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8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目的 探讨强迫症患者Quisi睡眠参数的变化特征.方法 应用德国Quisi仪对27例强迫症(OCD)患者的Quisi进行全夜监测,并与33名正常受试者(NC)对照.结果 与正常成人组比较,OCD组Quisi主要表现为REM睡眠潜伏期前移,REM活动度,REM强度,REM密度和第1阶段睡眠均增加以及睡眠潜伏期延迟和睡眠效率降低.结论 在缺乏相关设备的基层医院,Quisi技术可用于对强迫症的检测.  相似文献   
23.
背景围绝经期的激素水平变化常常与躯体症状和心理症状相关,因而这一阶段的妇女发生抑郁症状的风险高。但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在绝经期抑郁症状发生中的复杂的相互作用尚未完全清楚。目的评估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妇女抑郁症状的发生比例,以及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在上海某妇幼保健院就诊的 45 ~55 岁的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妇女 287 例。所有对象完成 3 个问卷: 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问卷、Beck 抑郁量表(Beck's Depression Inventory,BDI) 以及 Kupperman 绝经指数量表(Kupperman Menopausal Index,KMI) .结果根据 KMI 的结果,最常见的绝经症状为潮热出汗(84.0%) 、肌肉骨关节痛(83.3%) 、疲乏无力(81.5%) 以及心悸(74.9%) 。以 BDI 总分 5 分为界限,104 例(36.2%,95% CI = 30.6% ~ 41.8%) 入组的妇女存在抑郁症状(即 BDI≥5) .与非抑郁组相比,抑郁组中哺乳史的比例低,绝经期相关症状家族史的比例高,未婚、离异或丧偶的婚姻状况较多,平均居住面积小。排除 KMI 中与抑郁症状相关的 4 项条目后,抑郁症状组 KMI 剩余 7 项的调整后总分高于非抑郁症状组[分别为 14.7(6.5) 分,11.6(5.5) 分,t =4.11,P 〈0.001]。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存在绝经期相关症状家族史(OR =2.43,95%CI =1.15 ~5.12) 、调整后的 KMI 总分高(2.79,1.49 ~5.26) 、未哺乳(2.64,1.47 ~4.75) 、非在婚(3.72,1.23 ~11.21) 是临床抑郁症状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在专科医院妇科门诊的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妇女的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上述妇女在该时期发生抑郁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如下: 绝经期相关症状家族史、绝经期症状严重、从未哺乳以及非在婚。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由表情刺激所诱发的视觉P300的变化.方法 对30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和30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进行自编社会人口学资料表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对两组进行由悲伤、高兴、惊讶、生气和厌恶五种表情刺激所诱发的视觉P300指标的检测和比较,对抑郁症组HAMD评分与视觉P300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抑郁症组悲伤表情诱发的靶P3潜伏期为(447.23±26.90) ms,高兴表情诱发的靶P3潜伏期为(444.40±28.52)ms,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抑郁症组HAMD评分与五种表情诱发的P300各指标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具有异常的由表情刺激诱发的视觉P300指标变化.  相似文献   
25.
目的 通过多因子降维法(MDR)模型探讨雌激素α受体(ESRl)基因与5-羟色胺转运体(5-HTT)基因多态位点的交互作用对围绝经期首发抑郁障碍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对在妇科门诊就诊的围绝经期汉族女性人群进行抑郁障碍筛查及诊断,最终共纳入围绝经期抑郁障碍患者63例(病例组),围绝经期健康女性131例(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RFLP)法对5-HTT基因启动子区域多态(5-HTTLPR)位点、第2内含子上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多态位点(Stin2)及ESR1基因第1内含子上限制性内切酶PvuⅡ(rs11155815)和Xba Ⅰ (rs11155816)多态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应用MDR软件对两基因交互作用与围绝经期首发抑郁障碍的关联进行分析.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5-HTTLPR位点各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患病与L/L基因型呈正相关(OR=3.52,95%CI为1.36~9.09);而两组间Stin2位点、PvuⅡ位点及XbaⅠ位点各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5.HTT基因及ESR1基因上的4个多态位点的交互作用与抑郁障碍存在关联(P<0.05),其中最优模型为5-HTTLPR与Xba Ⅰ多态位点交互作用与疾病的关联模型(x2 =9.24,p =0.010).结论 5-HTT基因与ESR1基因多态交互作用可能增加女性围绝经期抑郁障碍患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26.
乳腺癌是全世界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乳腺癌诊断和初次治疗之后的几个月,是妇女最紧张的时期.在此期间许多乳腺癌病人都会体验到焦虑和抑郁情绪,其中一部分病人的症状可能已达到抑郁症的临床诊断标准,而这部分病人急需获得专业的干预,并可从中获益.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已经有专家对乳腺癌病人的抑郁状况进行了一定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干预的研究,本文将对20年来国内外乳腺癌伴发抑郁的流行病学和治疗学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7.
目的分析社交焦虑障碍(SAD)与患者家庭环境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社会人口学资料表及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42例社交焦虑障碍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评估。结果社交焦虑障碍组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因子分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矛盾性因子分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社交焦虑障碍的发生与家庭环境因素有关,不良的家庭环境可能是社交焦虑障碍的发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建立焦虑症(AN)患者的多导睡眠图(PSG)模式.方法应用多导睡眠生理仪,采用眼电图和下颌肌电图及脑电图技术,对24例AN患者和33名正常对照(NC)者进行PSG整夜监测.结果与NC组比较,AN组PSG主要有:REM睡眠潜伏期前移,NC组(87.8±11.7)min,AN组(59.9±19.7)min(P<0.01);醒觉时间增加,NC组(17.7±6.4)min,AN组(36.9±11.9)min(P<0.01);睡眠潜伏期延迟,NC组(19.9±9.8)min,AN组(37.7±16.7)min(P<0.01);睡眠效率下降,NC组(94.6±5.1)%,AN组(90.5±5.7)%(P<0.05).第1阶段睡眠增高,NC组(9.1±1.9)min,AN组(19.7±10.9)min(P<0.01);第2阶段睡眠降低,NC组(56.2±4.7)%,AN组(47.7±22.3)%(P<0.05).结论焦虑症组有REM睡眠潜伏期前移、慢波睡眠S2降低等多项睡眠脑电指标的异常,其睡眠障碍的病理机制可能同源于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DNA甲基化转移酶3B基因(DNMT3B)多态与围绝经期抑郁症疾病表型的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关联。 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从2009年11月—2013年1月就诊于三所综合医院妇科门诊及一所专科医院心理门诊的4 684例围绝经期妇女中,抽取403例完成一般资料的收集;采用Beck抑郁量表(BDI)和DSM-IV-TR轴I障碍用临床定式检查手册-病人版(DCID-I/P)进行抑郁障碍的筛查和诊断,入组65例抑郁症患者及匹配的122例健康对照者;共收集398例的外周静脉血,提取DNA;采用Snapshot基因分型技术对DNMT3B基因的2个标签单核苷酸序列多态性(tag SNP,单核苷酸分别为rs6141813与rs2424908)进行检测分型;采用BDI评定抑郁表型的数量性状;运用SNPStats及SHEsis软件分析DNMT3B基因与抑郁表型的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关联。 结果 2组间2个tag SNP的基因型、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多态位点存在强连锁不平衡(D’=0.98,r2=0.62),组成的TC单体型与BDI得分正相关(Add值=2.45,95%CI=0.14~4.75,P=0.04)。 结论 DNA甲基化转移酶3B基因可能与围绝经期抑郁症疾病表型的质量性状关联不大,但可能与围绝经期抑郁症状的数量性状相关,可能是抑郁症易感的微效基因。   相似文献   
30.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女性抑郁症的患病率是男性的2倍左右,尤其在经前、产后和围绝经期,抑郁发生率更是增高。这就使雌激素水平影响抑郁的假设被提出并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近年来有关雌激素和抑郁相关性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