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于翔 《包头医学》2004,28(2):5-6
目的:调查山海关地区糖尿病病人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构成比,分析其发生的相关因素和死亡的危险因素,以制订本地区相应的防治重点和具体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山海关地区2000-2003年间糖尿病病人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计算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构成比.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方程,分析各种慢性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和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调查2000-2003年间糖尿病病人475例,1型糖尿病占3.7%,2型糖尿病95.3%,男性44.1%,女性55.9%.平均年龄62.7±12.8岁,糖尿病病程7.08±6.19年.各种慢性并发症中,高血压41.3%、高血脂51.1%、心绞痛4.7%、心肌梗塞1.7%;脑梗塞占6.9%、腔隙性脑梗塞5.5%;白内障22.7%,视网膜病变16%;糖尿病肾病29%;周围神经病变36.1%,植物神经病变28.2%;糖尿病足2.1%.死亡46例,死亡原因的构成比分别为:心血管因素占21.6%、脑血管因素10.8%、终末期肾病18.3%、糖尿病急性并发症8.6%、肺部疾病9.8%,猝死5.5%,癌症13.4%,其他12.8%.结论:山海关地区糖尿病患者以2型为绝大多数;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为1:1.27;发病年龄下降,30~40岁年龄段人群(以男性多见)患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逐年下降.慢性并发症的构成中,以大血管病变居多(占49%),其次为糖尿病肾病(占29%).二者也是糖尿病住院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和最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6例,均于发病后6h之内行急诊介入治疗,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n=52)和对照组(n=54)。所有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替罗非班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介入术后1h内开始应用替罗非班,持续泵入至术后36h。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左室射血分数变化以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心电图均有明显改善,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比较有较高的sumSTR〉70%(P〈0.05)。替罗非班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出血的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后使用替罗非班可减少术后心源性死亡、再次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改善心脏功能,同时不增加出血风险,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血浆或脑脊液中的C-X3-C趋化因子配体1(CX3CL1)是否可作为判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指标。方法:以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病房中疑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行腰椎穿刺检查的新生儿为感染组,根据临床表现,脑脊液常规、生化和培养结果分为中枢感染亚组、败血症亚组和非败血症亚组。以同一时期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科病房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根据出生体重分为<2 000 、 ~2 500 、~3 000 、~3 500 和>3 500 g亚组,根据孕周分为<33、~35、~37、~39和>39周亚组。对照组取新生儿在出生后的脐带血;感染组于急性期或稳定期行腰椎穿刺检查,24 h后取静脉血标本。采用Luminex技术检测血或脑脊液标本中的CX3CL1水平,比较各组及其亚组间的差异。结果:对照组69例,感染组24例。中枢感染(化脓性脑膜炎)亚组8例,败血症亚组10例,非败血症亚组6例(脑积水2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新生儿惊厥2例、高胆红素血症伴食管气管瘘1例)。对照组脐血CX3CL1水平为(97.8±13.3)pg·mL-1,脐血CX3CL1水平在不同体重亚组以及不同孕周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CX3CL1水平在感染组血浆 (95.1±8.2)pg·mL-1和对照组脐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9)。CX3CL1水平感染组脑脊液中(210.0±11.9)pg·mL-1高于血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感染组中的中枢感染亚组、败血症亚组和非败血症亚组脑脊液CX3CL1水平分别为(243.1±13.3)、(208.2±20.1)和(168.7±20.6)pg·mL-1,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中枢感染亚组与非败血症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 败血症亚组与非败血症亚组比较(P=0.180)、中枢感染亚组与败血症亚组比较(P=0.16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新生儿脐带血和感染新生儿外周血CX3CL1表达水平相对稳定,不适宜作为判断是否存在感染的指标,CSF中CX3CL1作为辅助诊断中枢感染和判断感染严重程度的分子标志物还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64.
镁剂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静脉镁剂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0例溶栓的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唯治疗组另给予门冬氨酸钾镁静滴治疗。两组均在梗死后3周进行超声声学定量检测左心功能。结果治疗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2.5%,低于对照组的82.5%(P  相似文献   
65.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常并发应激性溃疡,直接影响患者预后,病死率高。本文将我科1995?10~2005?2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并发应激性溃疡174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其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机制进行分析,以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从而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病死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脑出血患者共174例,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证实,男104例,占60%;女70例,占40%;年龄42~82岁,死亡81人占47%。1·2判断标准患者入院后出现呕吐咖啡样物、黑便或两者皆有,排除已有的溃疡病史,或其他原因所致的出血,先有脑出血病史后出现消化道出血。1·3统计学处理采用χ…  相似文献   
66.
正颅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神经外科中常见的多发病,其治疗过程中出现低钠血症是较为常见的电解质紊乱~([1])。轻度的低钠患者会出现疲倦乏力和性格改变,严重的低钠血症会导致意识改变或癫痫发作,有时候会诱发心律失常甚至导致患者死亡~([2])。因此,对TBI患者密切关注其离子变化情况,病因诊断及制定科学的诊疗计划有重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桂枝人参汤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的LDH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给予桂枝人参汤,对照组33例给予扶他林片,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总体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7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人参汤在改善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症状体征积分及缓解疼痛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联合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并行急诊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78例,年龄65~81岁,平均(71.6±8.3)岁.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n=36)和对照组(n=42).观察两组患者的TIMI3级血流获得情况、术后1 h ST段回落情况、左室射血分数变化以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及出血的发生率.结果:替罗非班组的TIMI3级血流获得率、术后1 h内ST段回落比例及左室射血分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出血的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可改善患者预后,同时并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69.
缺血后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缺血后适应(PC)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98例,分为PC组(n=51)和非缺血后适应(NPC)组(n=47).测定两组患者的校正心肌梗死溶栓试验帧数(CTFC),血清肌酸激酶峰值、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结果 PC组与NPC组比较,CTFC 、肌酸激酶峰值、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CI术后1周、1个月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CI术后3个月,PC组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NP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缺血后适应可以显著改善AMI患者PCI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70.
密封瓶是临床常见的药品包装容器,溶解配制密封瓶内药物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操作.传统的操作方法多源自教材和相关护理操作的书籍[1-2].随着制药技术的进步,目前临床已出现不同物理特性的药物,如密封瓶内药物为粉剂,而其余空间可能为真空,或在溶解过程中产生气体,仅使用传统方法已难以顺利便捷地完成密封瓶包装药物的配制工作.为了探讨如何根据密封瓶内不同药物的物理特性采用不同的方法配制,可安全、便捷地完成配药操作而进行本研究.2012年9~10月,由30名护士分别采用不同的配药操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比较传统方法与根据不同密封瓶包装药物物理特性而用不同方法配制的效果,结果显示后者优于传统配药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