的运动功能障碍。第Ⅴ、Ⅶ、Ⅸ、Ⅹ、Ⅺ和Ⅻ对脑神经均被认为有可能参与腭部肌肉的运动调控。为进一步确定腭部5对肌肉的运动神经支配,我们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peroxidase,... 相似文献
13.
报告1例患者行上颌窦底冲顶提升术联合使用来源于患者自体血液的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和自体骨屑.1年后CBCT示种植体尖端及邻近未提升植骨区域的上颌窦底均获得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4.
根管糊剂在ObturaⅡ充填技术中对根尖微渗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Obtura Ⅱ注射式热熔牙胶充填中,不同根管糊剂对根尖微渗漏的影响。方法:40颗单根管牙随机分为4组,采用Obtura Ⅱ注射式热熔牙胶进行根管充填,A、B、C组分别以ZOE、Vitapex、AHplus作为根管糊剂,D组未用糊剂。充填后行墨汁渗透实验,制作透明标本,使用体视显微镜和显微照相系统观测染料渗透的长度。结果:染料自根尖孔渗入根管的长度,D组最长,为4.56±2.72mm,与A、B、C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在使用糊剂的实验组中,染色线的长度由小到大依次是AHplus1.70±0.82mm、Vitapex1.87±0.56mm和ZOE2.02±0.40mm,但3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根管糊剂的使用能显著降低Obtura Ⅱ根管充填后根尖的微渗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不同的拔牙创处理方法在预防拔牙后牙槽骨吸收中的作用。方法:6条杂种犬分别拔除两侧下颌第一第二双尖牙,测量缺牙处牙槽骨的高度和宽度。随机在一拔牙窝中置入Bi o-Oss骨粉,另一拔牙窝血凝块形成自然愈合。两侧创口分别覆盖胶原膜和颊侧牙龈翻瓣后拉拢缝合。三个月后取材测量缺牙区牙槽骨的高度和宽度。结果:置骨粉组无论覆盖胶原膜还是翻瓣后牙龈拉拢缝合的牙槽骨高度和宽度的丧失均比自然愈合组小。而覆盖胶原膜组和牙龈拉拢缝合组相比骨量变化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置入Bi o-Oss骨粉可以有效预防拔牙后牙槽骨的吸收,拔牙创口的不同处理方法对牙槽骨吸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Micro-CT图像分析骨髓浓缩物(BoneMarrowAspirateConcentrate,BMAC)对牙种植体周骨缺损的成骨结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成年杂种犬6只,拔除每只犬双侧下颌第三和第四前磨牙(P3和P4)作为实验牙位。3个月后在每只犬拔牙处植入4颗种植体,同期在种植体近中造箱状骨缺损,选2处骨缺损移植骨髓浓缩物(BMAC组),另2处分别移植自体牙槽骨(AB组)和空白明胶海绵(对照组)。术后第4、12周各处死3只实验犬,标本行Micr0-CT扫描重建,分析缺损区内的骨形态学参数。结果:植入后第4周,骨髓浓缩物组(BMAC组)和自体牙槽骨组(AB组)的Tb.Sp值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浓缩物可以缩短骨再生时间,术后第4周成骨质量优于自体牙槽骨;Micro-CT可有效分析种植体周围骨小梁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不同的骨移植材料结合钛膜和胶原膜修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效果,为临床决策提供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8条健康成年杂种犬拔除双侧下颌前磨牙3个月后,每侧缺牙区植入4枚钛钉,并于钛钉颊侧制造骨缺损,分别植入自体骨、Bio一oss、1:2的自体骨和Bio-oss混合物、2:1的自体骨和Bio-oss混合物.两侧分别覆盖钛膜和胶原膜.5个月后取材,通过影像学、组织学和免疫组化学技术观察骨缺损区生成新骨的质量和成骨活性.结果:种植钉无松动脱落.2例钛膜暴露但无脱落,无胶原膜暴露.钛膜下的钛钉顶部被新生骨覆盖,在胶原膜覆盖的钛钉颊侧骨面凹陷,钛膜侧新骨高度大于胶原膜组.X线片可见钛钉与骨结合紧密,钛膜侧植骨区饱满,密度较高.硬组织磨片显示种植钉与植骨材料形成了良好的骨整合,胶原膜组的骨-种植体接触率(BIC)和种植体周围骨面积(BA)均略高于钛膜组,但两者无统计学差异.2:1自体骨和Bio-oss的混合物的BIC和BA均高于1:2比例组,有统计学差异.2:1比例组与1:2比例组植骨材料相比,骨缺损处新生骨成熟度高.饱和苦味酸-天狼猩红-偏振光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观察I型胶原和骨钙素,各组未见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自体骨、Bio-oss及自体骨和Bio-oss不同比例的混合物,在修复种植体周围3mm骨缺损时,均可获得满意效果,但自体骨比例大者骨整合程度更好.钛膜下新骨生成量大于胶原膜,但质地和活性无明显区别.讨论:修复种植体周围小的骨缺损(<3mm)时,选用哪种骨移植材料都可以.钛膜虽然容易暴露,但它的帐篷作用好,其下成骨量大,价格便宜,适于国内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19.
20.
报告1例利用未脱矿的自体牙本质颗粒(UADP)联合自体血液浓缩物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为左下颌第二磨牙进行拔牙位点保存术,术后3、 9、 24个月的CBCT显示骨量维持效果明显。组织学切片可见牙本质颗粒周围有大量新生骨形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