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2.
产后抑郁的有关心理、社会和生物学因素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目的调查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以及相关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方法对299名产妇在产后第3天用Edinburgh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评定,并收集有关的心理社会因素以及产科因素。其中的117名完成产后第42天的EPDS评定。结果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为23.08%,家庭支持等心理社会因素和产后抑郁密切相关。结论产后抑郁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社会和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53.
54.
如今全球面临相似的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服务的挑战.造成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服务巨大需求和与培训不足之间的反差的原因在于对儿童心理发育理解的缺乏,受到以往轻视儿童的历史影响,以及未意识到儿童精神疾病和治疗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55.
56.
背景:抑郁症患者表现出明显的述情障碍,而关于其述情障碍的机制尚未明确,也较少有关于抑郁症患者情绪调节能力的研究.目的:探索抑郁症患者的述情障碍特征,以及抑郁症状、述情障碍与个体情绪调节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和计算机情绪调节实验,对36名抑郁症患者和31名健康志愿者进行评定分析.结果:病例组中述情障碍发生率为66.67%,对照组为3.23%,两组比例差异有显著性(χ2=28.661,p<0.001).病例组的TAS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7.378,p<0.001).情绪调节实验中,病例组观看中性图片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2.080,p=0.043);而负性-观看、负性-重评和负性-抑制三种实验条件下,两组评分无显著差异.在病例组中,HAMD-24、HAMA与TAS得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而情绪调节实验得分与HAMD-24、HAMA、TAS之间均未发现相关.结论:抑郁症患者中述情障碍的发生率可能高于一般人群,其抑郁症状与述情障碍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影响.情绪调节能力可能是一种独立的特质,与抑郁状态无关. 相似文献
57.
抑郁症是常见的发病率较高的精神疾病。研究表明,女性抑郁症终身患病率是男性的1.7倍,男女抑郁症患病率在青春期前无差异,但在女性月经初潮后开始出现差异直至55岁后男女患病率差异消失,说明雌激素变化可能与抑郁症患病相关。在女性一生中的多个特殊生理时期,如青春期、围产期、围绝经期等,存在雌激素水平的显著变化,同时雌激素为主的激素替代治疗对发生在女性特殊时期抑郁症有治疗作用。而5-羟色胺(5-HT)作为脑内重要的神经递质之一,对人的认知、情绪等方面都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8.
目的 研究卒中后抑郁(PSD)2周及3个月的患病率与相关因素.方法 对257例急性卒中患者进行2周及3个月前瞻性随访,调查卒中2周及3个月PSD患病率及相关因素.结果 卒中2周PSD患病率为32.59%,其中轻型抑郁20.92%,重型抑郁11.67%.卒中3个月PSD患病率为42.68%,其中轻型抑郁19.87%,重型抑郁22.81%.卒中2周PSD相关因素是人格特质中的内向特质(P=0.000)、是否合并有糖尿病(P=0.000)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0.000).卒中3个月PSD相关因素是急性期已经诊断PSD(P =0.000)及前循环卒中(P=0.04).结论 PSD患病率较高.卒中2周PSD发生与内向人格特质、合并糖尿病及神经缺损有关,3个月发生与急性期PSD及前循环卒中有关.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建立焦虑症(AN)患者的多导睡眠图(PSG)模式。方法应用多导睡眠生理仪,采用眼电图和下颌肌电图及脑电图技术,对24例AN患者和33名正常对照(NC)者进行PSG整夜监测。结果与NC组比较,AN组PSG主要有:REM睡眠潜伏期前移,NC组(87.8±11.7)min,AN组(59.9±19.7)min(P<0.01);醒觉时间增加,NC组(17.7±6.4)min,AN组(36.9±11.9)min(P<0.01);睡眠潜伏期延迟,NC组(19.9±9.8)min,AN组(37.7±16.7)min(P<0.01);睡眠效率下降,NC组(94.6±5.1)%,AN组(90.5±5.7)%(P<0.05)。第1阶段睡眠增高,NC组(9.1±1.9)min,AN组(19.7±10.9)min(P<0.01);第2阶段睡眠降低,NC组(56.2±4.7)%,AN组(47.7±22.3)%(P<0.05)。结论焦虑症组有REM睡眠潜伏期前移、慢波睡眠S2降低等多项睡眠脑电指标的异常,其睡眠障碍的病理机制可能同源于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60.
目的 调查上海市精神卫生专科医院门诊就诊者人格病理的分布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法,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设抽样点,对就诊于精神科门诊和心理咨询门诊的3075例就诊者进行随机抽查.以DSM-Ⅳ为诊断标准,以人格障碍诊断问卷(PDQ-4+)为人格障碍筛查工具进行初筛,对筛查阳性者应用轴Ⅱ人格障碍临床访谈(SCID-Ⅱ)进行临床诊断,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人格障碍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所有就诊者中,自评的人格障碍检出率为71.3%,经临床医生结构式访谈后确认符合人格障碍诊断标准的共计982例(31.9%).低年龄群体(OR=1.8,95%CI:1.5~2.1)、未婚或离异者(OR=1.6,95%CI:1.4~1.9)、心理咨询门诊患者(OR=1.2,95%CI:1.1~1.3)、心境障碍和神经症性障碍患者(OR=1.7,95%CI:1.4~2.0)中符合人格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比例更高.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小、童年时并非由父母抚养以及病前性格内向是人格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人格障碍在精神卫生服务的对象中并不少见,特别是在就诊于心理咨询的心境障碍、神经症性障碍患者中,提示需要对该群体的人格病理进行积极的识别和干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