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1.
目的检测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6(CMTM6)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两种蛋白的表达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胶质瘤患者76例与同时期脑外伤开颅患者(对照组)40例,留取术中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IHC)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组织样本中CMTM6及PD-L1的表达情况,分别采用χ2检验及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表达是否有差异,并对两者表达做相关性分析。对胶质瘤术后患者随访36个月,并做生存分析。结果IHC结果显示CMTM6在胶质瘤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7.6%(59/76)比22.5%(9/40),χ2=32.83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级别胶质瘤(HGG)的阳性率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LGG)[88.1%(37/42)比64.7%(22/34),χ2=5.91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GG的高表达率明显高于LGG[78.4%(29/37)比40.9%(9/22),χ2=8.44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L1在胶质瘤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1.3%(39/76)比12.5%(5/40),χ2=16.77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GG的阳性率明显高于LGG[61.9%(26/42)比38.2%(13/34),χ2=4.21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GG的高表达率明显高于LGG[50.0%(13/26)比7.7%(1/1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MTM6与PD-L1表达呈现显著相关性(r=0.535,P<0.05)。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结果,CMTM6在胶质瘤中的表达高于对照组(1.04±0.51比0.32±0.06,t=12.17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HGG中的表达高于LGG(1.26±0.46比0.78±0.44,t=4.64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L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高于对照组(0.68±0.57比0.21±0.11,t=6.89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HGG中的表达高于LGG(0.92±0.61比0.38±0.32,t=4.96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MTM6/PD-L1表达阳性者预后比阴性者差(χCMTM62=5.371,χPD-L12=9.570,P<0.05),高表达者预后比低表达者差(χCMTM62=7.282,χPD-L12=6.777,P<0.05)。结论CMTM6/PD-L1在胶质瘤组织中明显表达上调,且两者呈正相关,表达强度与胶质瘤的病理级别紧密相关,表达水平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脑膜瘤为临床中的常见病,早期多无典型症状且手术难度较大,对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有严重影响。本研究旨在分析脑膜瘤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并探讨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01-01-2015-09-01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脑膜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根据不同入路分为经前纵裂入路组(前纵裂组,n=44)、经额下入路组(额下组,n=39)和经翼点入路组(翼点组,n=41)。比较3组手术切除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视力恢复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及多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 3组手术切除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773,P=0.680。3组术后GCS评分高于术前,前纵裂组GCS评分为(14.57±0.37)分,高于额下组的(11.26±0.43)分和翼点组的(11.39±0.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384,P0.001;前纵裂组视力恢复有效率为81.82%,与额下组的76.92%和翼点组的82.9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3,P=0.770;前纵裂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82%,与额下组的25.64%和翼点组的21.9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763,P=0.056。结论 3种入路方式均可有效切除肿瘤,但前纵裂入路对患者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13.
不同时间移植神经干细胞治疗颅脑损伤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时间颅脑损伤后遗症患者接受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探讨颅脑损伤后进行干细胞移植的最佳时机。方法将我院治疗过的30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不同的移植时间分为3组:A组:神经干细胞移植时间在损伤后6个月以内;B组:移植时间在损伤后6个月到1年;C组:移植时间在损伤后1年以上,分别进行腰椎穿刺蛛网膜下腔注入神经干细胞,并于第1次术前和第4次术后3个月进行功能独立性评定(FIM)。结果神经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的各项指标较移植前均有改善,颅脑损伤6个月以内患者的功能改善情况更为明显。结论颅脑损伤6个月以内是进行神经干细胞移植的适宜时间,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大鼠脑损伤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的表达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 采用Feeney自由落体法制作大鼠轻度脑损伤模型,采用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对大鼠脑损伤模型中MMP9及TIMP1 mRNA进行检测并分析两者比值.结果 实验组脑组织含水量(BWC),MMP9mRNA及TIMP1 mRNA表达量及两者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13、0.000、0.000及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 mRNA与TIMP1mRNA表达量及两者比值与BWC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54、0.355(P<0.05).结论 MMP9/TIMP1的比例失衡可能在外伤性脑水肿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纤维蛋白粘合剂和博莱霉素的混合剂行脑胶质瘤术中肿瘤残腔局部缓释化疗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选择大脑半球胶质瘤患者16例,随机分为A组8例,B组8例。两组均行开颅手术,切除肿瘤后,A组取5mg博莱霉素,B组取10mg博莱霉素,与生物胶中催化剂溶液混合后喷洒在肿瘤残腔壁上。术后12~14d、1个月、2个月复查CT,以了解局部脑组织的反应。观察记录病人术后的临床表现。结果16例术后2~14d均有明显的颅内压增高症状,复查CT证实为肿瘤残腔周围脑水肿所致,且B组水肿范围较A组重。经脱水、激素治疗后缓解。6例术后随访已达10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脑胶质瘤手术中肿瘤残腔喷洒生物胶博莱霉素混合刺既可对残余肿瘤进行缓释化疗,又可起到残腔止血作用,可安全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神经内镜治疗症状性透明隔囊肿的方法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应用神经内镜治疗症状性透明隔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术后症状均改善,其中症状完全消失19例,减轻2例;3例术后出现发热,给予对症治疗后消失,其他病例无任何并发症。结论神经内镜下透明隔开窗术是治疗透明隔囊肿理想的手术方法,应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应用聚氰基丙烯酸丁酯纳米粒介导或者寡核苷酸直接转染技术,研究聚氰基丙烯酸丁酯纳米粒介导下端粒酶逆转录酶反义寡核苷酸对A549细胞的转染,探讨聚氰基丙烯酸丁酯纳米粒对A549细胞摄入寡核苷酸的影响。方法:利用5’端FITC标记的反义寡核苷酸,以聚氰基丙烯酸丁酯纳米粒介导FASODN(FASODN—NP)或FASODN直接转染A549细胞,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的胞内平均荧光强度,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荧光物质的分布。结果:转染24h后,与空白对照组和FASODN组相比,FASODN—NP组胞内荧光强度明显增加(P〈O.01)。结论:聚氰基丙烯酸丁酯纳米粒介导能有效提高A549细胞对端粒酶逆转录酶反义寡核苷酸的摄入。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紫杉醇肿瘤靶向给药系统NGR-SWCNTs-Paclitaxel,观察其对MCF-7乳癌细胞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Paclitaxel组、SWCNTs-Paclitaxel组和NGR-SWCNTs-Paclitaxel组。用荧光物质FITC标记单壁碳纳米管(SWCNTs),采用细胞吞噬实验观察MCF-7细胞对各制剂的体外摄取情况,用MTT法观察各制剂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结果:MCF-7细胞能够有效吞噬NGR-SWCNTs-Paclitaxel复合物,未经NGR-SWCNTs修饰的Paclitaxel较少进入肿瘤细胞。Paclitaxel、SWCNTs-Paclitaxel和NGR-SWCNTs-Paclitaxel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GR-SWCNTs-Paclitaxel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最强,诱导的细胞凋亡最有效,G2/M期阻滞效果也最显著(P<0.05)。结论:成功制备的NGR-SWCNTs-Paclitaxel复合物有良好的肿瘤靶向性和乳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在非交通性脑积水分流术后严重颅内感染病例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行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非交通性脑积水分流术后严重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也未发生明显与内镜治疗相关的并发症。5例患者术后经规范抗感染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颅内感染得到有效控制。随访4个月~2 a,未见复发。复查头颅MR I,4例脑室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1例变化不明显。结论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是非交通性脑积水分流术后严重颅内感染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